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丹  李剑力 《科技和产业》2010,10(9):35-38,74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但目前许多地方农民工返乡创业率还仍然较低。本文在探寻河南新县涉外劳务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创业能力逐步提升的政府主导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以有效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特点、效应、制约因素和趋向进行了梳理,对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云 《理论观察》2009,(3):102-103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源于自身、经济以及政策背景,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需要在政策、资金、人力、环境和宣传上得到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晋  赵彬 《浙江经济》2010,(16):44-45
返乡创业成功与否,涉及到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创业者等诸多因素。地方政府应该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更好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帮助农民工成功创业,从而使创业带动就业,逐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创业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理论视角,根据作者对江西、贵州两省542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调查,研究农民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创业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能力特征、经验特征对农民创业企业的成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知识特征与创业企业成长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由于条件受限,发展比较滞后,劳动力大量转移,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新潮,增加农村就业,脱离贫困,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人民富裕。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在农民工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和资金的基础上,返乡创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8.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把握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现实问题。文章根据对150名河南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和专访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绍华 《老区建设》2010,(21):30-33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恢复,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经济发展,以创业促农民增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宏武 《浙江经济》2009,(15):54-54
要鼓励多形式创业,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优先解决用地问题、改善金融信贷服务、加强创业项目引导  相似文献   

11.
外出农民工特征变量及行为抑制:从汇款动机生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出农民工汇款动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工汇款更多的表现为交换动机和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也得到部分证实。个人特征变量(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等)对农民工汇款意愿和汇款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共同外出和子女在原籍读书对农民工的汇款行为有显著影响;工资是影响农民工汇款能力的核心指标;回流意愿对农民工汇款意愿和汇款水平均有显著影响,但汇款衰退假说没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生命历程视角,通过深度访谈,关注在青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把握他们生命历程中辍学、进城、结婚等生命事件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展开介入,利用个案、小组、社区、企业社会工作等方式进行帮助指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提高适应城市的能力,加快城市融入的进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农民工向市民角色的转换,是顺应广大农民工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大转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基于对全国6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和20多个城镇6232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在方式上,不愿意以双放弃换取城镇户籍。就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而言,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每个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支出公共成本约在8万元左右。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以扩大农民工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和安置农民工进城定居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平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本研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深入探讨了养老保险及其相关水平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幸福感,并以消费支出为中介,进一步考察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我国大力推动普及养老保险的背景下,养老保险的幸福促进效应不明显,而养老保险的相对水平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参加低水平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参加高水平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幸福感高出20.8%-23.8%。同时消费支出在参加高水平养老保险对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即参加高水平养老保险能够通过促进消费支出来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对此,研究认为政府要着眼于养老保障的公平性,妥善提升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工的消费支出,增强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不予发放基础养老金,使已经参保的很多职工(以农民工为主)仍然被排除在有效保障范围之外。要尽快修改这一规定所决定的部分保障模式,将个人缴费不足15年的职工纳入基础养老金发放范围,实行按缴费年限系数由参保地计发基础养老金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自敏  邱恬 《乡镇经济》2009,25(8):106-11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群体。长期以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农民工的激励问题却相对关注较少。在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文章针对农民工的新特点,旨在设计出新形势下满足农民工需求的激励措施,从而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工三者间的激励相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宝栋  田园  龙叶 《科技和产业》2010,10(2):1-4,34
首先回顾与评价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并得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长期适用性的结论;紧接着,在经典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理论基础上,通过联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导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模型;模型的得出可以为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农民进城务工乃至在城镇创业兴业不仅是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更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移民”。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应尽职责。本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分析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对策,为实现、维护、发展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开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