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霖叶 《特区经济》2005,(11):335-336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兼并与收购、保险代理等,也就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金融业务于一身。混业经营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一个金融机构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混业程度最为彻底;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控股公司内部成立各子公司,分别独立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业务。各子公司间设立“防火墙”,严防各业务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感染”,从而达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统一。分业经营则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内以及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实行相互分离的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过程。20世纪美国金融经营体制的变迁是世界金融业变迁史的典型代表。美国在1929年之前实行混业经营,1929年。美国爆发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金融体系几乎陷于瘫痪,致使40%的商业银行破产。人们普遍认为混业经营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于是美国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等严格分离。各国纷纷效仿.混业经营一统天下的格局演变为混业(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和分业(如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两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格局。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开始出现重新实行混业经营的动向。  相似文献   

3.
在30年代以前,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弊端,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基本上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30年代大危机之后,美英两大资本主义国家(和二战后的日本)吸取了存贷业务和证券业务混于一家银行,从而严重增加银行风险,带来银行连锁倒闭的惨痛教训,选择了分离型模式,这一模式在美国以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加以肯定,在日本则以1948年以《证券交易法)加以规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模式的确较好地保障了金融和经济的安全、繁荣和稳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银行管制放松促进金融业混业发展 (一)银行分业混业模式的形成与金融管制程度 金融管制程度即金融管制松紧度的国际相对比较,1999年以前,国外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大体上有两种:(1)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形成与这两个有代表性国家长期以来金融管制的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一、银行管制放松促进金融业混业发展 (一)银行分业混业模式的形成与金融管制程度 金融管制程度即金融管制松紧度的国际相对比较。1999年以前.国外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大体上有两种:(1)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形成与这两个有代表性国家长期以来金融管制的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国际银行业务发展的潮流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即从传统存贷款业务向证券、投资、保险业务渗透成为全能银行,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从各国实行的混业经营模式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综合型银行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置若干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如德国、瑞士、荷兰、卢森堡等国的商业银行;另一种为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全能银行模式,它是指在金融控股公司或集团外设立若干个子公司,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普遍实行混合经营政…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晶艳 《特区经济》2004,(11):217-218
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全能银行体制,是指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除了居民、企业存贷款和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可延伸至证券、保险业乃至信托业等领域。广义上的银行混业经营还可包括银行对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参股等业务行为;二是双重银行体制,全称为安格鲁一萨克森双重银行体制,是指现代金融的3大领域,即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开经营,它们的核心业务各不相同,互不交差。它们的机构分开设立、互不隶属,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中,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监管难度比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低,而经营效率比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高,同时兼顾我国实际,本应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但是目前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初期,应以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为辅,并逐渐过渡到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金融混业经营的内涵 金融混业经营通常是指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及其他投资性金融业务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互相融合的金融体制. 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历史沿革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金融业实现混业经营的路径选择也有所不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德国式全能银行为典型代表,在同一银行内部设有不同的业务部门,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另一类是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起源于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0.
施亚  戴丽霞  毛宇健 《特区经济》2004,(10):165-166
<正> 一、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的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开经营,它们的核心业务各不相同,互不交叉,它们的机构分开设立,互不隶属,相互独立。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还经营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自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这一立法规定在当时适应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其管理模式的实施对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行为、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回避风险保  相似文献   

11.
桑榕 《现代日本经济》2008,159(3):20-24
日本商业银行进入债券承销市场乃至日本金融业混业经营改革采取的都是一种渐进的方式,而包括金融业混业经营在内的日本金融改革对我国来讲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从债券承销佣金、承销商选择和债券收益率价差等3个方面来看,日本商业银行进入债券承销市场是成功的,促进了债券承销市场的竞争,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提高了整体金融效率。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应在借鉴日本混业经营经验的基础上加快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混业经营问题是我国金融界、经济理论界近年来探讨得很多的一个问题。作为金融业核心的商业银行,其在未来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成功与否,对我国银行改革甚至金融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角度,探讨其如何拓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实施阶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全能银行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必然趋势 所谓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是指承担多元金融职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和保险业务等,通过金融同质化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银行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 国际金融业大体经历了混业-分业-再混业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可以说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国际金融业还未得到完全充分发展,业务方式选择、金融工具使用等都有其局限性。30-70年代,基本是金融分业经营时代。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剧了…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来说的。所谓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只经营传统的货币兑换、保管、收付和汇兑以及存放款业务,而不经营证券等投资业务。而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除经营传统的货币兑换、保管、收付和汇兑以及存放款业务外,还经营证券等投资业务。  相似文献   

15.
汤斌  李健 《乡镇经济》2004,(7):38-40
在当前状况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实践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模式选择,其原因除了金融控股公司特有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上的特征外,还能有效地避开法律对于混业经营的限制;有效阻断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的风险传递;有利于进行金融监管。现阶段以商业银行为主导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践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若干主要方面,即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组织机构整合与上市;利用兼并、收购、合并等手段实现扩张;对现有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规范和完善;还要注重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知娟 《特区经济》2006,213(10):365-366
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已开始进行试点,混业经营初现。我国是否应该进行混业经营,什么时候实行混业经营一直是理论争论的热点。本文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混业经营的优势、实行混业经营的时机、混业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认为混业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和制度安排,其出现有内在动因,证明我国现在实现混业经营的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2,(82):1-26
从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一类国家以德国为代表,始终坚持全能银行模式;另一国家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大都经历过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两种不同模式,目前又在向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能否允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监管,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混业经营问题是我国金融界、经济理论界近年来探讨得很多的一个问题。作为金融业核心的商业银行,其在未来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成功与否,对我国银行改革甚至金融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角度,探讨其如何拓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实施阶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最终由目前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结合国情,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大力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及其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凤生 《北方经济》2008,(17):92-93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在市场需求、金融监管、同业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速度将会显著加快.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与带有混业经营背景的外资银行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积极谋求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