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威  吴军 《财经科学》2013,(7):1-11
长期的超额货币供给积累了高额货币存量,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普遍担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一部分沉淀于储蓄状态,并未全数形成有效需求,因而不会在当期引致与之相对应的严重通货膨胀,但会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实证研究发现,沉积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沉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减弱。针对我国目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较高的实际,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本文提出了在维持经济7%以上增长的同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的宏观调控指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3.
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和增长,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当加快改革和加速增长的鼓声作起时,“通胀反弹”的警钟也随之敲响,货币政策再度面临新的抉择。笔者认为,目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潜在通胀压力的警惕,更重要的是认识这种压力的形成及其特点,寻求消除压力的货币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4.
5.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冲击无法有效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现象,超额的货币供应并不是影响我国通胀的重要原因,而居民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却能解释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化。因此,从通货膨胀治理的角度来说,调整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非常有限,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也许更能起到平抑通货膨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支持货币供给过多与通货膨胀正相关的观点.但本文提出了由于货币流向不合理导致通货膨胀的假设,并解释了假设的作用过程.指出货币流向若合理,超额货币及外汇占款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创新的广义通胀和实体经济流通货币变量,通过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VAR模型研究我国流通货币变化对广义通胀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货币变化短期内并不能解释广义通胀的变化,并提出进口依赖度提升带来输入性通胀和资产市场快速扩张等可能的解释。研究还发现国际大宗工业品价格和通胀预期对于广义通胀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专业银行的货币供应机能问题进行探讨。1.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机制作用的比较。我们知道,基础货币是社会货币供应的母体,它由法定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和现金三个部分组成,即B=RR+RE+C。基础货币B的总量和构成变动,是货币供应机制作用的核心。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在影响货币供应机制方面的作用的区别。区别之一,中央银行是通过运用政策工具,既影响B的总量,也影响B的构成,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的目的;而专业银行只能通过业务活动影响B的构成,其直接目的是增强信贷能力,由此而产生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是非目标性的。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以来,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已经给现实经济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回顾并分析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货币政策,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通货膨胀态势并提出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85—2011年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均会导致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双向因果关系。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货币供应要大。当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当通货膨胀处于较高水平时,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货币增加对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均衡性和非直接性。过高估计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是不适当的,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活跃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以及全国范围内资产泡沫的出现,使得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及流动方向无法很好控制。文章最后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的物价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以来,为了抵御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国家在2008年底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保增长.时下,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但通胀压力也随之加大.本文通过对2009年到2011年有关数据进行计量模型处理,从货币角度分析当前通胀苗头抬高的主要成因,就通胀的成因和治理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上,宏观经济平衡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国内部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先来看社会总供给公式: AS=C+S+G_t+M (1) 其中AS表示社会总供给,C为消费品供给,S为储蓄,G_t为政府收入,M为进口。而社会总需求则表现为: AD=C+I+G+X (2) 其中,AD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那么,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公式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建立一个由货币供应、通货膨胀、证券以及房地产市场指数收益指标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利用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以及货币流动性充裕、通胀水平相对较高时期的月度数据,对这些参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调整动力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提示:(1)宏观当局在实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同时防止出现严重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或不足;(2)有效抑制国内物价水平短期内的大幅波动,维持国内经济和社会稳定;(3)完善国内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维护投资者信心,使其保持稳步上扬的态势;(4)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避免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大起大落,使其逐步与其他宏观经济金融变量建立起比较稳固的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一、货币理论中的内生性货币供应理论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理论最早起源于西方的19世纪中期,复兴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英国的雷德克利火(Radcliffe)委员会认为: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使中央银行控制登货币供应量变得毫无意义。他们事实上提出了货币供应不是外萜生的,是不仅仅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而应该是内生的观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利和萧(Gurley & Shaw)认为:随着金融多样化的发展,货币不是货币金融理论的唯一分析对象,货币金融理论应该研究多样化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