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用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与改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文明守信的和谐新农村,对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加快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积极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缓解我国广大农民贷款担保难、拓宽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和创造优质的农村金融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受到担保资金匮乏、机构间配合不畅、行业监管相对缺失、传统担保方式力量薄弱等因素制约,基于此,需整合农村信用资源,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构建相对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信用意识薄弱、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手段控制信用风险等问题。难贷款和贷款难依然困扰着农户、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机构信用形象,增强对外部信用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用资源,增加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金融的信贷支持.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制约瓶颈.目前,我国城市占据了85%的金融资源,广大农村地区只占15%左右.有专家指出,即使这15%左右的金融资源中,真正投向农业和农民身上的也是数量较少.因此,突破资金瓶颈、切实解决"三农"的融资难题,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破解农户"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从农村金融供给二元结构出发,基于信用担保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研究视角,在厘清信用担保形式的内涵和边界的基础上,构建了"二元结构,四种层次,n类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认为当前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创新的核心是担保形式的创新,下一阶段的突破点是抵押担保深化和信用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济权、房屋宅基地等产权不可以抵押融资,造成农民难以获得有效的融资,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破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制度、法律、金融等多方面建立规范的制度,将农村现有资源予以激活,提高"三农"发展速度。本文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产权抵押发展的瓶颈,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推动农村产权抵押的路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邹平县农合行在全县开展了信用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非凡,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阶段,对于创建文明新农村、信用村镇起到一个助推器的作用。实施文明信用工程是战略需要文明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是一项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还存在融资困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金融产品缺失、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缺失等,为此应在加大农村融资政策支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不断努力,从而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金融支农的现状,发现金融支农存在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贷款利率偏高,金融机构缺乏协调配合、结算业务落后,风险分散、转移和抵押机制缺乏,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农村信贷投入作用缺失等金融供给瓶颈以及农村缺乏合格的融资平台,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民收入低等金融需求瓶颈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破解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回顾与思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四)创新农村金融保险制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启动了以加紧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基本目标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改革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的责任和分工仍不明晰,政策性金融缺失问题依然存在;农村民间金融缺乏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育迟缓;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方式进展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仅在总量上迅速扩张,而且在结构上呈现多元化趋势。自2002年以来,陕西省旬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筑牢以政府、农信社、村委会和农户为主的"三位一体"农村信用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农村诚信工程,培育良好的城乡信用环境,同时积极创新符合农村实际、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了农村信用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虽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涉农相关产业发展,但由于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瓶颈一直没有完全打破,个别农村地区丰产滞销的现象仍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步伐滞后,特别是遭遇到冰灾、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损失更加严重.面对农业专业物流服务体系与新农村建设脱节,直接影响"三农"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发行四川省分行积极行动,充分践行政策性金融支农职能,结合自身经营优势,找准信贷切入点,闯出了一条支持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业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基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中国在这方面依然存在农村信用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供求矛盾和保障机制落后的问题,可通过加强农村金融立法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引导民间金融以及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策略,强化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快信用法制建设等,以积极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发展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流通改革,加快农村流通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形势下,长期制约农村流通的物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信息体系不健全、流通主体规模小、市场化及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市场管理滞后等方面.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要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主体,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及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展农村物流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强求一律,打破农商分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供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总结青岛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实践基础上,针对青岛市农村金融需求潜力未释放、有效供给不足、体系不完善、信用基础薄弱等四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积极建立农村保险和担保体系,争取开展农村抵押融资业务试点,创新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创新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没有停顿。近年来,金融在支持“三农’誓殳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无论在体制、机制建设,还是在业务操作和组织体系设计上,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与目前金融的服务在相当程度上脱节,造成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贫血、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倾斜“三农”,集合多方金融力量,形成扶持农村建设的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因此,解决“三农”融资困境依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沅陵县地处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充分抓住2011年底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验任务的契机,按照"先行先试、封闭运行、风险可控、有所突破"的原则,将破解"三农"贷款难题作为改革突破口,大胆探索、不断尝试,积极稳妥推进搭建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解决农村融资担保、推动农村产权融资抵押、探索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发展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  相似文献   

20.
田欣雨 《农业经济》2023,(4):104-10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缺乏统一主导,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信用评定标准不一,评定结果不互认等问题。为加快完善体系建设,建议立足现有基础,继续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为抓手,充分利用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优势及其权威数据系统平台,按照“一个平台、一套规则”的原则,统筹推进多层次农村信用创建,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