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这个范畴的内涵,才能进一步理解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依据马克思的解释,创造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耗费是指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可以对劳动概念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
杨铭铎 《商业研究》2007,(5):186-188
饮食美的创造活动实际上是主体人在饮食生活、生产实践中按“美的规律”来构筑满足自己的“饮食审美化”的活动。因此,在餐饮生产劳动中饮食劳动主体美既是饮食美创造的出发点,也是饮食美创造的归宿点,贯穿于饮食美创造活动始末,为饮食造美的第一要素。具体对于饮食“造美”活动中的劳动主体美的内涵把握,依据社会主体人“生物人”与“社会人”的双重属性,将其划分为“劳动主体美的生理基础”和“劳动主体美的心理要求”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商业劳动包括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纯商业劳动以及管理性、开发性商业劳动,其中开发性商业劳动是最高级的商业劳动。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经营的单个商品来说,对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来说,有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之分;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来讲,所有的商业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因此,"商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且具有重大、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铭铎 《商业研究》2007,(8):140-142
饮食美的创造过程中的审美化实际上是“人——机——环境”系统中饮食劳动主体人与成为其审美对象的饮食劳动工具和劳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饮食劳动主体进行饮食美创造时,其审美对象的饮食劳动工具和劳动环境是分别以其直接和间接的无机身体的身份而存在的创作条件,其审美化是形式美依附于功能美,功能美寓于形式美。只有这样系统把握饮食美的创造才能够全面实现饮食劳动的审美化,为饮食美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商业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法 《江苏商论》2004,(11):36-37
商业劳动是直接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活动,它和其他服务业的劳动一样,都生产服务品,都创造价值。本文认为,商业劳动应是生产性劳动;商业职能不仅可以实现价值也可创造价值;商业利润不只是产业部门让渡来的,商业部门自己也创造利润;商业费用是用商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来补偿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是潜在的凝聚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性商品,劳动的价值是指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活劳动,而活劳动的价值量则等于该劳动所创造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7.
人类锁定了“劳动”情结,恐怕莫大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普适意义,人类社会繁衍传承的美好祝愿与追求,使劳动变得愈来愈现代化。说本山同志的“劳动者是最美的人”的经典诠释,看来也丝毫不为过。因为人类在劳动中的主旨是在追求着美好,创造着永续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是否创造有形物质产品不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价值(没有包含劳动)的东西可以有价格,当然包含劳动的东西更可以有价格,更可以“取得”商品交换的形式,这就是商业性服务;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服务具有商品属性。服务是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样也就具有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的属性;服务劳动不创造具体的有形商品(有形使用价值),但是服务劳动创造或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者某个别或某些方面需求的服务。服务劳动的价值将是无对象“凝结”,是非物态的,是无形的活劳动本身,因此服务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活劳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流通领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论述,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论证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问题。文章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流通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扩大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概念;承认服务业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事信息生产、应用和传播活动的劳动也创造价值;肯定信息生产、流通、消费生产性不断增长和非生产性不断减少的趋势;要深入探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劳动性质,商业人员的劳动性质,金融资本流通的性质以及流通领域价值的创造与计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不可回避的转变 中国企业正经历着由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于价值创造要素的变化,也就是说知识正在或将替代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主要的价值创造要素,知识劳动成为更有效的高附加值劳动。所谓的知识经济,其特征是社会财富主要来自于取得知识的人的自愿合作,使各人的知识在共享、分享中产生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11.
时下,人们普遍注重养生勤于锻炼,那么,勤劳与养生究竟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养生勤为先。人的一生是负有劳动使命。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改造自身,劳动生成和谐。大自然偏爱勤劳的人,会百般“呵护”勤劳的人的身体。故日:勤劳者多长寿。  相似文献   

12.
人在实践中造就了自己,在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人和人类社会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活源泉,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历史的本身还是从社会主体的人的性质和发展看,人类社会的本质只能是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又一个五月穿过漫漫严冬走来,我们欣喜地迎来新的劳动节. 新时代,劳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劳动,带给我们幸福和满足,给与我们力量和光芒,劳动创造壮美. 春暖蔬菜香得之于农民的汗水,广厦安居建之于工人的双手;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受之于教师的辛劳…… 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让我们在每天的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当我们在匆匆前行的脚步中抬头,你会感觉那些日复一日的劳动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光荣.我们在劳动中创造生活,我们在劳动中实现梦想.因为劳动,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度充满了健康和向上的力量;因为劳动,每个日子和每片土地都布满了春天的花朵.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着历史.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消费导刊》2009,(5):241-241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流通中的大部分劳动都只是商品价值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创造价值本身的劳动,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商品实现价值的流通的成本越来越多,所耗费的流通领域的劳动也越来越多,因此流通领域的劳动也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流通劳动价值观,即流通领域的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甚至是比生产领域的劳动更为重要而有效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用异化劳动理论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旅行社导游员具有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这严重损害了导游员的身心健康,进而导致服务质量下滑。根据导游职业倦怠感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始源和财富形成的决定力量.以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基点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致力于启动劳动,挖掘劳动潜力,鼓励劳动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要形成能有效激活劳动的完善的经济、法制和社会机制以及精神氛围,以全面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劳动价值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劳动者正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明确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通过运用科学价值库理论,分析了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及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价值增值的实质。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价值创造具有历史性;科技劳动者的劳动是活劳动的一部分;科技劳动成果必须在生产领域才能是实现。这对于增进科技劳动对生产价值贡献的认知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动作为价值的实体、作为价值凝结物,作为创造价值的源泉来说,具有唯一性,作为人类一般劳动力支出的价值规定性,是我们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而劳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质和量的多样性,则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不同生产性要素在参与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劳动创造价值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岳辉 《商场现代化》1996,(11):27-30
<正>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的产物.文化又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与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具体形式和组成部分,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全体职工在劳动和生活的长期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及表现.贵友大厦是首都一家经营面积6500平方米,职工近千名的零售商场.开业五年多来,在坚持“以德为魂,以人为本,科技兴商”的发展道路上,营业额年均以70%的速度递增.1995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现代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其过程与状态如何,需择取多个层度审视.从“显性价值”的增值考察,现代商业劳动有创造和不创造价值之分;从“隐性价值”的增值考察,则无一例外地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