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喜涛 《北方经济》2015,(10):63-65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及青海省主体功能区定位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依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等进行类型化的政策和制度.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48):1-19
从“一五”计划开始,中央政府在不同的时期,实施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在缓解某些区域问题的同时,通常会加重另外一些区域问题。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提出是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思路和战略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日,陕西省政府发布《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内容包括:规划背景、主体功能区划分、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能源与资源、区域政策、规划实施等十个方面。《规划》明确未来陕西省国土空间开发要着力构建三大空间战略格局:即构建以"一核四极两  相似文献   

4.
《港口经济》2012,(11):34-34
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天津市按照国家将天津市整体确定为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的定位要求,科学开发全市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通过实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推进形成市域层面不同类型的四大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拥军  杨庆媛  陈琳琳  洪辉 《改革与战略》2011,27(8):114-116,167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是当前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环节,它旨在探明省域国土开发程度的空间差异,对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重庆市的研究为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GIS的空间聚类方法,对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领域的共计30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当前国土开发利用效率以主城区最高,十四区县次之,渝东北和渝东南为低效率区域,巫溪、酉阳一带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布局混乱、空间失衡,一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这就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国土开发创新。进一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框架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理论,必将优化我国的空间结构,提高开发效率,增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发展战略正确与否决定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成败,本文将在主体功能区框架下对产业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第一,把重点开发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共同发力点(例如陕西关中地区、广西北部湾地区),加快落实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  相似文献   

9.
推进宁波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协调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宁波现有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及其与主体功能区建设之间存在的差距等问题,研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思想,做出了适应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区域政策领域,提出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5年,我国区域发展将按照新常态的要求,深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优势互补、战略协同、空间优化,努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彭江  吴伟强 《特区经济》2013,(9):130-131
从绿色重庆到生态重庆的实践历程中,重庆探索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经验和新模式。面对未来,重庆将根据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通过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等,为美丽中国和生态重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杜焕英  吴江 《乡镇经济》2009,25(10):71-75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要有适配的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是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必须创新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式,通过“四位一体”的机制设计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城市发展质量微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导致地方城市质量发展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基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川渝经济带2018年17个城市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完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时评估城市质量发展状况,分析不同城市在不同指标上和空间上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地理位置关联性,成渝两地发展呈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源园  吴磊  曾鹏 《南方经济》2022,41(11):128-140
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强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也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尤其在大都市区乃至城市群内部高铁出行日常化、公交化的背景下,城市内高铁站点的选址对于提升城市效率往往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历史上铁路站点的选址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历史条件下的高铁站点选址远郊的现实原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城市发展和高铁出行不断增加的现状,讨论了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高铁站点的必要性,并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站"和"城"两维度对中心城区高铁设站的效益(交通网络效益和经济集聚效益)进行分析,结合对重庆北站和重庆西站为实证案例的成本分析,探讨"站-城"融合视角下的中心城区高铁设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长江上游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重庆,对重庆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望:"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以生态文明为发展主题,重庆在2018年出台了《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对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地域分布上,空间分异非常明显,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起绝对的主导作用.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三者之间共同存在着一种圈层结构;(在整体发展阶段上,整体协调性水平不高,基本处于(0.3 ~0.5)的拮抗阶段,空间分异不明显;(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人口-经济、经济-空间、人口-空间、综合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促进重庆保税港区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巧  唐龙 《科学决策》2009,(10):78-86
保税港区由于其享有特殊优惠政策及功能,将可能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平台。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保税港区建设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保税港区是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全局的需要,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迫切需要,并指出保税港区建设将可能成为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平台;然后,文章从加快保税港区建设、积极创新保税港区建设和发展模式、促进保税港区周边区域建设、以保税港区建设为契机获取更多资源、适时拓展保税港区辐射范围以及促成引领时代潮流保税港区的形成等方面着手分析了确保保税港区建设成为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打造重要平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苏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差距甚大的三大地带.中间地带的"二传手"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加大区域经济在空间结构上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统筹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中应该将中间地带城市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此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梅宝林 《特区经济》2012,(8):180-183
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说明重庆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在西部大开发中,重庆实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重庆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有双重聚散功能,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选地,通过重庆可以带动整个西部开发,缩短沿海与内陆的贫富差距,成为实践"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科技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战略意义,揭示重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宁雷  连华 《科技和产业》2022,22(5):71-77
“三生空间”与“三区三线”作为区域空间管控治理的重要手段,二者联系紧密。基于CiteSpace对主题词含“三生空间”“三区三线”的样本文献分别进行图谱可视化与量化分析,从基础数据、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生空间”相关研究具有阶段性特征,且阶段性与国家政策相适应,而“三区三线”阶段性不明显;“三生空间”侧重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划,“三区三线”侧重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三生空间”与“三区三线”优势互补,空间管控应当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二者关键问题均聚焦在国土空间如何划定上,需要兼顾多方利益,进一步优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