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赟 《企业导报》2010,(7):39-41
近年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热来热多,我国的宪法、组织法等法律也不能直接作为民事诉讼的依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尚处于无明确法律依据的地位,导致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常常处于"真空"状态,法制的统一、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了危害。建立具有可实践性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既有重要性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恶意民事错诉在实践中已经非常普遍,其消极影响非常恶劣。其一方面使许多无辜的人被拖上讼累,耗费了巨大的时间、财力和精力;另一方面,大量消极的诉讼,也浪费了国家的司法资源,使许多正常的纠纷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因而探讨恶意民事错诉的构成要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寻求解决恶意民事错诉的合理机制有着紧迫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侵权问题越发严重,环境侵权诉讼大量涌现。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有不合理之处,致使受害者的利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分析我国环境民事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民事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原则提出了建议。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就由此而引起的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对改变目前我国环境侵权诉讼的混乱状况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侵权责任、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对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诉的利益理论作为民事诉讼理论中一个备受重视的问题,在我国近几年的民事诉讼理论中被逐步重视。但是,在行政诉讼法学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对这一理论研究的苍白,使得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构缺少理论支撑,造成造成行政诉讼中一系列具体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论不休。以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理论为借鉴,加强行政诉讼中诉的利益理论的研究,有益于完善行政诉讼具体制度建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民事再审程序是纠正人民法院生效的错误判决和裁定的一种司法程序,这个程序由谁来启动,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可以作为启动的主体,但笔者认为人民检察院作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与民事诉讼理论相违背。本文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向玲玲 《河北企业》2023,(5):146-149
关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情况下使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民法典》1232条属于首次,此前法律、法规中并无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明确环境侵权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然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尚存在立法和制度上的不足。从惩罚性赔偿的规范解释出发,结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点,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困境以及规则,探析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条件以及惩罚性赔偿金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莉 《中外企业家》2016,(6):158-159
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争议较多的一个程序,它是独立于审级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程序制度,不是每一案件必经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又叫再审程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案对民事再审事由作出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对程序性再审事由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立法机关奉行程序公正的立法理念,向构建再审之诉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有效解决当事人反映突出的"申请再审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成 《企业导报》2014,(6):118-119
民事起诉权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起诉权的规定存在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从当前我国民事起诉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如何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有效的应诉策略,充分维护自身利益,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显得愈发重要.在法庭调查阶段应了解举证、质证的基本规则;合理利用专家辅助人制度;善于利用电子举证、质证方式等.法庭辩论阶段应重点关注责任范围;无故意或过失的过错;执业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等重要问题.充分利用民事调解制度,减少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损失,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娄晓东 《活力》2013,(12):48-48
一、民事执行权与民事审判权的共通性 (一)两者都服务于共同的司法目的 无论是民事审判权.还是民事执行权,其共同目的都是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秩序。民事请求权权能包含了保护请求权,即民事义务主体不履行其义务时.民事权利主体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强制民事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从权利实现的公力手段看,民事请求权之保护请求权权能应当包含诉请履行(请求力)和强制执行(执行力)两项子权能.具体范围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的审判和强制执行两个彼此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11.
纪慧敏 《活力》2009,(9):40-4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当事人仅能获得其自身受侵害权利范围内的救济。而对于超出自身权利范围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民无权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2.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是具有巨大外部性影响的市场不当行为,它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证券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按照传统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理论,投资者难以获得胜诉,操纵者却能轻易的逃避其应承担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从理论与实践上,建立和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对完善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责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无救济就无权利,民事诉讼诉权是保障民事权利实现的权利,如果说既判力是民事诉讼的终点理论的话,那么诉权理论则是民事诉讼的起点理论. 一、对诉、诉权和诉讼权利的理解 1.诉权这个概念法律上无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有争议.诉、诉权和诉讼权利三者到底如何下定义,如何揭示其本质特征,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没有将这种理论严格地表述为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事非,进行调解。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互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恶意诉讼 根据恶意诉讼的行为特征和相关法律规定,恶意诉讼的概念可以作这样的表述: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滥用民事起诉权,为追求不法、不当利益或达到其他非法目的而提起民事诉讼的违法行为或现象.简单地说,恶意诉讼就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具有侵权属性或滥用权利的违法属性,属于违法行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民事调解制度曾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但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计划经济社会的产物,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司法需求时,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法治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来探寻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的客观真实及其成因 <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没有明确规定.长期以来理论界以<民事诉讼法>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之规定为基础,一直坚持追求"客观真实",即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要求达到反映案件事实本来面目的程度,裁判案件也只能以真实的案件事实为依据的证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叶宇昆 《企业导报》2012,(9):161-163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审级制度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其价值目标在于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决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司法公正。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着重对民事再审程序进行了修订,对于解决申诉难、再审申请难的问题有所突破,但仍然遗留了一些问题:如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过多、再审程序的发动没有次数限制、规范的"再审之诉"尚未建立等。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探讨:建立规范的"再审之诉"、废除法院的再审启动权、限制检察院的检察监督权和限制启动再审程序的期限和次数。  相似文献   

19.
李园辉  孙利 《中外企业家》2012,(17):111-112
以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存在提起诉讼主体"错位现象"为例,论证2012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55条规定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局限性,重点分析公民应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将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之主体尽早纳入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传发 《活力》2012,(16):78-78
当前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审判过程中怎样做好附带民事调解工作,怎样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及时得到赔偿,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摆在我们刑事审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近年来.各级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去的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挥作用。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试就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