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的各城市综合得分进行最优分割,把样本按城市发展水平总评分值的高低进行分类,并结合陕西关中城市群的实际,计算出关中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且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区域,各部分的均衡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基础设施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采用人均GDP和人口数为主要指标,对2001~2010年北京城市内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测算,然后将北京市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四大区域划分,运用锡尔指数计算了四大区域内部各区县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市的总体锡尔指数与大区间的锡尔指数都在下降,而区域内部的差异在上升,说明北京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还很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差异的变动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建荣  姜雪娇 《价值工程》2014,(30):169-171
攀枝花作为典型的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资源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矛盾突出。本文通过统计综合分析,从时间发展上,对攀枝花2002-2011年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攀枝花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做相关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攀枝花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全省的分类情况;从空间分布上,对攀枝花2011年各区县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基础设施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基础设施水平稳定,但2009年后开始下降,区县水平差异较大;建议适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加大县城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是现代城市的迫切需要.文章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分别建立评价函数,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和规律,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新兴开放城市的水平最高,其次为基础较好、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城市,再次为内陆和东北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5.
程敏  陈辉 《城市问题》2012,(2):15-21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灰色评价和集对分析构成的方法集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Kendall-W协和系数法对各评价结果进行事前一致性检验,在保证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下,运用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对方法集中单一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最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组合评价方法的事后检验,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方法,得到全国31个省市的最终排名并对此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合的主体。通过对城市区域中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路径的观察,其区域发展路径应充分的依托和融入所在城市区域,以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为主线,谋求在全球或全国城市协作网络中的能级跃升。河南省巩义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中小城市,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发展思路,确定建设全国重要的专业工业基地、密切对接郑州都市区产业分工协作和组建自身"中心—腹地"次区域协作体系发展路径。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空间发展策略,落实具体区域协调行动的抓手,保证三个区域发展路径落地实施,为城市区域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0个物流节点城市为例,从5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区域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的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作了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国涛 《科技与企业》2014,(13):422-422
文章通过区域一体化的背景分析,探讨安达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赤水河为长江上游支流,地处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昭通,贵州毕节、遵义,四川泸州4市,至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赤水河区域涉及云南、贵州、四川3省4市40个县区,国土面积9.29万平方公里,2012年拥有常住人口2219万人。由于该区域地处高山丘陵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难度极大,建设投入成本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相对薄  相似文献   

10.
张舰 《城市问题》2012,(6):36-40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潜力。在已建立的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加权计算的方法,提出了衡量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指数和算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进而应用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冯静 《企业导报》2010,(4):162-16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的相似性及经济和文化的关联性,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而各个城市的经济联系是维系城市群的内在纽带,有必要将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实证分析,以便对城市群网络式发展提供建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多维视角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一体化战略“扩容”及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路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文以 2003—2018年中国 285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探索性构建“市场 -技术-产业”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挖掘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与未实施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相比,一体化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高出 0.124个单位,并且这一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第二,通过对多维作用机制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建设依赖市场关联、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变量的中介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14.
张新华  李红 《企业导报》2012,(3):105-106
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调整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已经成为产业格局调整中的重要一环,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背景进行介绍,并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实现城乡区域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城市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新机制,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中国传统的城市合作模式以对口支援(帮扶)和扶贫协作为主,体现了“强扶弱”“好帮差”“东部带中西部”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彰显了政治和制度优势.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毗邻区合作”“蛙跳式对口合作”“新型飞地经济合作”“托管式合作”等多种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区域合作机制与区际利益共享机制,这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阶段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借鉴与推广新型城市合作模式,通过资源跨区域整合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出台了系列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绿地系统规划的单一性,导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的单调和系统性功能的缺失,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增加了绿地面积拓展的压力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艰巨,城市绿化不够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公众参与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以复合功能为导向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协调机制及其对珠三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16个城市所组成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特别是区域一体化发展成绩明显.该地区不仅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行地区,而且为深化改革、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益借鉴.相比之下,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住宅与房地产》2014,(6):29-30
对于城市群来说,在保持中心城市经济附着力的同时,强调“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近期,以京津冀为代农的区域一体化建设逐渐加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从创新的社会环境、投入、产出来研究区域创新能力.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以长三角和珠三角30个市为研究对象,在给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就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