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交通满意度是乘客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项直接反馈信息,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在对厦门岛居民公共交通满意度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住区尺度对居民的公共交通满意度进行了空间分析,然后结合受访居民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厦门岛公共交通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岛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满意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公共交通中快速公交满意度高于普通公交;公共交通仍然在居民常用出行方式里面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通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水平,可以吸引出行者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提高公共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分担率,改善交通出行结构,从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文章建立了一套评价城市常规公交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3.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保障公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不实行了公交财政补贴政策。本文在若干发达国家公交财政补贴政策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城市的特点 ,提出了我国城市公交财政补贴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是政策性亏损行业,企业靠政府财政补贴运营。虽然中国多数城市公共交通经历了国有—民营—国有垄断的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但在目前的公交发展政策环境下,产权制度效率处于无法发挥困境,产权制度安排不能对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供明显的支撑作用。文章认为产权清晰度、公交市场竞争环境和政府政策是产权效率难以发挥的三大成因,城市设立多种产权制度模式、营造适度竞争环境和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是解决产权制度安排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环境发展以及能源利用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低碳运输在中国虽然只是起步阶段,但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应当系统地规划交通线路,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真正实现快速流通,降低公共交通运输资金的耗费;重视公交轨道交通,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作为出行选乘方式的吸引力;合理规定排放标准,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发展ITS智能运输,使用HT-UTCS等交通控制系统,同时重视交通法制教育,人人懂交通法规,依法交通,这样就能实现低碳运输。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公交服务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公交管理的信息化、监控实时化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效率的关键。阐述了一个符合J2EE与J2ME架构,将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GPRS技术、GIS技术相结合,适合现代公共交通管理的公共交通监控平台。具体介绍了其网络拓扑结构、车载单元的软硬件组成、监控端的组织架构与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平台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公共交通信息,同时公交企业可以利用该平台实时查询、跟踪、管理运行车辆,进行最优化的车辆调度,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识别公交服务供需匹配状况、推进公共交通健康良性发展,提出微观、动态的公交服务供需匹配方法。首先,基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数据获取实时交通状态下的公交出行方案信息,考虑出行者微观空间的步行实际可达性,构建精细步行级别的路网。然后利用腾讯“宜出行”位置大数据获取实时人口分布,基于时间识别窗口的方法挖掘不同时段的职住出行需求。引入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公交服务供需进行动态匹配与分析,识别供需不平衡区域,协助城市职住空间与公交供给优化。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分析识别公交服务供需匹配情况。结果表明:公交服务供需分布由主城区中央向外围圈层式递减,整体匹配状况较好;高需求—高供给类区域主要集中于主城区中央,低需求—低供给类区域分布于主城区外围,高需求—低供给类与低需求—高供给类供需不匹配区域占比较小,识别得到公交服务供需不匹配区域分布,能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对其进行优先处理可有效优化城市公交供给。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美国的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在空间规划中具有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的实践意义。但基于美国城市发展背景的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难以直接应用于中国实际。基于此,从密度、土地混合利用、步行环境等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理念的主要设计要素着手,阐述了适用于中国城市现状的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及其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是最能改善经济地理区位条件的因素。所谓良好的区位条件,首先就是指优越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能够增加客流量,缩短与城市中心区域的相对距离,提高区位效益,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土地的供给质量。由此可见,城市交通状况与土地价格是密切相关的,而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直接对城市区域的繁荣程度和人口流量产生影响,从而对地价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急剧增加的机动化出行需求,使得城市交通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为解决这一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客流的采集统计方法对公交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致力于借鉴和总结其他地方的先进统计技术,找到适合于城市发展的公交客流统计技术,以便更合理、有效地调度有限的城市公交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人为历史因素等的影响,我国存在一些较为典型的带形城市.针对带形城市的公交规划问题,分析了带形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和城市交通特点,提出了以公交枢纽规划、线网布局规划为核心的公共交通规划模式.对带形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进行了阐述,设计了带形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流程,并以镇江市为实例,对带形城市公交规划的特点和方法进行了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12.
《楼市》2013,(Z6):90-91
一期1000多户房源交付,600位业主拒收。2013年6月底,位于老余杭南湖畔的世茂·西西湖又房闹了,这是继降价房闹之后的又一次博弈。一边处理房闹,一边主推二期熙园的世茂·西西湖,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点。公交配套滞后,出行时间成本高到往世茂·西西湖的过程有点曲折。西西湖附近没有公交站点,和中泰乡隔一条天目山西路,记者尝试从中泰乡前往西西湖。中午时分,记者从蒋村公交总站乘坐311路,经过约52分钟到达中泰公交站,步行穿过天目山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城市趋向密度更高,发展形态更"城市化",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反,私人汽车则迅速地把城市街道变得拥堵,使环境受到污染,变得混乱而不适宜居住。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其实通常可以简单地用公共交通的质量和供给来衡量。然而,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存在并非减少道路拥堵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银色子弹"(最强的解决方案)。如果希望公共交通推动有经济效益的、功能混合的宜居项目,则需要使公交系统满足现在及将来的交通需求。譬如说,有轨电车在美国是一个颇受欢迎又具吸引力的公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而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评价城市公交系统的水平,可以发现城市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促进公交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采用了ITS的重要子系统之一的APTS,并运用模糊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对昆明市公交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便宜、快速、方便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长时间、长距离通勤、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并存是目前中国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失配(职住失衡)被认为是导致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就业可达性方法来测度城市居民的居住与就业(职住)空间关系,并以广州为例,揭示公共交通系统网络下,中低收入人群职住空间关系的特征和差异,以为城市公共住房、公共交通、产业等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基于广州案例有两个发现:第一,低可达性人数多于高可达性人数。其中,低可达性"蓝领"较"粉领"多,且其主要居住在非中心城区;而居住在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粉领"人数较"蓝领"多。第二,与国外大城市相似,居住在中心城区能给广州中低收入人群带来一定的就业可达性优势。不同点在于,居住在广州非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蓝领"人数多于居住在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蓝领"。  相似文献   

16.
交通标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灵魂,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中,如果没有规范化的交通标识,无疑会阻碍人们认知环境和判断信息,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城市公共交通空间中,人们出行会面临线路调整、换乘、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求助等问题,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交通标识来给予一定的提示。城市公共交通中的环境标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便利性,本文通过研究公共交通空间中的环境标识语言,旨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使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从“量”和“质”上都被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管理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当前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现状,探索有效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汽车依赖已成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为此,整合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兴趣点、道路网、公交线路等数据,探究各类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密度与绿色通勤的概率呈倒U型关系,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小尺度街区对步行、骑行或公交出行具有显著正面作用,反映出适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障非机动化路权的重要性。②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影响不尽相同。住所周边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将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加密单位附近的公交线路不仅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也能为慢性系统改善创造积极条件。③除纳入态度偏好变量外,对单位大院、房改房、保障房住户另行分析可规避居住自选择的干扰。经检验,上述建成环境特征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铁站点地区的步行环境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站点地区步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搭乘地铁的客流量,同时,步行环境也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加强站点地区步行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步行环境适宜性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得出站点附近拥有好的的环境不仅吸引更多的出行者也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设置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大城市中心区的客流分布特点及公交站点合并设站的设置特征.其次,以北京市中心区域公交站点为例,探讨了公交站点普遍存在的公交车辆拥堵排队、阻塞上游交叉口以及与非公交车流干扰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安排站点停靠线路,提高站点利用率,根据不同交通环境合理选择站点形式和位置以及优化公交站点内部组织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