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法作为新兴的一个法律部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与私法,它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特征,但同时经济法兼具的政策性、模糊性及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也使社会利益的探讨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认为社会利益是国家政府人为刻意促成的结果,是否只存在依托于政府干预的社会利益。第二,认为社会利益的概念是模糊的,它与个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区别如何。第三,经济法如何实现对社会利益的保障。这些有关社会利益的问题的探讨直接涉及到经济法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社会利益在现行的法律中频繁的出现,因而,对社会利益的认识和界定为经济法部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社会利益这一范畴主体不确定,又没有自己确定和具体的内容,因而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从社会利益的概念入手,再到社会利益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试图界定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利益在现行的法律中频繁的出现,因而,对社会利益的认识和界定为经济法部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社会利益这一范畴主体不确定,又没有自己确定和具体的内容,因而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从社会利益的概念入手,再到社会利益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试图界定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4.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中的企业社会绩效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内综述企业社会绩效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中,履行多种社会责任、形成社会绩效是企业的应有之义。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绩效的内涵、企业社会绩效的理论根源、企业形成社会绩效的行动模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尽管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但其主流研究方向和注重实证的研究方法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并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基于理论分析探讨利益相关者相应的权责,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并从企业动态履约的本质和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角度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重新构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有意探索:既保留“三权分立”的治理框架,又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企业治理机制构建方面还考虑到精英执政、政府、内外监督机制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西方的演进历程和在当代中国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在实践操作性层面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论证了利益相关者概念在实践操作性层面上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9.
10.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  王永东 《生产力研究》2007,(10):102-103,12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广泛的、涉及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管制的大讨论,其主要焦点围绕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职工、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涉及如何重新认识股东的法律地位、公司经营决策与执行、公司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文章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对我国的公司经营及监管具有很大的借鉴,因此文章从公司的历史沿革、社会责任的提出及其概念着手,分析确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中枢环节,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经济法法律关系,下启经济执法和司法。但长期以来,经济法责任的权利主体不够清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的重要不同是权利主体具有多数人的特征。确定经济法责任权利主体是多数人,对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建立、完善执法为民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和公开性使得大众传媒成为了公众舆论的良好载体,传媒影响力的实质在于传媒通过与舆论互动而形成的对社会资本的占有,而传媒经济的实质就是实现这种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转化。影响力提高了,传媒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占有社会资本,只有这样,传媒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得到保障。虽然要实现传媒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良性的循环转化并不容易,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一个健康的传媒环境中,负责任的报纸,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才是真正的卖点。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主旋律、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契约机制中的产权主体对企业低碳经济下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披露要求日益提高,呈爆发式增长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使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越来越呈现其重要性.本文基于契约论与产权动因论视角,从低碳经济下企业运营过程的各种特征出发,认为低碳经济下社会责任审计模式应从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及审计程序与方法上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解析以虚实经济背离比率作为宏观量度在资产价格正反馈增长方式的微观机制作用下,受限于实体经济规模,虚拟经济系统自组织到临界态后,由内外部随机涨落促使虚拟经济系统刺穿临界态导致系统溃塌引发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化机理,并通过国际数据证实了这一演化逻辑。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宏 《经济问题》2002,(9):46-48
随着中国农业由过去的资源性约束转向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市场需求制约的作用日趋加大。目前中国的农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使得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比较优势来调整中国的农业结构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动员理论、政治过程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的整合分析框架,将二战期间的美国"曼哈顿工程"视作由政府、军队、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企业家等自上而下联合发动的一场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领袖、参与者与支持者的转换,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导致了强政治机会结构的出现和强内生组织的形成。这场运动的后果是解放了社会对科学家与科学技术应用的认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美国的科技制度从"小科学"进入到"大科学"。在新的社会结构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资源依赖"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法经济学的发展、逻辑基础及其基本理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Qu Zhentao 《经济研究》2005,40(9):113-121
法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也是法学界发展最快的流派之一,是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法经济学的产生根源、逻辑基础和若干基本理论的重新梳理和分析,探讨了法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对法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将导致一定的社会福利"无谓损失",同时,因社会福利格局变动将产生源自不同方面的宏观调控阻力,对些,须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柯 《经济经纬》2006,(4):120-12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出发点是市场失灵。我国各级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运用计划经济手段的倾向。这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妨碍了市场经济作用,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能主要应是为农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运用各种政策等引导结构调整、为农产品开拓市场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双重调节机制,以及我国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双重调节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选择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协调型主导市场经济模式和韩国的政府干预型主导市场经济模式等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上述国家四种模式中的双重调节作用进行比较,基本结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有效发挥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双重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发挥和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导向性作用,以迅速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