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长期内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均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金融发展的影响大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将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对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拉大收入差距的影响高于全国水平,对外开放影响不显著;中、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相同,但是对外开放的影响大于金融发展。东、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中介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为负。本文随后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8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广西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广西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均不同程度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假定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遵循库兹涅茨曲线,本文认为广西还处于库兹涅茨金融发展的低级阶段,为此提出促进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1980-2013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在三大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而言,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大于在中部和全国的影响.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全国的影响显著大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则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因此,本文选取安徽省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扩大了收入差距;相反,长期内,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缩小了收入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幅度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相应逐步拉大。本文在描述江西省金融资源的城乡分布不均衡基础上,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方程、E-G两步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理论与方法详细研究了江西省城乡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乡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的非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本文建议应在动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前提下,采取有效金融措施加快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增长速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金融包容指数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运用VAR模型、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对中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普惠制金融发展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会对普惠制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鉴于此,必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明晰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健全与完善普惠制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区域面板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对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有显著影响;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越是欠发达地区,金融规模的提高越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金融效率的提高对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更明显;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茨涅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3—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财政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上述三个地区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和财政支出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金融发展规模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则有抑制作用。三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普遍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中国2006~2012年31个省市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会通过直接效应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性影响;银行业集聚、证券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银行业集聚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证券业集聚水平和保险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下,应提高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规模,促进农村地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降低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会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在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地区差异的背景下,这种差异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性差异。我国中部地区——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究竟是存在怎样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就此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对金融发展与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978-2007年间,金融规模的扩张和经济增长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代部门的扩张则拉大了湖北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本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广斌 《时代金融》2014,(14):83-84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因而研究金融发展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收入差距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时间序列数据对陕西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协整分析发现了三者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都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平衡时,将以-0.3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普惠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有着密切关系。以青海省8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研究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而提出普惠金融进一步推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10年29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大幅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且金融发展从总体上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然而,1994年进一步的分权分税制改革后,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盲目和恶性竞争,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背道而驰。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不合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鼓励农村内生金融健康发展,改变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建立城乡互惠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地,结合两种机制检验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弥合消费差距的过程中的机制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是重要的机制变量,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来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同时,支付和信贷也是重要的机制变量。因此,对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而言,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缩小收入差距是重要的推进方向。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入数字普惠金融弥合消费差距机制的认识,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消费和收入差距的弥合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一收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总体来说,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为主导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强 《金融研究》2012,(4):98-109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二元分析框架对我国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在经济和金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农村部门外部融资度的提高将提高农村部门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样的,城市部门外部融资度的提高也将提高城市部门居民的收入水平,但是整体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其影响具有滞后性。金融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和城市化都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金融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将延缓城市化进程,而金融发展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并进而通过城市化这一中介变量间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并对结论背后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本文采用2011—2018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且在城镇地区更为明显;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在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中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密切关注,而普惠金融作为新兴概念,其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还有待检验。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我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指数指标体系IFI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度量,指出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种途径,并通过实证表明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在长期更为明显,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完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