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经济在二战后50多年的发展中,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但总体上保持相对平稳和较快的发展,经济成果是巨大的。 所谓“新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60年代持续增长了106个月,80年代持续增长了92个月,90年代以来已持续增长了107个月,如1997年经济增长3.9%,1998年增长3.9%,1999年预计增长3.7~3.9%,1998年美国的GDP达8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新经济"现象的重要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新经济"出现,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记录.美国经济成功地经历了从初级消费拉动的粗犷式经济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的转型,寻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1985年以来,投资需求一直是上海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投资需求的波动主导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经济增长。进入新世纪后,投资需求是否依旧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这关系到上海整个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一、投资潜力的探究 自1995年起,城市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包括产业、资金、技术、商品等一系列经济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和变迁,正是这种转移带来了亚太经济持续近三十年的繁荣和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首先表现为产业转移。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美国由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欧盟经济一直是低速增长,其沉闷气氛与一枝独秀的美国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欧盟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2000年上半年欧盟和欧元区GDP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3.5%和3.6%,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结果为长期处在美国新经济"阴影"下的欧洲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为加快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建设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立足内需 扩大消费 保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消费、高投资长期存在将引发经济运行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尽管如此,我国的内需不足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经济周期波动,最近的一个周期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这一周期中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本轮经济周期经历的时间之长,发展速度之迅速都是以往几次无法比拟的.自"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急剧放缓,宣告本轮经济周期高速增长的结束.文章试着从供给和需求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全国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可谓"旧貌换新颜",被世人视为"中国奇迹".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最近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十分精彩的分析:英国花费了19世纪大部分时间使人均收入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城市的急剧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在这一轮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扩张中,"土地财政"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土地带来的政府直接收益(土地出让收入)和间接收益(税费收入和国企利润收入),是地方政府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实施城市扩张战略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10.
"德都蒙古"是对世居青海的蒙古族的称呼.蒙古人自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广袤而高寒的土地上活动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了战后第九次衰退后,到1997年12月已连续增长81个月。这期间,美国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失业率虽已降至20多年来的最低点,却依然维持着低通货膨胀率,而且企业盈利,股市繁荣,投资不减,消费旺盛。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将传统上一直提倡的"自由贸易"转变到目前更体现实用主义的"公平贸易"上来,大力推行"贸易外交",前所未有地把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置于对外战略的优先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重新占有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其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发展),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形成.该理论的核心是把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性要素,并支持着经济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这一理论认识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能否继续将这一增长趋势推进21世纪,关键条件之一是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提高速度."科教兴国"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越南一直是个贫穷的国家,经济增长裹足不前,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自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开始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7.8%,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越南革新开放一个重要的亮点是注重消除贫困,关注民生,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均衡并重。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新财经》2008,(5):36-37
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并日益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是一种被国际经验证明了的,可以面向市场持续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高技术工业长足发展,使美国不仅占据了21世纪产业国际竞争起跑线上的有利位置,而且促进了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改造,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美国迎来了20世纪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国际竞争力下降的背景下展开的。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历时已久,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日本、联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并行不悖。在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消费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是政策导向的重中之重,这也必然使美国背负巨大的债务。中美贸易顺差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运行的一个部分,深受其影响。对其中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引发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日两国在该地区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在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并陷于不振的同时,中国经济却突飞猛进,日益成为拉动东亚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应地,中日两国国民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中国民众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前所未有地增强,日本国民则正在丧失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实现"明治维新"百年梦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以来所形成的骄傲心态,尤其是面对身旁曾在近一百多年来被其欺侮、侵略过的庞然大物--中国的崛起,日本国民的心态更加复杂、敏感,社会思潮右翼化的情况有所发展.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日之间的各种摩擦,不论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还是经济、贸易问题,在两国社会舆论中均被笼罩上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中国民众要求讨回历史正义、公道的意愿不断升温,日本民众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及不服输的心理也与日俱增,彼此间的对立情绪日益扩张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7年7月泰国珠贬值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导致了这一地区出现了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同年11月投机资本进人韩国,韩元大幅度贬值60%,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寻求援助。至此,起飞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并在30多年时间里一直保持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高增长态势的“江汉奇迹”已经荡然无存。在此基础上,如何去认识韩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反思韩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隐病早伏韩国经济是在美国大规模的援助下得以恢复发展的,到197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韩…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正在降速.美国高科技早已降速,中国低成本制造业降速则是正在形成中的趋势.增长"引擎"降速或许不是好消息,但这将缓和GDP高歌猛进局面,有望导致宏观经济结构优化. 美国高科技自新世纪以来缺少重大的标志性进展.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高科技发展迅猛,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70年代航天飞机,80年代哈勃望远镜,90年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芯片完美结合,令人对高科技充满了无限期望.然而,新世纪以来,CPU速度的提高,只有所谓"摩尔定律"理论速度的11%,微软亏损,英特尔业绩不佳.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的“新经济现象”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其中许多经济表现已难以用现有经济理论加以解释,因而被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现象”。 首先,美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自1991年3月至1998年5月,美国经济连续增长的时间已长达86个月,远远超出美国战后平均增长周期11个月的水平。199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4%,高于1995年2%的增长率,基本实现了美联储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