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地区振兴与开发政策、区域产业布局政策、缩小地区差距政策及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政策。日本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基础设施推动和法律法规保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区域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区位和历史因素、国家政策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从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变异系数对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差距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1978-1990)、后扩大(1991-2003)、再缩小(2004-2010)三个阶段,但区域差距的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财政政策可以在调控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各项财政政策调控区域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有些政策的实施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完善区域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新疆财经》1997,(5):18-30
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中央也明确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的方针,这表明区域差距日趋扩大已经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新疆与东部地区差距演变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财税体制改革对新疆企业总体税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及乡镇企业发展等的影响,并就区域差距扩大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促进新疆与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却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日益艰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能动性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差异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三大区域人力资本状况对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显得十分有益。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区域间人力资本投资规模不均、存量不均、结构分布不均以及流动单向性等问题都显著存在,必须加以正视。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发展最快、最合理,中部次之,西部最差。  相似文献   

6.
日本以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为目标。实施了包括地区振兴与开发、区域产业布局、缩小地区差距及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等区域经济政策。在具体贯彻和落实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进行统一部署,协调指导,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立法和规划制定.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区域经济政策.并对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富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的选择对我国地区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区域均衡发展政策曾一度缩小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部差距,但它是以抑制东部地区发展,丧失经济效益为代价而换来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崛起,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但也客观上造成了东西部差距的持续拉大。当前,政府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既为中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也对其传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协调之道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应该是缩小乃至消除区域发展差距。我国的区域差距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方面,因此,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不仅任重,而且道远,需要多方参与,相互呼应,努力走出一条“国家主导、地方配合、城乡互动、异中求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收入差距正在加速扩大的非均衡格局,已经对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缩小差距,保持区域经济的同步协调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对三大地带、六大区和各省市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提出缩小区域收入差距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助于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区域传递理论的视角,通过对福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福建在经济要素区域传递方面与珠三角的差距,并针对福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子红 《改革与战略》2009,25(6):140-142
区际产业转移,是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往往受到生产要素、区位、市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区际产业转移,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创新要素流动量,以200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OLS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创新要素流动除了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还可以通过知识溢出影响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的创新要素流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西部地区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合作、出台创新活动相关政策、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将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区域外环境因素、区域间关联因素和区域自身因素3类共9个因素,通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对9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研究发现,9个因素对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分为4个层次,共同发挥作用。以成德绵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国际体系中,不对称性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与单位行为体的制衡行为直接相关联。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主义的发展,不对称性已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地区层面,其原有内涵和制衡逻辑也发生了转移。以地区性作为比较区域间不对称的参考点,作者探讨了地区层面的制衡行为,分析了不对称性、地区性与制衡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弱势国家出于维护现状或提高讨价还价能力的需要,它们倾向于选择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由于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制度化风险,因此地区层次制衡行为的发生需有一定的条件。通过选取欧盟与东盟关系作为考察对象,作者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地区性能够反映区域间的不对称关系,也代表了地区层次的制衡能力;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没有特定目标,但主要以平衡大国或发达国家的地区性国家集团为主;当弱势国家的内部制衡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升时,它们会更倾向选择通过外部制衡,即利用区域间关系来平衡不对称关系。尤其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单极体系中,当国际结构对霸权国的约束力被严重削弱时,地区层次的制衡作用便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Olympic-related investment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s well as the rest of China. The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provides a satisfactory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Olympic-related investments that are implemented in Beijing and other areas and their spillover effects on other regions. We estimate that from 2002 to 2007, Olympic-related investments will add 2.02, 0.23 and 0.09 percent annually to gross regional products of Beijing, its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e rest of Chin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莹 《特区经济》2008,(2):283-284
产业区域间的转移直接影响着区域间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变化,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本文从引发产业转移的动因入手,对国内外对产业区域间转移的起因、转移的模式、发展趋势及其量化指标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大体的回顾和陈述,并简要概括了产业区域间转移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欧盟区域间集体安全是欧盟在共同安全防务政策的制度和区域间合作框架中形成的对外危机管理概念。欧盟在非洲的危机管理行动经验表明,作为普遍性集体安全与区域性集体安全的"中间体",它既有集体安全的共同逻辑,如主权国家通过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应对战争或其他大规模暴力的发生,具有大国主导和利益导向等特征;又有普遍性和区域性集体安全的共有特征,如依据《联合国宪章》等通行的国际法来指导其行为;也有区域性集体安全的共同特征,如拥有独立的制度框架和冲突预防的机制化;更有显著的"自我特性",如超国家机构的引入,综合安全方法和安全部门改革的机制化,军事权力、民事权力、规范权力的综合运用以及有效多边主义下的包容性进程等。作者认为,虽然欧盟区域间集体安全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行动的选择性、军事能力的不足、决策的单向性等,但它构建起了一种新的集体安全实践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集体安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vides reasoning for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interregional transaction flow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presents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territorial-geographic structure of interregional ties, and forms prospective objectives and tasks in the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从股票市场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8-20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政策方面的原因,加上中小投资者在资金、信息、素质等方面的差距。股票市场的收入分配格局一直是那些拥有信息、资金等优势的大户获取了股市收益的绝大部分,而大部分中小散户亏损累累。这种市场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影响了中小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股票市场影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