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2,(12):34+37
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瞄准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接轨社会和市场需求,坚持"产业牵引、创新驱动、科教支撑、政府促进"的原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利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探索政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促进科技、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做出了积极贡献。营造政策环境,加快科技  相似文献   

2.
<正>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利用其具备“容错”“周期考核”的制度优势逐步成为地方政府、国资国企“管资本”的重要抓手。同时,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如何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支撑,如何为战略新兴产业链做好“育链、补链、固链”提供要素支撑,尤其是如何助力战略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江苏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江苏大力践行开放创新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必然需要,更是高效配置资源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江苏"三链"融合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期赋予"三链"融合共进发展在实践层面最大的效益,提出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闭环融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在促进农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需在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主体协同、深化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农技推广交流服务平台、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发方面发力。作为基层农户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天然靠近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地整合农户生产的技术需求,推动农业技术深入推广,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近年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其组织类型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也稳步提升。然而,地方农户仍普遍感受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新技术应用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赵前前 《发展》2011,(6):108-109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正日益受到政府和各行各界的关注。其产业化形式循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还未得到有效发展。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视角就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回收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促进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链基础化和现代化,有助于克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困境和短板,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向性作用.河北省作为沿海大省,优化其沿海地区产业链,是建设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整合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河北省沿海地区打造现代产业链,对于促进海洋和陆地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应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海洋强国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加快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方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实现价值链再造,全面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力争使河北沿海地区进入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我国沿海经济圈前列.  相似文献   

7.
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进而推动产业化升级,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以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产业化水平为研究起点,基于宏观数据和各创新主体的具体表现,结合政策效果,挖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瓶颈因素,提出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融合创新步伐加快,受国家政策的利好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保持较快发展,产业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凸现,园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同时也要认真对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地方增长目标偏高可能引发投资膨胀和新兴产业低端化;各地产业“抢位”现象突出,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配套不足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制约愈加明显等。赛迪智库提出,2014年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本土市场培育,以内需带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以制度建设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琳 《上海国资》2024,(1):66-69
<正>以资本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提振产业链,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际集团”或“集团”)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聚焦金融控股、投资与资产管理、国有资本运营等核心主业,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法治化。上海国际集团以资本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提振产业链,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以石墨烯、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产业链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链之一,常州作为江苏省碳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以新型碳材料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碳材料集群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制造业成本偏高等短板,根源是产业链与创新链互融互促不足。文章研究表明,推动常州碳材料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对策包括:注重规划引领,从顶层设计推动双链融合;注重需求导向,提升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注重技术驱动,提升创新链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注重要素配套,完善影响双链交融的资金链和人才链;注重信息融通,构建双链对接的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詹华 《改革与战略》2013,(12):113-116
文章认为,供给(技术)、商业模式和需求三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还不成熟的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此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七种类型。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化正在酝酿,生产方式正在进行快速转变,金融泡沫仍未根本消除。文章指出,需要着力从空间布局、技术线路图、载体功能、金融支持、人才基础、中介服务、行业监管和政策设计等方面,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研究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连云港来说,制造业仍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应立足于现有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单独培育并重的发展路径,注重发挥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3.
赵亮  张建川 《科技和产业》2020,20(1):101-104
具有领先竞争优势的硬科技领域潜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未来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需要升级科技高效转化的硬实力。技术转化绝对硬实力的打造需要把握技术趋势和特点,优选能力提升路径,持续增强要素整合能力,创新高效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林玮 《改革与战略》2014,(11):116-119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胡顺义 《科技和产业》2020,20(7):99-103
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系统化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山可以从助推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推动多方合作,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多层次人才资源等层面进行优化,全面完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潜力大、附加值高和风险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隐忧,并对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性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必须向竞合战略转型,树立正确的以竞合联盟为基础的企业战略思想;组建战略联盟,提升竞合水平与质量;完善制度机制,维护、巩固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平衡与稳定,在互利共赢中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涛 《改革与战略》2014,(2):58-61,99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进入后危机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模式向内需拉动和技术驱动转变条件下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和特点机理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9.
李晓华  王怡帆 《改革》2021,(2):54-68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推动着前沿技术向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未来产业转化。随着科技水平增强和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我国也需要在未来产业提早进行谋划。未来产业是受前沿技术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未来对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和带动,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前后向带动和产业赋能能力强,因其产业化的长期性、锁定效应和网络效应而具有先发优势,且具有公共性与竞争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并存等特征。未来产业的战略性、正外部性要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干预,发展大方向的可预测性是产业政策成功的前提;但其驱动技术的前沿性、产业化的长期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要求产业政策转型,即从强调产业政策到重视竞争政策、从选择性支持到发展方向引导、从重视应用技术到强化基础研究、从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到市场拉动、从依托特定企业到鼓励多元试错。培育和壮大我国未来产业,需要政府在战略引导、支持基础研究、创造早期市场、完善产业生态、利用全球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郭晓丹  何文韬 《改革》2012,(2):34-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需要有别于常规"技术推进"的培育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活动的"保护性空间"的培育与治理实现产业扶持方式从"起点"向"全过程"的推进,这是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有效的政策工具。应通过技术试验、市场试样和市场推广环节构架产业发展的"保护性空间",并从方向、定位、环境条件与发展驱动等层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