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反倾销实施中的贸易转向研究:以丙烯酸酯为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反倾销只针对对象国的措施导致从非对象国的进口上升,这就产生了贸易转向。我国目前已发起2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绝大部分都以现金保证金的形式征收了反倾销税,贸易转向问题同样存在于我国的反倾销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反倾销措施的效应。本文试从反倾销导致的贸易转向效应角度来评价我国反倾销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遭遇反倾销与对外反倾销贸易效应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Finger和Murray(1993)提出的反倾销强度指数(anti-dumping index,ADI),运用1995—2012年中国和世界的反倾销案件数及进出口贸易额,对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说明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给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带来的影响。本文发现我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与出口贸易总额因果关系明显,遭遇反倾销强度与出口总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遭遇反倾销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本文更进一步基于Lall(2000)技术含量的分类方法分析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对我国不同技术含量出口品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我国应如何应用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手段提升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的不断增长,我国遭受倾销的程度日益严重,越来越需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受损企业的合法利益。虽然比起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较晚,但增长速度却很快,截至2017年,中国对外反倾销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七。文章以化工产品为例,探究了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限制和贸易转移效应,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 ,反倾销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常用的工具。文章分析了反倾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贸易效应 ,这对于我国提起和应对反倾销对策、保证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 SYS - 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6.
博弈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来,国际反倾销愈演愈烈,中国现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反倾销指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 反倾销涉及22个国家、地区,原审立案26起,结案20起(包括无损害终止调查2起,撤销申请终止调查1起;初裁1起,初裁前调查阶段5起;复审立案2起,其中期中1起,日落1起)  相似文献   

8.
从反倾销案例看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博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伦俊 《商业研究》2003,(10):146-148
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博弈 ,谁有胆识 ,谁熟悉规则 ,谁就可能占上风。近年来 ,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在国际反倾销案件总数中比重较大 ,且经常处于不利的境地 ,很大程度上并非因为存在真正的“倾销” ,而是由于对规则的陌生和反倾销应诉准备的不足。加入WTO以后 ,我国要利用有利的成员国地位 ,要理直气壮 ,积极应诉 ,把握机会 ,胜算博弈。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美国各年向各涉案国家的进口额与反倾销申诉、反倾销措施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考察了1995-2008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申诉和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对所有57个涉案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影响.运用广义矩法对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发现,虽然美国当期的进口主要由历史进口因素决定,但其反倾销申诉与措施会造成当期进口总额的显著下降,下降比例分别达到7.198%和5.890%,美国反倾销保护效应使美国年均进口额下降近1757亿美元,中国每年向美国的出口额减少超过12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反倾销逐渐演变为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贸易报复的工具,许多国家实施反倾销逐渐倾向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而忽略了由于贸易保护带来的国家整体福利的损失。通过对反倾销保护实施的实际功效的研究,可以使反倾销的实施方正视国家整体福利的盈亏,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同时更加注意到国内消费者的福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外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1997-2008年6月间的对外反倾销情况作了回顾与分析,并对其贸易救济效果作了评估。反倾销既是针对外国低价进口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以达到限制进口、提升产品价格、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的目的。但是,反倾销也是一柄"双刃剑",在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同时,可能会引起国内该产业的关联产业、最终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此外,反倾销引起的贸易转移、以投资规避反倾销等负面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销反倾销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崔新生  谢湘生 《商业研究》2003,(15):136-138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面临的挑战将更为广泛、更为严峻,因为WTO中更多的成员会利用多边贸体系中的法律来起诉中国。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反倾销诉讼。通过对倾销、反倾销和反倾销应诉博弈模型分析,提出了倾销、反倾销应诉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举足轻重的大国,面对WTO,只有建立起中国的反倾销体系,才能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对方,保护自己,使不公平的国际贸易旧秩序有所改善,从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倾销与反倾销的过程,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联合应诉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外贸企业进行反倾销的主要策略,但是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联合应诉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我国的外贸企业在联合应诉中的"搭便车"行为,从而指出了联合应诉机制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德恩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1(3):114-118
近年来,反倾销这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补救措施出现了滥用的趋势。对反倾销措施的不正当使用使实施国的某些企业除受到保护之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利益,而反倾销的目标国的企业则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种滥用反倾销的行为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这种滥用行为可以通过政府间的斡旋,诉诸争端解决机制,或谈判修订有关规则而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维护公平竞争及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被我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根据中国1994年~2008年的反倾销案例,以立案年份为基期,前后各取3年共7年的时间跨度组成面板数据,构造横截面单元为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考察了反倾销措施以及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肯定性终裁在消除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流动并且抵消了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为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世贸环境下的倾销与反倾销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些年,我国企业频频遭受欧美等国反倾销指控,反倾销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企业缺少反倾销诉讼方面的经验,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往往败诉,不仅使企业自身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了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形象。本文运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反倾销行政调查过程的分析,建立倾销与反倾销的博弈模型,对反倾销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反倾销作为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重要的贸易壁垒,被进口国当作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重要举措频繁使用.然而,该政策的贸易保护预期是否真的得以实现还有待考察.利用2002年~2010年9起对华农产品反倾销案例中8位海关H.S.编码涉案农产品的出口数据,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征收反倾销税后5年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反倾销税的征收会持续限制我国涉案农产品的出口;涉案出口企业在受征高额反倾销税时会通过向非指控国出口偏转以减少经济损失;考虑到市场的替代性,这种偏转更明显地集中于与发起国发展水平接近的发达国家,往发展中国家的偏转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加快了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产品向美国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反倾销政策的决策反映了需求者(进口竞争性产业)利益诉求、政府主导决策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在政治稳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的目标取向.贸易自由化是我国选择反倾销政策的重要客观原因,经济利益集团在反倾销中只具有"边际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反倾销政策供给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