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月初8日,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宋楼村村民宋长喜便和本村的13名村民一起,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面对今年50年一遇的干旱他们一点也不愁吗?经过了解,原来是村里的“麦田管理联合抗旱互助组”全部承包了外出打工群众的抗旱浇地和麦田管理,使他们解除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据了解,到目前,巨野县已成立这样的“互助社”达到2000个,并且由巨野县农信社为他们提供麦田管理和抗旱所需的全部资金,彻底解决了外出打工者的麦田抗旱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营总是需要一定的资金,资金来源有哪些渠道?归根到底只有两个:一是自有资本投资,二是借债。企业的资金全部靠老板投资是不现实的,也不一定对老板有利。实际上,举债经营是企业的一个经营策略,基本道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借鸡下蛋”,把“鸡”还掉,剩下属于自己的“蛋”,何乐而不为呢?有一个问题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借来的“鸡”要会下“蛋”,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投资100万,预计会有30%的报酬率,如果全部都是以老板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0万元的自有资  相似文献   

3.
“多亏了县里的土地流转政策”,蔡加明憨厚地笑笑对记者说,2010年,他看到很多村民外出打工,耕地抛荒不少,就和几个要好的村民组织了华贵果蔬合作社,将闲置的耕地租赁下来,开展绿色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正> 去年靠养鱼、养黄鳝等水产品致富的湖北鄂州市蒲团乡小港村,今年又实行鼓励村民变“废”为宝的好法子,昔日的薄产田才变成了“聚宝盆”。小港村人均耕地面积3亩多,近几年来,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经商、打工,加之村民缺少资金、技术,交通又不便,全村3000多亩薄产田没人愿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港村积极鼓励村民变“废”为“宝”,开挖薄产田,建精养鱼池。村党员干部拿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做主人     
柳传志 《中国改革》2010,(1):120-122
我最近观察中外企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家族”。后一个“家族”,就是指要做“有主人”的企业,企业家不仅在打工,还要把这个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为企业的长远目标负责。前一个“家族”,则指的是家族企业的弊病,比如用人时任人唯亲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洪珊 《农家之友》2009,(24):21-21
记者在泗洪县后窑村,与当地村干部聊起了时下城乡关注的返乡农民就业问题。然而,出乎预料,在这个外出打工数较多的贫困村,村民的就业现状并不“严峻”.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要求各村无论条件具备与否,都要“村村办厂”、“庄庄冒烟”,致使有些村办企业前面上马后面倒闭。村集体和村民不但没得到任何实惠,反而要承担村办企业的债务和亏损。村办企业倒闭后,由于资产派不上用场而任意流失或损坏。为此,笔者认为应对倒闭的村办企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堵住集体资产管理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8.
《农村工作通讯》2023,(8):52-53
<正>高桥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距宜宾城区约15公里。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482户1795人。就在几年前,该村还是镇上的“空心村”,村民外出打工,撂下土地荒芜,守着古镇旅游资源却一直发展不起来。自被确定为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以来,高桥村确定以“中国李庄·竹村高桥”思路发展,向改革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炕鸡孵出“金蛙”来“噼噼叭叭,噼噼叭叭”一阵鞭炮声响过,一辆崭新的“金蛙”车稳稳当当开进了江苏省沐阳县马厂镇朱庄村赵云才的家门,前来观看的邻居们都说:“云才会算计,是个挣钱的料。”30来岁的青年农民赵云才头脑精明,去年在上海一家鸡场打工,学得了一套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沈官屯村、任庄村、大青太村和南嵬石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实地调查,就改革方式、改革对村民的影响及多种改革的实质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4个案例村均根据村情自主选择了"均林"、"均利"和"均股"的改革方式,村民对本次改革满意度比较高。改革后,村民外出打工的人数及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总体增幅不大;在本村打工的人数及比重显著增加,其中女性打工人数增多,增加幅度在20%以上,打工人员的年龄增大;林地人均总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占人均总收入的比重不高,林地收入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资源数量、条件差异和控制水平,村民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益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改革方式的选择,也是多种改革方式并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涛 《中国改革》2004,(10):22-22
“有这两个年收入 1.6 万元的蔬菜大棚,俺再也不用到处打工讨饭吃了!”看着满棚油绿的西瓜,5月20日,山东济阳县蔡家村村民马宝泉“种地照样能发家致富”的信心足了。 马宝泉说:前几年,村里干部啥事都不透明,群众信不过,很多涉及大伙共同利益的事,一直拖着办不成,人心涣散,地也种不好。自村里成立“一会一组”后,所有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村民说了算,多年解决不了的排水、浇地、供电等难题,一下子都解决了。老树发新芽 “有了‘一会一组’这个新机制,我这支部书记就能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多为群众搞服务了。”说起这两年村班子由瘫到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想外出打工挣钱,先到法律培训班”,这已成为山东省沂水县下古村乡外出打工农民的其识 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得到劳动保护等知识是他们在培训班学习的必修课。不少打工回乡的农民高兴地说:“有了法律这个‘尚方宝剑’,打工不再受骗。” 下古村乡每年都有1000多人到外地打工 起初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民“打工潮”的兴起,不少农民工在外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回农村发展种植、养殖业或开办企业的愿望日益强烈,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有效机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从而推动“打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一无门路,二无技术,三无本钱,你该怎样改变自己的“三无”处境,奔上致富路?请你相信:通过打工完全可以达到成功致富的目的。不过,你要调整一下打工的目的:首先,你要改变为挣工钱而打工的目的,树立打工是为了学习技术、学习生产经营方法、提高自己经营能力的观念。学上个三年五载以后,回到家乡或在其它合适的地方,自己开办一个企业。其次是认真选择你要去打工的企业,选择标准有两个: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发挥家乡市场和原材料的优势。两者必具其一,否则就是“为挣工钱而打工”,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无太大好处。为了开辟一条自己的致富之…  相似文献   

15.
宿连庆十年前,跳出农门外出打工,如今,腰包鼓了,他又返回家乡投资农业,当起了鹅老板。山东高唐县杨屯乡董官屯村村民宿连庆就是这样一个“嘎”劲十足的汉子。问他为啥把高收入的工作辞了,他说的坚决——投资农业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正>抓党建带队伍,依靠组织力量正风气凝聚人心芍药村是冀东南部一个有163户、623口人的平原小村庄,没有村办工厂和企业,村民以外出打工和种地为生,不仅人均年收入在全镇排名靠后,更是因村民不满村领导班子,持续6年集体上访,是省里挂了号的重点上访村。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川、湘、皖等已形成百万“打工潮”时,聊城的劳务输出工作刚刚起步,然而短短10年,这个市凭借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已成功输出36万农民工,在全国树立了劳务输出品牌。  相似文献   

18.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也曾经是百万打工潮里的“沧海一粟”。然而,他又和许多打工人不一样。他从打工中取得了“真经”,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也为父老乡亲们开辟了一亲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时下,农村普遍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深受村民欢迎。可是,少数村在实施过程中,却变了味,走了调。笔者曾到村里看了一些“公开栏”,从字里行间及村民反映中,不难发现少数村干部在私欲驱使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开栏”里,多拣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写上一大片,村民如雾里看花。难怪村民说:“不看便罢,一看反而生疑。”这样一来,“公开栏”反而成了少数村干部的“档箭牌。”  村级收支是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村民关心的敏感问题。将财务公开,就是接受村民监督、修正错误,以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是财务公开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作通讯》2009,(20):64-64
1978-2008,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每个生长在这个时代的人,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影片《一个农民的1978-2008),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迎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为创作主旨,用一个普通农民的感人故事,贯穿在三十年中国土地承包、农民进城打工、创办乡镇企业潮、村民搞农工商内外贸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影片的主人公李建国与共和国同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