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海派商业文化二十多年来,特别近十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上,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海纳百川、中西融合的特点越来越突现。表现在:商业管理文化更具有魅力,商业营销文化更走向现代,商业环境文化更展现风采,商业服务文化更体现诚信,商业人才文化更显示品位。海派商业文化建设,推出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海派商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高瞻远瞩抓市场,五湖四海交朋友,海纳百川聚人才,宽严相济重管理,兼收并蓄用科技……日前,记者走进时风集团采访,处处能感受到时风开放的大胸襟、包容的大气度所带来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3.
上海海派商业文化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在理论与实残的结合上、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上,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海纳百川、中西融合的特点起来趟凸现。表现在:商业管理文化更具有魅力商业营销文化更走向现代,商业环境文化更展现风采,商业服务文化更体现诚信,商业人才文化更显示品位。海派商业文化建设,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海派商业文化的内涵。商圈文化是在商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围绕商圈经济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商圈特色的文化。其主要的特征是:商圈文化与社区文化的结合;商圈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商圈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商圈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反映了商圈所在地区的风俗民情和地区的品格品位。推进商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圈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进了地区经济、地区文化的发展,从而又促进了上海打造更新、更浓、更亮丽的海派商业文化,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1.上海 房地产广告=? 上海是个极为独特极为敏感的城市,从近代的租界文化发展到如今的海派小资,皆彰显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她以特殊的城市文化海纳百川,建立在上海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于地方文化传统之上。可以说,上海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另类,秉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受世俗桎梏.追寻西方文化的现代摩登  相似文献   

5.
车驰 《上海商业》2015,(4):44-48
松江烹饪文化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中国烹饪概论》在论述中国烹饪地方风味流派——上海风味中称上海民间饮食口味"仍以苏州、松江风味为主体",并提出"松江的‘东南佳味’,可以代表上海本地特色"。今日上海的海派风味和菜系风靡全国乃至海外,海派风味追溯其源,  相似文献   

6.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被看作是海派文化的精髓,当我们在谈论具有商业特征的上海橱窗时,这种文化依然起着主导的作用.橱窗是商业的表现,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流露.  相似文献   

7.
三一攻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破译"三一"文化之谜 社会是开放的,"三一"也就是开放的.企业的开放源于思想的开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一"不断吐故纳新、兼收兼蓄的文化精髓构成了特立独行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刚"与"柔"这对辩证范畴中,既蕴涵用弱守柔、谦下不争、海纳百川等多重"柔"的意蕴,亦涵盖以柔弱为刚强、以刚济柔等多重"刚"的追求."柔"与"刚"的辨证关系,反映在管理哲学中,即体现为一种刚柔并济的控制之道,为我们今天在管理中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情感等软控制因素,为培养管理者谦下包容的情怀等提供了来自古代哲人的"醒世恒言".显然,老子"刚"与"柔"的辩证智慧对今天的管理中合理地运用控制之道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刻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9.
总有一分感动被激发,总有一种热情被点燃,总有一种情趣催人,重新走到商圈去看看,并不一定去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是享受都市美好的获得感,这就是创新海派商业文化的魅力. 如今上海的商业文化不再只是广场文化的唱唱跳跳、热热闹闹,而是浸润现代文明的生活体验,是将海派文化特有的开放与包容,集成与创新,经典与时尚,穿越与跨界更加生活化、情趣化,以商店特色的趣事变成消费体验的乐事,传递上海精致生活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高洁 《市场周刊》2012,(8):12-17
随着金爵奖奖项一一揭晓.为期9天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9天会期,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先锋与经典.创新与传承.包容与开放的浓缩。今年电影节呈现出的创新亮点.更让人们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青岛,有容乃大,放宽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在160多年前自撰并悬于政事堂的一幅楹联。"有容乃大"是整句的精粹,其中的"容"字,含有"包容"、"宽容"、"容纳"和"容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菜市场是大众消费场所,市民对菜场情有独钟,不论解放前的小菜场,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供应的菜场,直至如今的菜市场,人们一提起它都会讲出许多故事,它是市民购买主副食品的主要场所,有独特的海派文化底蕴。今年元旦,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观察杨浦区一家菜市场,拉开了新一轮菜市场改造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序幕,同时菜市场开始向品牌招手。  相似文献   

13.
王晓 《商业企业》2005,(1):43-45
综观中国的饮食发展史.我们祖先在饮食上不仅毫无排外之意,而且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吸取别国的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餐饮文化的光彩之处,正是保持传统特色和不断吸收、创新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也正是如此,才创造和沉淀出一批著名的老字号企业,全聚德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袁晋 《商》2014,(50):101-101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是楚文化的中心。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纳了众多外来文化,具有多元并存、兼收并蓄的特点,宽容的对待各种风格流派,善于追求建筑文化上的多样性,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它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五大流派:学习流派、过程流派、技术流派、智力资本流派、战略流派。其中智力资本流派研究的逻辑起点便是智力资本。本文从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智力资本的增值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宋嵩 《广告大观》2011,(5):125-128
(一)上海概况 上海,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使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和世界发展同步的城市,成为了海纳百川的真正窗口,成为了最早接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实验场。同时,上海抓住了每一次开放的机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7.
马来 《糖烟酒周刊》2007,(34):89-89
9月初,会稽山打造的尚·海派养生商务酒在上海面世,加上前期华泽和古越龙…联合推出的屋里厢,上海黄酒市场一下子多出来两个与石库门、和酒直接竞争的新品牌。近年来,以和酒和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风靡上海滩后,引起了众多黄酒同行的跟风。但上海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诱惑,一方面是高额的营销投入,另外上海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偏爱,也为同类产品进入上海市场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尚·海派、屋里厢的挑战显得意义特别,因而成为上海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开放包容的秉性。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重点探讨了管理会计发展与相关学科、实践需求之间的交融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谢琳  孟一坤 《江苏商论》2012,(7):152-155
近代上海经济发展孕育了传统海派文化,而后者也反作用于前者,但这种文化和经济相互作用具有历史局限性。世博会使传统海派文化更新为后世博文化,以城市生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崇尚科技的精神;志愿者文化和世界城市的胸襟;以及全体市民积极扮演主角为主要特征。上海正面临率先实现转型的严峻挑战,而后世博海派文化正将在上海经济转型的进程中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陆川的微信名就叫“海纳百川”,名如其人,自信豪迈,包容豁达的特质在这位西北汉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批巡讲中,浙江代表洪轶的钱包丢失,陆川慷慨解囊;代表团行至宁夏,陆川亲自接机,欢迎大家,与陆川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受到他深深的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