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卉 《当代经济》2006,(14):88-89
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变化,银行业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全能银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中国要想走出国门,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必然会走向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杨梦 《时代经贸》2010,(2):97-100
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金融目益全球化、自由化、电子化、网络化,金融市场也向着一体化迈进。为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种形态的全能银行,以提高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拓保险市场的必要性。1.顺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金融市场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金融机构出现了兼并融合潮流,巨型全能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跨国银行也在不断增加。我国银行已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作为全球金融系统中的一分子,开拓保险市场,顺应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不仅要立足国内,还应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卓炜 《经济师》2000,(10):86-87
全能银行 (Universal Bank)是一种银行类型 ,它代表了合业经营的制度模式 ,是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 ,而且还从事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 ,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一国在一定时期采取的是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专业银行模式 ,还是合业经营体制下的全能银行模式 ,应由该国自身的客观经济条件及其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决定。我国于 1994年在政策和法律上确立了银行业务与投资业务分离的分业经营制度 ,这是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阶段的不成熟性决定的 ,也是由我国较低的金融监管水平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全球跨国银行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2004年以来全球跨国银行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以下新特点和趋势。①一、世界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跨国银行利润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5·1%,是近三十年来最好的一年。世界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跨国银行利润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税前总利润由2003年的4174亿美元增加到5441亿美元,增幅达30·3%,是1994年1000家大银行税前总利润的三倍多,是1989年1000家大银行税前总利润的近五倍,这表明全球大银行税前总利润有很大幅度增长。全球1000家大银…  相似文献   

6.
世界跨国银行的发展与启示王梦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上海外滩:外资银行等普遍盈利本刊资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贸易国际化的发展.跨国银行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跨国银行在全球运转着4-5万亿美元的国际借贷资本。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7.
世界跨国银行的发展与启示王梦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上海外滩:外资银行等普遍盈利本刊资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贸易国际化的发展.跨国银行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跨国银行在全球运转着4-5万亿美元的国际借贷资本。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8.
尹全洲 《当代经济科学》1993,15(5):52-58,51
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作为九十年代银行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发展状况十分引人瞩目。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体制的变革,银行国际业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债券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全球化以及资金融通网络化,使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得到迅猛发展.跨国银行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间资本的往来和流动,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跨国银行的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面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国银行业在更高层次开  相似文献   

9.
全能银行的协同效应:概念框架、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从概念框架、理论模型以及经验研究等几个不同层面对全能银行的协同效应进行一些具体的解剖或细分 ,以便于我们理解全能银行多样化经济的内在机理 ,并进一步澄清以下基本认识 :全能银行的协同效应实际上是其相对于专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内生比较优势 )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梁文宾  陈通  卢丽 《经济纵横》2006,(10):70-72
通过不同经营体制下银行绩效的国际比较,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全能银行的差距,并指出全能银行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德国实行由始至终的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德国的银行从成立起,由始至终地实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它们不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全能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业化进程中自然混业经营条件下的全能银行、20世纪30年代后严格分业经营条件  相似文献   

12.
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最新研究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令人瞩目的特征,作为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微观主体——银行机构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使得全球银行之间相互关联并与各国的利率、汇率等经济指标紧密相连,单个银行或一国银行业的倒闭必然引起一连串的金融机构和市场指标的波动,引发银行业的系统性危机。系统性风险日益成为全球银行业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外经济学家对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和本质的认识并不统一,对系统性风险的测度更成为了一项尚未攻克的复杂和艰难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3.
程辉 《经济论坛》2006,(7):108-109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银行业并购风起云涌,并购速度加快,特别是美国、德国全能超级银行的诞生,给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及其效应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并购案例急剧增加。1995年8月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华银行宣布组成新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成为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2000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宣布合并组成花旗集团,在国际金融界引起轰动,将国际银行业并购带入新的高潮。国际银行业并购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必将引发国际金融格局的大调整…  相似文献   

14.
卓炜 《发展研究》2000,(6):17-18
一、全能银行业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 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代表了合业经营的制度模式,是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还从事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全能银行成为各国银行经营体制的主流,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距离进入WTO的时间越来越短。面对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能力——航母般的规模、更高的效率、更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和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我国的金融产业如何应对? 一、加入WTO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业务范围问题。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这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而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当世界上的银行正以全能的模式进人改革开放的中国时,而我国的银行却走着严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旧路,显然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在加入WTO之后,这个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 (二)规模和信用问题。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雄厚,它们的许多大银行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和财富,它们尤其注重通过股份制吸引社会游资和通过兼并扩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银行业发展新潮流谈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俊文  周雄 《经济师》2002,(1):240-241
文章从国际金融业的现状谈起 ,通过列举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得出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的结论。并指出发展全能银行应夯实基础、分步实行。  相似文献   

17.
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不断向世界经济领域渗透,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将成为各国金融领域的经营契机和利润增长点。网络银行的发展将加速银行虚拟化,促进银行服务网络向全球开放,并从促进商务创新、促使经济活动虚拟化、出现基础货币虚拟化的可能性等方面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国际化迅速发展,不论从国际银行的数量、银行国际业务的规模领域看,还是从银行国际化来看都得到了迅速、深入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以及70年代离岸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国际银行,崭露头角,银行国际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金融全球化推动国际金融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混业经营模式已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这种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国内金融企业长期受政府的保护,垄断竞争的结果使其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预见,国外那些在规模、资金等方面都属于“航空母舰”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的全能银行已  相似文献   

20.
李云龙 《当代经济》2007,(8):127-1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国际化迅速发展,不论从国际银行的数量、银行国际业务的规模领域看,还是从银行国际化来看都得到了迅速、深入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以及70年代离岸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国际银行,崭露头角,银行国际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