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地方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更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契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的三维逻辑,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发现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路径可归结为以制度环境重构为先导、以区位引力强化为动力、以空间正义维护为保障。相较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经济先行,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健全的现实。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而非强调外部资本输入的外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长江三角洲演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透过全球城市区域的理论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当前的产业与空间发展进行剖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逐渐显现出"网络+等级"的演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区域发展的匀质化、多中心化和服务中心的等级重构.产业结构处于激烈的变动重组之中,城市区域功能分工逐渐清晰,南翼与北翼的总体发展差异日益凸显."沿路、沿江、环湾"总体发展态势进一步强化,次区域发展组团展开新一轮的竞合重组.上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正不断强化着长三角的"中心-腹地"关系,并深刻地改变着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9,(4):36-44
在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网络式成长模式中,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制度环境、企业资源和企业战略四大动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复杂动力机制。本文利用横向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三家本土企业华为、吉利和万向国际化成长过程的比较分析验证和说明了这一动力系统理论。GPNs下我国制造企业网络化成长可分为两类:自主发展型企业和网络嵌入型企业,GPNs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差异化的作用机制;三家企业的发展战略都体现出对外部环境的能动性适应,网络成长模式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化战略;GPNs的演进不断为企业提升内部专有能力和网络优势创造机会;GPNs发展状况和潜在机会、国内制度环境以及企业资源能力三者成为企业战略制定的根本和依据,而企业战略对三者也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制造企业可以利用生产网络综合动力系统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4.
城市网络是城市存在的空间范式,它在空间尺度上可划分为世界城市网络和区域城市网络。其中,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经历了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世界城市网络三个阶段;区域城市网络则包括巨型城市区、全球城市区域、城市群等研究领域。世界城市网络所运用的生产者服务业分析方法中的单一中心城市模式与区域城市网络的封闭模式相互割裂,不能合理解释当代世界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内在关系。全球价值链可将世界城市网络与区域城市网络有效融合,是研究不同功能城市所组成的多元世界城市网络模式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大转型,增加值贸易相较于传统贸易在经济周期传导中的作用得到显著提升。本文首先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两国和三国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在传导经济周期中的异质性作用,然后基于国家层面采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而传统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印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即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不断深入,增加值贸易逐渐替代传统贸易成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贸易渠道。这为中国应对贸易保护和规避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稳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7.
邵晖 《城市问题》2011,(8):50-54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内主要城市战略定位的异同,分析了上海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间的竞合关系及其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间存在着多元城市竞合关系,并且这种城市竞合关系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带来深刻影响:一方面,城市间的协同发展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区域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在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上海与北京、深圳的战略互补关系将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推力,而战略趋同关系将对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带来一定挑战。最后,为加快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联程度以及生产分割程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贸易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关联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更大。此外,生产分割程度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传递机制作用更明显,对经济冲击的传递性更强。(2)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提高增加值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差异度,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3)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联程度高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且更多集中于附加价值高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中,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重组,形成了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全球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全球服务体系。这就要求中国的纺织业,必须重新认识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趋势及其风险防范,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全球纺织贸易一体化及其机遇与挑战今年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纺织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纺织品生产与流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趋势将更加明显,纺织品消费的个性化、小批量、短周期、快速反应的趋势将更加突出。然…  相似文献   

11.
全球城市成为认识全球经济的一个视角,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全球城市,这既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也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分离"和"集聚"打造了全球城市。信息技术成为全球城市的技术基础。全球城市网络成为全球城市的外部条件。全球公司占据全球城市的关键地位。全球城市的意义在于服务于全球经济,其服务的属性是生产性服务,主要形式是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全球城市驱动全球经济,全球城市集聚一国的经济能量,全球城市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方向。全球城市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合的主体。通过对城市区域中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路径的观察,其区域发展路径应充分的依托和融入所在城市区域,以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为主线,谋求在全球或全国城市协作网络中的能级跃升。河南省巩义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中小城市,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发展思路,确定建设全国重要的专业工业基地、密切对接郑州都市区产业分工协作和组建自身"中心—腹地"次区域协作体系发展路径。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空间发展策略,落实具体区域协调行动的抓手,保证三个区域发展路径落地实施,为城市区域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强调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推动我国城市转型发展。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构建了促进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城市转型的"网络权变—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并从上海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城市转型的创新实践中获得案例支撑。研究发现,发展势差是诱发网络权变的原因,技术权变、渠道权变与复合权变是网络权变的过程,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与城市转型发展是结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网络权变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和推动传统产业突破"低端锁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研发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研发全球化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亟需重点关注。综合运用新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等理论工具,尝试搭建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研究表明,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根植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背景。在新经济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扩张与地方镶嵌改变了全球价值链中研发与设计环节的集聚程度与趋势,构成国际研发城市崛起的外部动力条件;同时,凝结于城市中的基于自身研发资源禀赋的地方竞争优势与研发系统的完善程度是推动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内生基础。在未来,应当通过融入全球研发网络与优化城市研发系统内外两方面相协调的路径来整合全球力量与本地资源,进而推动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治理模式分析,指出了全球生产网络区别于市场和企业两种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处于不同驱动力模式下的企业集群只有遵循该驱动模式下的市场竞争规则来制定各自的发展策略,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贸易核算方法为人们重新审视国际贸易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认清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新贸易核算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其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指出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产业安全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问题。本文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国际分工模式背景之下,探讨这种新的分工模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产业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国家产业安全研究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8.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从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向利用国内外资源、国内外市场的开放经济转变。3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面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中突破传统思维,寻求新的战略方向,以有效实现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提供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对国际生产分工从功能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刻画,并基于计量模型重点从空间维度实证分析空间生产分割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参与全球生产分割确实会扩大技能溢价,发达国家(地区)技能溢价的扩大主要是其服务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技能溢价扩大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进一步进行行业细分时发现,各行业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的技能溢价效应不尽一致,需要根据行业特点与行业发展阶段具体分析。本文建议,各国在积极融入全球生产分工的过程中要加强构建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避免可能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内部新的劳动空间分工乔继明劳动空间分工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理论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以至全球范围的生产空间组织、资本投资指向、公司组织及劳动力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劳动空间分工具有了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