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讲主要讲的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的内容,原标题是《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因这样的标题不适合做期刊标题,所以本讲标题与原文有出入。《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卷第三篇对资本运动的研究是以产业资本为对象的,或者说是假定由产业资本独立完成资本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第三卷第四篇进一步研究了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商业资本的性质、运动形式和职能。本篇将研究另一种资本形式——借贷资本。在本篇之前的分析是假定产业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是从运动的形式本身考察的,分析了资本在循环运动中顺次采取的不同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资本流通过程的本质,指出它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它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是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实现自己的过程.在这一篇中,马克思的分析主要限于资本运动形式本身,没有涉及资本循环运动所需时间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要把这种时间因素加进来.在资本循环中加入时间因素,就是资本的周转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有两处提到流通时间:第一篇的第五章和第二篇的第十四、十五两章。前者是从资本形态的变化及其循环(即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过程W—G—W(?)) 来考察流通时间对资本循环的影响。后者是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和预付资本的影响。我们知道,资本周转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组成的,亦即流通时间是资本周转时间的一个部分,它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4.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1,27(11):9-15,65
前一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分析了资本的流通形式,在流通中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买来是为了消费它,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劳动,下面就着手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即劳动力的消费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是《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七篇,也是《资本论》的最后一篇。在《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中,马克思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发展到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取得支配地位和反映这种关系的经济范畴地租,在思维中再生产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整体,完整地有序地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大厦的经济结构和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为我们将这个人类社会历史中最复  相似文献   

6.
胡钧  王生升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6-25
从第十讲开始,我们进入到《资本论》第二卷的学习.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对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是第一卷有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研究的延续.马克思指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第十五章的内容,在一般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和《资本论》的讲授中,谈到资本周转对资本量的影响问题时,除了分别介绍一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以外,至于综合性的考察,即把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结合起来,从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变化中考察它们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问题,往往是略而不谈的。  相似文献   

8.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2,28(3):19-25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相似文献   

9.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18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到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胡钧  陶玉 《改革与战略》2013,29(4):11-20
导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的现实意义从本讲开始进入《资本论》第三卷的学习。本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的导读。为了使读者对《资本论》第三卷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本讲主要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资本论》第三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先在这里对《资本论》第一卷作简单的介绍。第一卷的名称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任务是研究它“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资本论》3卷29页)。这里所说的直接生产过程是与流通过程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成本价格是《资本论》第三卷开头一章研究的问题,是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发端范畴,亦可说是价值转形理论研究的起点。正确理解这一范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和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一、成本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运动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亦即研究剩余价值如何经过一系列转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形态,诸如利润、利息、地租等。成本价格就是马克思转形理论(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中的第一个转化形式,是第三卷研究的一系列中介环节中的第一个链条。由于这一范畴的确立,才能认识利润、平均利润等一系列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研究的内容。本篇是马克思关于利润理论的基本总结。前两篇阐明了剩余价值到利润和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形成了一般利润率。这一篇则是考察一般利润率的运动趋势,以及这一趋势中包含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系列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在总体  相似文献   

14.
本讲要讲的是《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的内容。 在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即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生产出来及如何实现,以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并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的过程中,我们假设产业资本独立完成资本循环的所有阶段,资本家阶级是作为产业资本家的面貌出现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全部由产业资本家占有。  相似文献   

15.
先在这里对《资本论》第一卷作简单的介绍.第一卷的名称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任务是研究它“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资本论》3卷29页).这里所说的直接生产过程是与流通过程相对而言的,是把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暂时舍去.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第二卷前两篇研究的是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也就是说,前两篇是对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微观分析,第三篇则是对作为各单个资本运动总和的社会总资本的宏观分析.本篇共四章,前两章(第十八、十九章)的内容属于研究展开之前的理论铺垫,后两章(第二十、二十一章)的内容构成了本篇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2,28(2):10-18
这一讲的内容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的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研究绝对剩余价值(为简便以下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时,我们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是既定的,从而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和增大m量,只有靠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m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8.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再生产,在此规律中,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数量之比的资本构成必然提高,因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有机构成也必然提高,导致追加资本中购买生产资料的部分愈占愈大,购买劳动力的部分愈占愈少,而人口繁殖使劳动力供应增加,形成人口相对过剩,给无产阶级带来贫困化,称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一段话来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师生们早已耳熟能详,前些年还有人热衷于争议其中到底资本有机构成是否必然提高,发达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是否必然贫困化,是否属一般规律。我倒觉得这些争议对眼前改革并非当务之急,因  相似文献   

19.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2,28(8):17-25
《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在2—6篇中,对直接生产过程作了深刻的研究,揭开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最深层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关系,说明了资本的本质,阐明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关系,并揭露了掩盖着这一本质关系的假象。但是,前面对直接生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的叙述是针对是整部《资本论》而言的。文章认为其中的中文译文"本书"一词仅指《资本论》第一卷,与德文原文不符,更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是错误的。从方法论上看,仅仅从《资本论》第一卷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是错误的;从内容上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的界定,若仅仅与《资本论》第一卷内容相关也是不符合马克思本意的。我们应该通过研究整部《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即1~3卷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