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全院科研人员和广大技术工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原子能院的历史增添了光辉。原子能院从核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抓好技能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工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原子能院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安排部署新一年的工作?笔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研究员。赵院长说,当前,原子能院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院党政领导班子认真研究讨论了2003年的工作计划,确定2003年的工作主题是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科研生产的硬件环境及条件,加快原子能  相似文献   

3.
更正     
2004年.原子能院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改善原子能院发展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积极、稳妥、协调地推进院的各项工作.为实现原子能院的振兴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4.
我国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已历时16年,虽然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此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不断变化等原因,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迄今尚未完成。国防科工委组建以后,十分重视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1999年下半年,委托中国核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开展了原子能法的预研工作。下面是我们在预研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原子能立法的必要性 (一)原子能工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原子能是人类20世纪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55年来,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了“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这种精神是原子能院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两弹一艇”精神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原子能院的真实写照。面向新世纪,我们提出了“创造一流业绩、造就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核科研基地”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文化是动力。一流的基地,必须要有一流的文化。要建一流的核科研基地,事业是船,文化是帆,扬帆才能远航。几年来,我们围绕院所…  相似文献   

6.
寻根,是为了认清历史,追念前贤并激励后人。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至今已经走过了62年的历程。纵观原子能院的历史沿革,由初期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  相似文献   

7.
阮可强,反应堆物理及核安全专家。1932年12月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慈溪。1950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1951年被选送去苏联学习。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转入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原子能,1958年毕业于该院核能动力专业。1958年至1963年,在二机部二局任工程师。1963年至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原子能所)工作。曾任反应堆物理研究室主任、反应堆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原子能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目前是原子能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中核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在参加原子能院2008年度工作会议时,就促进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了重要讲话。本刊特刊发讲话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中核梦"的指引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出了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建设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原子科学城的"强院梦"目标。深刻认识原子科学城"强院梦"值得原子能院人去探究和思考。原子科学城的灵魂:"四〇一精神"在60余年的创新发展中,原子能院积淀形成了"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〇一精神"。"四〇一精神"是原子能院60多年创业精神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勤改革的深化,科研后勤将摆脱无偿供给和无偿服务的事业性、福利性运行机制,从单一的行政事业服务工作,向创造经济价值的经济工作转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根据地处远郊、独立小社会的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步到位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原子能院科研生产后勤的协调发展、强化后勤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益、提高后勤实力和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利于逐步实现后勤服务产业化,组建了原子能院后勤集团。后勤集团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既要溶入市场经济,又能承担原子能  相似文献   

11.
厂报院刊     
原子能院“三讲”学习步步深入自5月初,原子能院党委召开有分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参加的“三讲”学习动员会以来,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安排具体,“三讲”学习活动步步深入。朱天玉书记从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原子能院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阐述了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张恩琇副书记强调在“三讲”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被称为“中国核工业的摇篮”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这块沃土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奋斗的科学家。1983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的柳卫平幸运地踏进了这块土地,犹如希望的种子,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 1962年出生的柳卫平,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从此就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在原子能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核工业是高科技行业,在研制“两弹一艇”中曾带动过一些新兴产业的崛起。在第二次创业的新时期,如何加速核工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前中核总上下十分关心、谈论颇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课题组在中核总科技局的指导下,对几个典型院所、厂(原子能院、核动力院、西南物理研究院、上海八所、二六七厂)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1999年8月,我从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原子能院快堆工作。当时我觉得管理工程这个专业和院里的主流专业不太对口,感觉自己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所以就有了想离开的打算。当时在院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源头"的使命记者(以下简称"记"):"十三五"期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将如何定位自己的核技术产业发展?刘森林(以下简称"刘"):民品与科研、工程被视为原子能院不断发展壮大的三大支柱。发展核技术产业,不仅能够使原子能院更好地融入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中,使核技术基础研究的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更有利于盘活原子能院的资产,为原子能院积累更多的自有资金,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创建以来的60多年里,曾为"两弹一艇"的研制,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原子能院走出了60余位两院院士,培养输送了1万多名科技和管理骨干,"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技专家中有7人来自原子能院。目前,原子能院拥有两院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研究员2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46  相似文献   

17.
正开车时,他是认真踏实、胆大心细的好司机;当上书记兼队长后,他是身先士卒的领头人、善解人意的暖心人。3月4日,在中国石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四建吊装公司特车队党支部书记、队长齐元春被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这是他继去年当选"天津市敬业奉献好人"后,获得的又一殊荣。齐元春在吊车司机岗位工作20多年。开车时,他是认真踏实、胆大心细的好司机,曾多次获得"吊装能手"称号;担任特车队书记兼队长后,他仍固守"旧业",每当  相似文献   

18.
胡键 《中国核工业》2010,(4):I0014-I0014
“在2008年4月来清原公司工作之前,不管是在原子能院工作,还是在国外工作和学习,我的工作比较单一一直都在从事技术研究工作。而目前,我所在部门的工作介于管理和技术之间。工作中管理和技术的交叉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转型。”谈到自己的工作,姚振宇首先提到了工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核工业》2010,(7):F0002-F0002
2004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中国核事业50年成就展原子能院展台,关心快堆工作  相似文献   

20.
5月3日中核总直属机关党委、人事劳动局、直属机关团委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中核总直属机关10名杰出青年和20名优秀青年。中核总直属机关首届“中原杯”十杰青年是:原子能院副研究员柳卫平,原子能院研究员李吉根,北京地质研究院环保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驹,原子能院电物理激光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兆明,中核总政研室主任助理董保同,核二院秦山二期布置队队长、高级工程师李晓明,宝原公司有色分公司经理、宝原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