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就浙江省嘉兴桐乡的新农村规划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以来,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展了整整五个年头。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引导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及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从以农支工转向以工支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出发,认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发展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两者互为前提,提出通过衡阳两型社会建设达到解决城乡统筹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晓燕 《经济师》2007,(3):252-252,254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是通过试点来表现的。湖南常德市首创的"连片示范、镇村同治"试点模式,对开展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经验。但从更广阔的发展视野来看,又面临着"试点选择、示范作用和复制持续、治理制度的协调和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的相对同步"等一系列关乎未来发展走向的问题,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客与检验标准,因此,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意义重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城乡统筹、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文章从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出发,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孤农村、就农民谈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式,树立起城乡平等、以农民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观。认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要从统筹城乡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和统筹城乡社会进步等三个层面上统一协调,其中,统筹社会进步时各级政府最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改革的鲜明特色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改革的鲜明特色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不断深化调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以及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宏观宗旨的研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政策主题思路清晰,保持了发展路径的一贯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微观对策强调,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新农村的规划要体现减少农民、聚集农民、转移农民的趋势;新农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同步化"、"一样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张蓓 《经济论坛》2012,(6):124-127
都市农业旅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保护生态环境成效明显.基于都市农业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统筹战略的研究背景,本文从内涵、研究视角、发展态势、经验借鉴、开发和规划等多个维度对都市农业旅游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并对都市农业旅游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述评和对未来研究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战略途径之一。统筹城乡发展要以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手段,主要经历消除差距和均衡发展两个阶段。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统筹城乡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化。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战略途径之一.统筹城乡发展要以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手段,主要经历消除差距和均衡发展两个阶段.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统筹城乡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化.  相似文献   

15.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只有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战略任务.以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阐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统筹了城乡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激发了内部活力。这是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进行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是继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改革以来新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娟  刘玉亭  程慧 《经济地理》2012,32(4):113-118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的战略思路,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实践。但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动力机制仍不明确,一定程度上使得规划实践具有盲目性,具体表现为统筹内容的重点不明,统筹实践依旧延续过去城市发展优先的模式,统筹规划被当作"霸占"农村土地的"合法"手段,严重偏离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为此,学界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旨在从不同视角综述统筹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现状,并从基本内容和关键内容两个层次讨论统筹发展的内容,为地方政府编制城乡统筹规划,确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须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本文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社会事业五个方面对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构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肖雁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30-132
西部省份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分层推进,差异化统筹。西部省份应该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内在动力,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六个方面的制度为保障推进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20.
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建立合理的城乡产业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通过生产力的科学布局,建立与自身功能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当前,从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看,要重点抓好产业规划工作。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资源、生态和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编制出体现城乡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