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在工业文明的驱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生态问题已经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我国生态状况总体恶化趋势的原因.要想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国民生态意识的塑和培育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危害、 风险评价、 减缓措施和其他国家生态建设的启示等方面对城市环境风险与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现代化发展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市绿化建设中增加生物多样性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城市化建设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其生态功能的主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城市绿化建设中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不合理做法.指出城市绿化建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从整个城市地域的角度着手,把城市的建设成区、近郊区和远效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大力保护和发展自然和近自然林模式,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经济的"三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纵观城市历史,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型城市到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型城市,再到当今充满人文关怀和永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城市的包容性、复杂性、有机性在其发展中不断演变.如何保证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和谐,建设新型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发展的城市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活标本。众多的古树名木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浓浓乡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是弥足珍贵的"绿色文物"和"活的化石"。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唐守玉  车千里 《民营科技》2011,(6):79-79,251
以生态,艺术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结合为出发点,把工业场地上的自然因素作为艺术创作材料和关注的首要内容,在此主要提出了大地式,保护性,解构式,展示性四个生态艺术创作方法。以保护工业城市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保存城市工业文化景观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它强调人类应当敬畏自然,不要贪婪地向自然索取.同时提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并且融入自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运用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切实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当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马克主义生态观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路径,打造一条符合生态要求、结构合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的视野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一般城市一样,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历史和承载历史信息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发挥其文化的特殊资源优势,以文化的视野来发掘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动力.论文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在整体层次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层次,促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重要在于保护和保持一个城市的可识别性,保护和保持那永不忘怀的母亲面孔般的格局、街区和建筑.养护和增强一座城市标志性的历史、人物、细节、建筑和自然形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最大值所大,是一座城市名城保护的出发点和目标.以浙江金华市12年坚持"辟新区,保旧城,复风貌,保子城,继文脉,保重点",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实例,强调提升历史眼力,强调养护和增强可识别性,强调缓解和治理"硬伤".  相似文献   

9.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的农业用地、自然植被和水域转化为城市用地,土地资源匮乏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针对该矛盾本文提出一些建议:既要保护耕地,又要鼓励城镇化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及有效控制建成区面积扩张: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利用景观生态原理,提升城市土地利用质量,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蕴涵文化,环境彰显文明。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的定位依赖并要基于城市原有的禀赋资源实现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天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优越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客家丰沛的历史人文资源,使其走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型经济,更具发展潜力和魅力。连城县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是摆脱传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它对提高城镇水平,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连城县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城市风格;加强规划,突出人与自然生态系统高度和谐;建立上下游资源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前景规划,打造理念服务平台;依托特色农业,推动运动体验型、影视制作型旅游产业提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诊断城市群生态系统状况出发,按照培育城市群共同价值体系、开展生态资源调查与评价、制定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和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技术路径,提出制定城市群生态网络格局的要点;基于生态学的尺度理论,优化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的构成: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单元、区域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城镇建成区绿地;提出"按需划片—按片定类—按类划区—按区定级",分级管制的规划管制路径,探索出我国城市群"生态需求分片管制、生态系统分类管制、生态功能分区管制和生态用地分级管制"的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得出了该模式有利于保障城市群生态空间数量,提升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任倩 《价值工程》2014,(27):321-322
沙河子镇是商洛市唯一的省级重点示范镇,该镇城镇化建设在男性思维指引下有跑偏之势,生态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为此,笔者建议该镇在男性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激活潜在的女性感性思维,积极发挥女性思维中天然的贴近度和亲和力,凸现以人为中心的城镇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胡敏  赵中枢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135-138,143
论文分析了历史水圳保存现状和保护困境,认为按照历史聚落的格局和环境要素进行保护,不能全面保护历史水圳的价值内涵。提出宜从历史景观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水圳,应构建以多学科理论支持、以功能逻辑和文化内涵为主线的保护整治技术方法,探索实现遗产系统保护、水圳功能恢复、水体自我清洁、生活场景再现、景观意境延续的综合目标。最后,通过绩溪古城历史水圳实例对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实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山峡谷区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战略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山峡谷区城镇灾害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重点设防,有的放矢.探讨采用恢复和维持城市原有山水形态和格局、城市背山大面积山体生态绿化、高危险区的景观要素置换、泥石流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以乡土植被为基础的生境系统、构建有别于车行交通的绿色步行系统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七大景观战略布局方式,以期达到区域性和长期性的灾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廖伦建 《价值工程》2011,30(36):270-271
中心镇介于城乡之间,是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中心镇建设是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节点,要以产业建设作为中心镇建设的支柱,以生态建设作为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以文化建设作为中心镇建设的灵魂,以功能建设作为中心镇建设的核心,以特色建设作为中心镇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提出在为口岸小城镇做总体规划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以黑龙江省饶河镇为例分析其规划的立意和主题思路,强调口岸城镇产业化、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东北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平遥古城为例,从文化经济的角度探讨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对策.论文认为,在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用于保护城镇历史文化传统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市场运作为保护筹集资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浅析景阳镇生态林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成贵 《价值工程》2011,30(9):245-245
本文通过对景阳镇生态林业发展现状及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作者看法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发展中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湿地对上海的土地供给、水源补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具有的重要价值,湿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分析了上海市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泥沙利用、保护区调整、湿地科学利用等方面就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进行了思考;最后从协调机制、功能分区、协调围垦和保护、规范利用、控制污染、法律保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明 《价值工程》2011,30(6):118-118
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来进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点来建立水土保持目标,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