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电力企业积极倡导绿色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道路,成功开启了中国电力企业“绿色运营”的新时代。企业“绿色运营”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风力资源.具备大规模开发风电的良好条件。发展风电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安全、经济、绿色、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风电“绿色电能劣质电力”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一届年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年会以“生态文明,绿色转型”为主题,以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生态社会与制度创新、生态文化与绿色消费3个分会形式诠释会议内容。大会通过了《生态文明苏州宣言》。苏州有许多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大胆探索者。春节前夕,公司又荣获苏州工业园区2011年度“光彩之星”称号。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用“美丽中国”的词汇,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受到全社会的广泛热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承载着13亿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憧憬,也必将引领石化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大步前行——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用绿色的行业形象扮靓美丽中国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美丽”二字,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在未来中国发展蓝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给集团公司更好地实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搞好石油绿化工作、建设美丽中国石油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坚决落实和服务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战略、新  相似文献   

6.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重要手段,关键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能源革命的方向是逐步构建“多能互补、供需互动、市场主导、宏观调控”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以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重大部署,为进一步推进能源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也对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低碳清洁能源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宏观战略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和人民群众新期盼作出的战略新部署。 实际上, 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 把握生态文明内涵, 从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和生态文明智慧融入两条路径, 建成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和社会和谐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协同。 社会和谐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学习生态系统文明智慧, 探析社会问题产生的生态根源, 构建稳定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社会各界、各大行业也将把营造美丽环境作为硬性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而煤矿基本建设单位恰恰是对环境破坏较大、污染较为突出的行业,也必将是国家严格监控的企业。对此,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今年部分地区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国人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顺应民心民意,提出要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决定》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常态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制度保障,必将引领并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推动天然气储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解析天然气储运生态文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天然气储运产业实际情况,提出天然气储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规划部署,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注重发挥企业自主性,理论和实践同步推进.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途径:构建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化天然气储运技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深入实践完整性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整合HSE管理已有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曲维克 《中国电业》2007,(11):54-5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是电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因此,我们必须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己任,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争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生态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作为重大战略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创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依据和总任务决定了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全社会用电需求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总布局要求现代电力工业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更加统筹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加快建设智能电力系统是电力工业实现总布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系统论述生态文明,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石化行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中国石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化工公司,成为生态文明的积极推动者、绿色发展的主动引领者、美丽石化的优秀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而发展水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建设美丽中国最直接的动力之一,也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推进低碳发展、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后代和世界未来负责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五位一体”的格局。国家“十三五”规划也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电力建设绿色低碳论坛电力行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节能提效、减污降碳、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探讨电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把握电力建设低碳化发展方向,对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苍穹之下风机挺立“绿动未来”、“沙戈荒”变身“蓝色海洋”唤起“绿色希望”、乡村振兴低碳生活逐步普及……绿色转型加速创新,能源和电力行业工程低碳建设跑出“加速度”。近日,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电力建设绿色低碳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数智转型、绿色低碳转型、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电力建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多哈会议之后.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格局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中国而言,十八大将推进“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成为新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理论、路线和方针,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目标制定、决策机制、体制协调、法治建设、推动机制、措施方法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担当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