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浙江工商》2010,(2):43-44
(1)公司支持人人平等 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电子邮件,自己倒咖啡,自己找停车位,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都一样大。有一次,一些从中圉来访微软的教授在等待听JimGray(发明数据库的著名科学家,图灵奖的获得者,加州研究院的院长)的演讲时,  相似文献   

2.
因为对微软的特殊贡献,他获得了“微软中国荣誉总裁”的终身待遇;因为与陈天桥的“情投意合”,他将盛大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以自己的“辉煌”经历.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树起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  相似文献   

3.
张亚勤不像前几任微软中国掌门人那样满身“明星范儿”,而更像一位科学家。 幸运的“神童” 很多人把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列为一个时代“中国梦”的代表人物——70年代的“神童”、80时代“出国留学”、90年代“回国创业”、新世纪的“IT精英”……张亚勤演绎了一个中国版的“Self Made Hero”(自我成就)传奇。  相似文献   

4.
张亚勤不像前几任微软中国掌门人那样满身“明星范儿”,而更像一位科学家。 幸运的“神童” 很多人把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列为一个时代“中国梦”的代表人物——70年代的“神童”、80时代“出国留学”、90年代“回国创业”、新世纪的“IT精英”……张亚勤演绎了一个中国版的“Self Made Hero”(自我成就)传奇。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19日,追随我心中的声音,我离开了微软,加入了Google。微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公司。我在微软学到了很多,终身受益。尤其是有机会和比尔·盖茨先生共事,终身难忘。所以微软是个了不起的公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Google是一个让我震撼的公司。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我发现Google遍地宝藏。它的技术和产品已远远超过了搜索,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产品和网络服务都是“让人惊讶的好”。它以“一切自己动手”的原则,像一个大实验室似的,让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能够自己设计特殊软件和硬件,从此尝到“有…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夏之交.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开始了他在中国大陆高等学府的巡回演讲。此时正值Google与微软之间短兵鏖战步步升级之时.因此,张亚勤此行被外界评价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战术。当年的中国科大“少年天才”对于微软、IT业以及国际市场有何过人之见?[编按]  相似文献   

7.
小康 《中国高新区》2011,(4):121-122
说起张亚勤,就想到学生时期同学当中的讨论,言语当中无不透露出崇拜和羡慕,从小顶着神童的光环,12岁就上了大学,年轻的博士、年轻的科学家、年轻的微软全球副总裁等等,包括他的恋爱史都成了“八卦”的题材。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前曾经崇拜过的人大多已物是人非,但唯独张亚勤却仍然如一个遥远而坚定的灯塔,让人钦佩,让人不得不把他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榜样。  相似文献   

8.
他曾经是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教师,他曾经是微软总部软件工程师。他曾经和李开复博士(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起回国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而他现在则是重庆宏信软件有限公司CEO兼总裁。现在的陈宏刚经常被人问及:“你为什么会离开微软?为什么会去重庆?这个公司给了你多少股份?没有股份你为什么还要去?”或许,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梦,一个“Software.Made in China”(软件,中国制造)的梦!  相似文献   

9.
“用古今中外智慧,成天时地利人和”——高群耀的办公室悬挂着这样一幅颇具哲理的书法对联。而3年前,在他担任微软中国总裁时,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则是一面美国国旗。发展是硬道理让高群耀在欧特克(AUTUDESK)真正挺直腰杆的是他与他的团队交出的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04年,欧特克(AUTUDESK)中国内地销售业绩的年增长率达到52%;更让高群耀满意的是:欧特克(AUTUDESK)在中国的形象正在转变为富有亲和力的“和气生财”。今年,高群耀在以高票当选“2004年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时,评审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作为本土化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当年在美国微软工作时,有一个好朋友,他工作非常勤奋。我来到微软中国后不久,他也被调来中国工作。刚得到消息时,他很兴奋,觉得和我一起工作,一定会得到更多“照顾”。没想到从他上班第一天起,我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好朋友式的交往。对此,他完全不能接受,觉得我变了,地位高了,连朋友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11.
天刚刚泛白,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打开办公室的房门,开灯,开始收拾他的“行囊”。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以在办公室搞科研、画设计图纸为最大乐趣的企业家,他是一个在玻璃制造工艺、玻璃窑炉工程设计方面有着很深造谐的“工程师”,他就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微软与雅虎的谈判六月告吹后,雅虎亿万富翁投资人卡尔·伊坎一直希望把目前雅虎董事会废除,由自己亲手组建新的董事会。伊坎认为“微软可能不再信任杨致远和当前雅虎董事会,能够促使微软和雅虎合并的最好方法,是用一个能够与微软进行诚意协商的新董事会替换杨致远和当前雅虎董事会”。目前,伊坎拥有雅虎超过4%股权。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史上最大力度战略重组”和收购诺基亚之后,微软这个曾经的IT巨人终于激发了我们久违的想象空间。人们开始愿意相信,无论结局悲喜,我们正在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微软。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自信地透露着这样的讯息:微软已经不再是一个PC公司,而是一个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公司。  相似文献   

15.
赵军 《中国高新区》2010,(11):60-60
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张繁先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合影,一块刻有“共生”两字的石碑后站立着他和他的同事们。在佳能,你不能根据穿着来辨别某位员工职位的高低,因为,从企业高层经理人到生产线上的基层员工,他们的着装都是“清一色”。在这里没有文化、国籍、语言的差别,“共生”理念和“一个佳能,一个家”是佳能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反应堆工程、核设施临界安全的研究和设计……都留下了他的印记,在核的世界中,他用“实践可以解决任何困难”的信念,为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努力着。拥有这样的科学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核电发展前景无限好! “科学家”,这一我们从小就当作偶像的称呼,似乎永远只能在心里想象,但记者却有幸在访谈中近距离感受科学家的魅力。这位科学家就是曾任国家863 计划能源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核事业发展的阮可强院士。见到阮院士后,我们没有过多寒暄,便直入主题,进行了一个半小时节奏紧凑而又气氛轻松的专访。整个访谈中,他都用随和的态度和记者进行交谈,认真地倾听和解答着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资讯     
焦点人物——李开复李开复9月6日在西雅图为时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表示,在中国工作的微软团队成员从事“不道德的商业活动”。他还表示,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对自已的攻击是徒劳无益的,无助于微软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而微软的发言人表示,比尔·盖茨已“坚决”否认了曾对李开复作出过过激评论。43岁的李开复7月18日接受Google聘任,作为中国公司总裁,负责运营。微软同一天提出诉讼。法官已发布初步禁令,禁止李开复在  相似文献   

18.
“嘘,别说话,让他好好睡会吧!”宁强县交警大队办公室小刘轻轻地把外套盖在了王辉身上,看着他熟睡的脸上满是疲惫,干警们心疼。王辉是宁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5·12”地震发生后,他已经在108国道上连续奋战了5个昼夜,在领导的要求下,他才回到办公室沉沉睡去。  相似文献   

19.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他在微软10年,在盛大4年;现在,又以10亿天价“转会“名不见经传的新华都——又是一个火热的春天,对于“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而言,似乎来得更晚一些。  相似文献   

20.
他的办公室里,永远有一个打开着的行李箱,或者表明主人刚回来,或者预示他就要出发。“目的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样的名字——湿地,或南或北,或东或西,甚至跨越国界。你不得不佩服他行走在路上的充沛精力,因着“湿地”这两个字而常年没有午休时间,更少有休息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