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艺术与科学元素的组合。经济学既可以用高深的数学工具描述,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本文从系统出发以"一句话"的视角,精辟地描述了经济学及其22个分支学科,并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2.
王云秀 《商场现代化》2007,(22):231-233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经济理论,在翻译域外经济学理论时要做到"信、达、雅",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原意。萨缪尔森《经济学》出版以来的多种不同版本是伴随着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而变化的,从它的演变中能够看到美国及世界经济学的变迁,翻译工作也应该反映这种新的变化,以适应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经济工作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郭文伯  万庆 《商业科技》2010,(23):89-90
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艺术与科学元素的组合。经济学既可以用高深的数学工具描述,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本文从系统出发以"一句话"的视角,精辟地描述了经济学及其22个分支学科,并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4.
马涛 《商》2012,(1):76-80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理论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综合创新这一范式逻辑运动的形式,提出"综合"是沟通旧理论和新理论的桥梁之一,新理论完全可以从旧理论的"综合"中创造出来,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范式的运动和发展也必然会表现为综合创新这一运动形式。"综合"创新还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体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物     
萨缪尔森: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去世 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2009年12月13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颖的关于如何决策的科学 ,不论锦衣华盖之士 ,还是引车贩浆之辈 ,都与它息息相关。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的中心问题 ,它始终成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核。不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还是西方经济思想史 ,实际上就是一部探索国民经济增长的历史 ,也是处于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实践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从重商主义、古典学派到新古典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派 ,大凡久负盛誉且广为流传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譬如 ,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保罗·萨缪尔森的《…  相似文献   

7.
一、价格歧视能规范定义吗?传统经济学教材对于价格歧视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定论,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高鸿业(2010),(美)萨缪尔森(2007),(美)平狄克、(美)鲁宾费尔德(2000)等经济学家提出相似的观点,即价格歧视就是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同一种产品;第二,孙冰、周承红、张彤(2005)在高鸿业等基础上,提出要在同一时间点上,同时认为"对销售给不同的购买者的同一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  相似文献   

8.
弗里德曼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方法论争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以后形成完备的经济学方法论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二者关于经济学的科学特征与理论假设的现实检验问题的争论,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坚守的代价     
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个月,我第一次被天则邀请去做一次学术活动的评议人,这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会议结束后,一位老师还拿出一点费用,我非常惶恐地拒绝了,因为,能够到这个地方来发言,就是我的荣幸。其实,应该是我感谢它,因为我对于经济学肤浅的了解,不是从萨缪尔森的经典教科书或正厅级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13日,经济学宗师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辞世,享年94岁。萨缪尔森亲手参与并见证了现代经济学的体系化,他的去世或可视为一个经济学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从整个经济学中分立出来,在美国是1976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术会议是在1979年召开的。1983年起才有《信息经济学和政策》的国际性期刊。我国兴起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比较晚。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先后出现了《经济信息合理组织及其效益问题研究》、《信息经济学及其效益问题研究》等课题,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①。在国家信息中  相似文献   

12.
人物     
《光彩》2010,(1):7-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辞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2月13日在美国麻省贝尔蒙特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3.
郑备军 《财贸经济》2002,(11):F003-F003
"公共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这是以其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 or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直译过来的.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财政学"(Public Finance的意译)这一传统学科演变发展而成的.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与传统的财政学相比较,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该学科增加了政府行为和政治过程的分析;二是增加了公共支出的经济分析.而传统财政学则侧重分析政府收入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毅夫简介:林毅夫,北大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他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余向平 《商业研究》2006,(18):173-176
会展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产业聚集。同时运用凯恩斯经济学乘数效应和萨缪尔森经济学乘数与加速效应相互作用原理来解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更加证实了会展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财政学科建设刍议:结合中国现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07,(12):28-33
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财政学科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在准确界定财政学学科属性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财政学教科书的演变对财政学学科属性进行了探讨.财政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现实的理论研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提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浅析     
徐全 《现代商业》2012,(7):131-132
经济学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历史悠久的学科。它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当今经济学正处于经济学帝国主义时期。经济学兼具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人文科学)的部分特性,且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不可控性,产生了许多经济学流派。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学家就给出了经济学的定义,各个定义之间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肯定了"经济学是一门有关资源配置的学科"的说法。不管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资源配置都是其主题,只不过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资源配置的必要性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其用途的多样性造成的。经济学家们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一模型工具来知道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我们使用效率和效益这两个概念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远见书介     
萨缪尔森曾说:“有时候的确看来如此、我们最优秀的学生可谓是无所不晓,但就是对常识一无所知。”现实中,真能把经济学思想史上许多常识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的学生甚至老师并不多见——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甚至滥用。对于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马克·斯考森写的《现代经济学的历程》一书填补了,空白。这本书在出色地描绘出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的同时,也介绍了许多学习经济学的人们应该清楚但却不太熟悉的知识,如什么是达尔文经济学、什么是女权主义经济学、《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如何产生、何人创办伦敦经济学院等,并对这些内容涉及到的其他背景知识也一并交代。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的搞笑诺贝尔经济学奖(Ig Nobel Prizes)颁给了安然、世通、安达信等因假帐丑闻而臭名昭著的公司CEO们,理由是他们"把‘虚数'这一数学概念引入了经济学领域".自1991年以来,获得此项殊荣的还有美国南梅瑟迪斯特大学的拉维·巴特拄(这位精明的经济学家写了两本畅销书:<1990大萧条>(单价17.95美元)和<逃脱1990大萧条>(单价18.95美元),他试图通过写畅销书来"挽救"全球经济衰退);智利的扬·帕伯罗·达维拉(这位永不疲倦的金融期货交易员把他电脑中的"卖出"指令都设置成"买进"指令,试图通过增加非获益交易来挽回自己的损失,这些交易最终使智利GNP损失了0.5个百分点.此君的不懈努力激发智利国民创造了一个新词:达维拉尔,意为"堂而皇之地把事情搞砸")等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假设是经济学赖以建立的逻辑起点,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基本假设,另一类是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假设.第一类假设提供经济学观察现实的独立视角,第二类假设提供经济学分析、解释现实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