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大部分是论述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少论及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拟从影子银行体系产生、发展的分析入手,剖析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然后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宏观经济的月度与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利率水平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明显下降,而影子银行体系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日益增强;二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利率变动对贷款创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三是除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之外,中国过于频繁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温信祥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8,460(10):38-54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实践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在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训,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监测、评估,逐步纳入监管框架,同时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量影子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发展,非金融机构业务扩张,影子银行日益膨胀,游离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外。影子银行拥有不完全信息高地优势,影响了信贷合约的性质,提高了非均衡配给的概率,使企业内源性融资和外源融资成本出现差异[1]。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越演越烈,很有必要对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及政策目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学界和社会公众再度提高对金融监管与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视。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给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影子银行对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基于信用与宏观经济学理论并利用中国化宏观数据进行论证,将市场利率划分为商业银行体系利率与影子银行体系利率并以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以一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影子银行利率,以市盈利率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利率,并利用线性回归给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也给物价和金融稳定施加一定的压力,在短期内会加快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运用VAR和VECM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实证结论表明: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有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加速效应;同时,当宏观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时,影子银行发展会受到一定的约束或抑制,反之影子银行的发展可能会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一定的反向对冲效应.  相似文献   

8.
9.
肖本华 《新金融》2012,(11):25-30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这一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拓展到影子银行。本文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会扩大其风险资产的比重,降低对风险资产的定价。宽松货币政策下有限责任和风险转移会加剧影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货币政策还应高度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赵顺 《中国外资》2013,(14):31-3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的调控,而货币政策是最主要的调控工具之一。2008年以来,我国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抑制经济的下滑,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调控政策,这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调控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2.
13.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包括利率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等。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信贷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中国2000-2008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影响经济的。另外,我国的信贷传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成因,并实证研究了2007-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银行的贷款能力越弱(存贷比指标距离监管红线越近),其影子银行业务占比越大,说明商业银行为规避正规金融体系的监管而进行的监管套利行为是激励其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因素.此外,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五大机制扩大金融不稳定性,即抛售机制、恶性循环机制、蔓延机制、预期机制以及再融资机制。并通过对美联储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分析,对我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钟燕 《福建金融》2013,(3):39-42
影子银行规模的持续膨胀已成为挑战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独有的业务模式,使其存在高杠杆率、流动性、信息不对称及不透明等风险。从美国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已经建立的监管框架比较来看,二者在监管机构、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这一词汇迅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尤其是P2P网络借贷、民间信贷、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影子银行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和风险。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一些影子银行机构展开调查分析,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传导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对影子银行对经济及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贡献度均比较明显,同时影子银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价上涨,对货币供给量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干扰。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了解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密切监控并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信用创造能力,适当引导影子银行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统计监控与业务监管,考虑相适应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理论阐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