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在我国近年来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资产价格泡沫,都与流动性过剩有关.对于流动性过剩现象及风险,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流动性考察: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货币流动性过剩、噪声交易与资产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显。流动性过剩不仅导致资产价格激增和银行间过度竞争,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成因分析,从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和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存贷差的不断上升,商业银行的风险逐步集中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困境。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显现的原因入手,进而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银行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厘正了若干流动性过剩认识误区,阐释了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的本质与定义,测算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规模和程度.得出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并不严重、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过热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值得反思等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破解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动性过剩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的关注,并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焦点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流动性存在相对过剩特征的背景下,提出了有效破解流动性过剩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流动性过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伟 《生产力研究》2007,(19):87-88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为大量货币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从而引发短期内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在我国,流动性过剩导致银行信贷扩张,推动房地产投资增加,价格上涨。缓解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方法是拓展投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持有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资本以弥补损失,可避免个体银行因流动性风险的发生而经营失败,同时防止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和蔓延.流动比率越高、波动率越小、均值越高的银行所需持有的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低,反之则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高.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向相关时,银行能根据流动负债的改变调整流动资产的数量,所需流动性风险资本相应越少.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或有流动性风险资本略小于流动性风险资本数量.系统流动性风险资本理论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了银行统一的资本管理框架,为银行和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勇 《当代财经》2012,(1):54-66
基于将银行超额准备金分解为预防性超额准备金和非自愿超额准备金,以及将非自愿超额准备金作为银行体系流动性衡量指标,并对非自愿超额准备金的波动机制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机制进行考察,发现1998-2010年期间,在外汇占款和银行贷款的综合作用下,非自愿超额准备金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然后再次下降的走势。而且从短期看,非自愿超额准备金的累积会对产出、价格和银行贷款产生负向效应,但从长期看,则又体现为正向效应,从而放大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在此情况下,货币当局在流动性管理过程中,应审慎针对非自愿超额准备金展开微调性操作,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银行流动性过剩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风险,增加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难度,已成为当前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央行应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展新的存贷款业务,创新金融产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determinants of inflation in China. Analyses of both year-on-year and month-on-month growth data confirm that excess liquidity, output gap, housing prices, and stock prices positively affect inflation. Impulse respons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most effects occur during the initial five months and disappear after ten months. Effects of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on inflation are relatively weak.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utput gap is as important as excess liquidity in explaining the inflation trajectory. The central bank should closely monitor asset prices given their spillovers to inflation. Currently liquidity measures are still central for controlling inflation, but further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are crucial.  相似文献   

14.
We investigate the drivers of excess interbank liquidity in Pakistan, us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pproach on weekly data for December 2005 to July 2011. We find that the financing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by the central bank and nonbanks leads to persistence in excess liquidity. Moreover, we identify a structural shift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in June 2008. Before June 2008, low credit demand was driving the excess liquidity holdings by banks. After June 2008, banks’ precautionary investments in risk-free securities drive excess liquidity holdings. Monetary policy is less effective if banks hold excess liquidity for precautionary reasons.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7月份以来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虽然对中国的产能过剩、经济过热起到了一些调控作用,但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应尽快利用货币、财政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流动性问题成为了干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如何理解中国流动性问题的病症呢?在分析当前中国流动性呈现新的特征基础上,对流动性这种新的特征形成原因给以了详尽地阐释,并提出了解决流动性失衡问题的主要措施。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中国流动性呈现宏观层面相对宽松与微观层面相对紧缩并存的失衡,破解流动性失衡,宜采用宏观和微观并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毅 《经济经纬》2007,(4):132-135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继续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并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货币的供求对比测度出流动性过剩,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货币存量的持续高位、经济增长、持续低利率与人民币升值、物价指数的高涨、外汇储备和净出口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9.
The role of bank liquidity i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has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Faced with monetary tightening, banks with more liquidity can sell off securities and protect their loan portfolios. We test this proposition using panel data for Indian banks during 2005–2020. Employing dynamic threshold panel regressions with liquid assets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 we show that bank lending declines with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in low liquidity regimes, but not in high liquidity regimes. We also find evidence for different portfolio reallocation behaviour by banks in high versus low liquidity regimes in response to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