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云生 《中国市场》2009,(22):63-66
本文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性的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主要形式,以四川攀西农村为基础,从农民的视角开展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与需要的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认知程度、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优先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及需求的优先序。通过调查深入理解农民在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分别在这五个方面的主要需求和需求的程度;然后根据农民在五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新农村建设在四川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得出政策性建议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朱云生 《中国市场》2009,(18):94-96
本文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性的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主要形式,以四川攀西农村为基础,从农民的视角开展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与需要的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认知程度、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优先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及需求的优先序。通过调查深入理解农民在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分别在这五个方面的主要需求和需求的程度。然后根据农民在五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新农村建设在四川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得出政策性建议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清秀 《商场现代化》2006,(15):303-3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抉择,它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仝好林  程国华 《现代商业》2012,(33):272-273
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表现为劳动生活方式、居住流通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以安阳市为例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并给出了"四方联动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敏 《商场现代化》2007,(15):386-387
农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前农民的现状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胜 《商场现代化》2010,(3):102-103
关于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问题,学术界从理论和实践调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强、农民主体作用较弱的一致结论。农民具有承担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理性,却受到认知、素质及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一困境的选择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通过制度供给保障和增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刘海霞 《商场现代化》2010,(15):176-176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指出了我国农民素质欠佳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于2003年8月首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参合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对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也产生着积极影响。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凋研对象,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兴海 《中国市场》2007,(14):38-39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根本的动力支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培养知识化的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涉县地处深山。有308个行政村,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民致富的能力弱,多数村庄长期存在着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购物难、信息不通。文化生活贫乏等难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涉县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新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文化福利作为农民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的稳定,进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福利受到极大的冲击,现代传媒宣布农民的本体文化价值是错误的,农民越来越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村庄生活中,农民合作难、村庄共同体意识解体。实现农民文化福利的再造,需要在多维的框架下进行,在国家、村庄、家庭、个体等层面均可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实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可以说在国家和广大农民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但农民增加的收入不高,且呈缓慢态势,为了让我国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增长,我们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切实增加我国大多数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其中,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要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追求、新举动的奋发向上的农民。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水 《市场论坛》2009,(1):38-39,37
文章阐明了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人力资源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分析了目前农民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障碍;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农村治理的主体力量,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农民的全方位参与,那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会成为空谈。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取决于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文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民主体性作用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对如何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之基础。农民素质教育是从内质上提高农民思想、行为等综合能力,它对于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农村安定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党提出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议以来,新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虽然与城镇收入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农民也开始注重理财投资。新农村是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桥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带来当代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的经济状况为例,以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数据分析,对新农村居民的理财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就新农村的经济现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措施,以帮助新农村居民健康理财,合理消费,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合作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良好合作能力的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农民的合作基础已经从传统的“关系型”转向“利益型”。基于利益纽带而形成的合作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既为培育农民合作能力提供有效载体,也能保障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文化消费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民文化消费的因素与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