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理文 《楼市》2012,(Z4):56-57
半年狂奔楼市"刚需"突围,谷底翻身房企重拾信心伦敦奥运会赛事正酣之际,楼市也在进行激烈"搏杀"。回顾上半场杭州楼市的整体表现,大致可以描述为:1月至2月整体行情疲软,成交低迷;3月至4月随着降价大潮涌现,市场开始呈现大幅回暖迹象;5月份成交  相似文献   

2.
《楼市》2014,(15)
正市场总是起起落落,即便是总量萎缩的情况下,当一部分人转行了,一部分人淘汰了,一部分人出局了,生产能力减少的时候,市场可能忽然又大起来了,又豁然开朗了。这个市场就是这样。Q:从2004年到2014年,杭州楼市十年,和十年前相比,您认为杭州楼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杭州楼市十年发展史,也是一部房地产企业的成熟史。十年里,杭州楼市经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变化。从严格控制高房龄、小户型住房和商业用  相似文献   

3.
《楼市》2014,(Z5)
正Q:《楼市》杂志创刊了十年,这十年也正好是杭州楼市最跌宕起伏的十年,您对这十年的房地产行业有什么看法?A:很多人把这十年称为楼市的"黄金十年",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从政策到市场,从城市发展到消费观念,十年间在不断的波动中学习,逐步成长成熟并稳步前进。政策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正>"10点之前,没回过家。"是陈峥的工作常态,也是行业中千千万万个项目经理的工作常态。"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足球赛的话,那么40岁就开始踢下半场了。上半场踢得如何已经是过去时,关键是下半场球怎么踢。"中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鼎嘉分公司的项目经理陈峥这样说道,40岁左右正是一个人职业的最佳时光、经历最丰富,差一年40岁的陈峥正处于这个时间段。他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房地产可以分为上半场与下半场,上半场是大开发时代,下半场是不动产时代。从1992年开始,我有幸经历了中国房地产的大开发时代。这一时代主题是建设,粗略计算,目前中国的商品房建筑面积为200亿平方米,以每套100平方米来计算,已经开发建设的房屋数量为2亿套。大开发时代,城市、城镇、社区得以兴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繁华一片。这是一个还未结束的时代,我们至少拥有  相似文献   

6.
《楼市》2014,(18)
无论是房地产市场细分化,还是房地产行业金融化,都是中国楼市在市场下行期寻求转型的体现。如今,已经伤痕累累的房地产行业下半场能否开启新的商业传奇,这或许才是市场更为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王小溪 《数据》2012,(2):47-47
正如果说,人口普查是大型普查工作的上半场。那么,上半场演了十年,终于在2010年达到高潮,经中场休息后,作为下半场的年度常规性调查——2%的人口抽样调查即将开演。对北京市顺义区而言,此次人口抽样调查比的将是创造力。因为,顺义区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涉及82个调查小区,覆盖19个镇、街道,2个区直属单位。其中,李桥镇头二  相似文献   

8.
《楼市》2014,(17)
正这次限购调整,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调整,也是分类调控的尝试。接下来,如限贷调整,也会如此,调控的手法日趋成熟,不再一刀切了。后限购时代的楼市,加速进入下半场时间。杭州的限购调整,也在"周五见""周一见"的传闻和期待中,终于于2014年7月28日姗姗来迟。而时隔仅一个月,主城区14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也被宣布取消限购。由此,杭州限购全面取消。限购松绑或取消,对楼市当然是利好。毕竟原来  相似文献   

9.
《楼市》2014,(Z5)
正Q:从2004年到2014年,杭州楼市十年,几次轮回,几次跌宕起伏,在外来房企的入侵下,在市场的不断洗牌的过程中,和十年前相比,您认为杭州楼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外来大鳄逐渐成为杭州的主导,国内的品牌房企相继在杭州落户,他们的初衷是对杭州市场充满信心,但真正能扎根下来的并不多。有些外来大鳄对杭州  相似文献   

10.
《楼市》2014,(Z5)
正Q:您从业十多年见证了杭州楼市的变迁。您对杭州城市发展有什么感触?A:十年来杭州日新月异,一主三副的布局虽然没有很大变化,但下面延展出很多城市中的副中心,如金沙湖CBD等。杭州本土房企在绿城、滨江等一线企业的影响下,房地产行业蒸蒸日上,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房企不断得到历练和新突破。目前调控政策还不明朗,东海乃至整个房地产企业都面临新的突  相似文献   

11.
《楼市》2014,(Z5)
正一个支柱行业,一家行业媒体,一种终极使命。作为杭州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房地产杂志,作为一本影响杭州房地产的杂志,《楼市》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一本杂志与一个行业最恰当的关系?十年间,无论市场环境如何起伏,《楼市》从未偏离理性视角;十年间,无论政策环境如何改变,《楼市》始终凝聚行业共识,共同把握行业持续发展的方向。而这也是《楼市》"公信、理性、有效性"真正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对"上半场"成绩不俗的中国经济而言,继续打好"下半场"的关键,同样是清晰的战术和强大的韧劲。世界杯足球赛已打响,中国经济则进入全年比赛的"下半场"。日前召开的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告诫与会者:一定要上下同心,力争使今年"上半场"的成绩不俗,"下半场"再创佳绩。世界杯足球赛已打响,中国经济则进入全年比赛的"下半场"。日前召开的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告诫与会者:一定要上下同心,力争使今年"上半场"的成绩不俗,"下半场"再创佳绩。踢过球的人都明白,下半场的比赛往往更难踢。  相似文献   

13.
业界寄语     
《楼市》2014,(Z5)
正排名不分先后锋芒地产董事长杨怀新:楼市杂志是杭州最专业的地产杂志,风雨十几载,伴随杭州地产一路走来,地产圈的浮浮沉沉也需要这样一本杂志去记载、去传播。祝愿《楼市》杂志越办越专业。杭州杨董地产营销机构总经理杨怀东:十年激荡砥砺成金—恭贺楼市杂志创刊10周年杭州谢成龙商业地产机构总经理谢成龙:《楼市》杂志是杭州最具权威的购房参考读本。值此《楼市》杂志十年庆,希望《楼市》下一个十年将更好。杭州我爱我家市场评论员宋文杰:2005年,《楼市》杂志撰写的《杭州中介行业品牌调查报告》促成了我爱我家第一次业务模式和思维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14,(15)
正从长远的供需关系来看,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没有放缓,包括一些卫星城市的逐步成型,房地产的开发空间还很大,支撑行业长远发展的力量依然存在。Q:如果以10年为一个时代的度量尺码,从2004年到2014年,您认为杭州楼市的基本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如产品打造、购房心态、市场格局等方面。A:楼市"黄金十年"的前半段,是开发商的一个鼎盛时期,然而行业也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格局。具体到杭州楼市,"以地生财"的模式尤为明显,开发商只要拿  相似文献   

15.
《楼市》2009,(18)
又是一年"金九银十"月,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这是充满激情且富有诱惑力的季节,2009年的这一季,杭州楼市又将上演怎样的精彩?一边是价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上涨,大部分近郊区域单价突破万元大关,主城区、钱江新城等黄金地区更是直逼3万元;另一边是土地市场频频上演的一场又一场"地王"争夺战,购房者连夜排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12年,万科总裁郁亮断吾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在上半场,房了更多表现出它作为投资品的属性,而在下半场,房子不再是很好的投资品,它将回归居住属性。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下半场,幽地捂盘这种以时间换空间、赚取暴利的模式将绝对过时。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净利牢水平将稳步趋同,形成稳定透明的社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14,(Z5)
正Q:从2004年到2014年,杭州楼市十年,和十年前相比,您认为杭州楼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杭州楼市起步,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纯粹的商品房就是从城西开始发展起来的。杭州楼市的发展也经历了跌宕起伏这么一个曲折过程,如同婴儿长为成人,总体上是健康的,当然过程中也会有感冒生病,主流还是健康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这十年  相似文献   

18.
《楼市》2014,(18)
正Q:从2004年到2014年,杭州楼市十年,和十年前相比,您认为杭州楼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杭州经历了飞速成长的十年,无论是城市面貌、板块变迁,还是建筑品质,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开发商层面,从过去的本土为主打,变成了现在众多外来大鳄进入;城市建设上,从过去的单一城市中心变为现在的多中心开花,众多新兴板块崛起,主城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不缺争议:从2002年起,杭州房价的走向几乎每年都要引起一场激烈的口水仗。然而,事实却是:从2002至2004年,杭州房价却是最迅猛地增长。2005-2006年,严厉的宏观调控下,杭州楼市仍然稳健。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部分区域成交价回落,2007年,楼市面临的又是怎样一个发展前景?是扭头向下,还是继续盘整,或者保持稳健小幅上扬?又是众说纷纭,当我们再次质疑杭州楼市发展前景的时候,要作一个理性的判断,必先还原杭州楼市真实的面目。我们收集了过去十年中(1996-2005)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方方面面数据,以期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能找到杭州楼市发展的真正动态。  相似文献   

20.
崔博 《价值工程》2011,30(19):328-328,F0003
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支球队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 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前通过传接配合是进球数最多的技、战术手段;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射进球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