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郑少智  李敏 《商业时代》2012,(32):133-134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理论和二者的作用机理,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且利用OLS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有正向支持作用,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效应相较而言比较薄弱.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升级,必须要努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广阔的贡献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从16个国家的进口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等中间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中国可获得全球高级要素资源,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显著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效率,但物流服务业大幅度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齐飞 《商业时代》2013,(4):137-138
本文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同集聚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存在滞后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同一时间段的二者集聚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占辽宁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者互动发展的有利条件在于辽宁雄厚的制造业优势拉动了金融、技术、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东三省的金融中心地位及众多港口城市的物流便利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不利条件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还处在成长期,无法满足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促进两个产业协同发展,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完善金融和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对接。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生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演进的VAR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1986-2011年间产值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增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产业内部的关联效应较弱;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两者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资源争夺效应。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为负。当发生短期波动时,会受到较大的反向调整力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稳定的状态,说明该区域产业结构有固化趋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产业有效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6,(5)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派生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一理论,试图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本文首先定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关联的理论基础,然后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急需专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7.
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靠生产技术方面,还包括营销、商业模式、战略控制等方面的创新,其中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与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突破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一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其发展迅速则会促进制造业发展,相反,其发展落后则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要想走出大而不强的困境,需要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才能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赵粲  杨剑 《现代商业》2023,(11):19-22
本文通过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融发展的衡量指标,选取2015—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鉴于此,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先进制造业和生产线服务业的互融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现阶段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2)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者互融发展;(3)现阶段技术水平应用未能促进二者互融发展。根据这些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供应链理论,剖析了上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供应链效应,研究了上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上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供应链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基于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和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调节效应不显著,但细分行业存在差别;生产性服务业调节效应的方向和程度受到制造业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测算出生产性服务资源三类集聚程度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首次深入剖析集聚模式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时间异质性和距离异质性视角刻画上述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及其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有助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提升,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农业的协同集聚则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产生负向冲击,这一负向冲击主要产生于2012年后;其次虽然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力大于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但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正向作用的显著性上限为300公里,地理距离对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正向效应的制约力则不显著;最后就业密集度、人力资本深化和生产率提升均有助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提升,研发投入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力不显著,中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持续提升还有赖于劳动者技能提升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7年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财政政策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存在异质性: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两产业互动融合起阻碍作用,政府投资型支出政策的有效性较小,现阶段政府科技投入政策无效,而政府教育支出政策对于两产业互动融合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上述结论对相关财政政策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物流业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很强.在产业规模上,其总产出和增加值都呈现明显的急剧上升趋势.在产业关联度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融业等产业与物流业关联紧密,其发展与物流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物流服务创新并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最后,基于产业互动提出了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模式,包括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发展产业物流,并提出了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凭借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赚取高额利润,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没有形成互动共进的机制,特别是在分销网络、物流、融资等方面严重影响着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发展物流金融可以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互动合作,从而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16.
顾颖 《江苏商论》2020,(2):58-61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常州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带中的重要城市,也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对此,本课题厘清一带一路、优势产业、城市对外开放等关键概念内涵,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以常州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体制等方面分析常州市推进对外开放新格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背后成因。系统梳理常州市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形势和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现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国内外城市优势产业助推城市对外开放格局建设的经验,根据常州市实际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创新过程的理解、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创新实证研究、服务行业创新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从服务业创新研究现状看,原有的创新理论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已出现较多矛盾:传统的创新理论主要来源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相距甚远,所以在服务业领域缺乏规范的实证研究,从而使理论研究缺乏实证依据;服务业的多样性、交叉性及差异性,以及其行业的飞速发展性,使其创新内容、创新类型、创新模式等创新基本理论问题的概念化难度相对较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格局。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地理距离、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推动中国服务出口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对杭州市出口优势产业进行筛选及判定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学统计方法以及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对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进行8个城市间的对比分析,发现杭州市纺织服装业无论是在创新投入还是在创新效率方面均存在相对不足,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上。针对杭州市出口优势产业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技术、营销和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提出转型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