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下,新疆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但产业转移在推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立足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并利用实证手段证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问题存在着密切关系。由此提出新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向我国产业转移和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汇合,使河南省逐渐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的热点投资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创新发展是通过创新阶段循环中产业集聚与产业梯度转移力度的相对强弱决定的。文章采用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判断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集聚和梯度转移阶段,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基本处于产业集聚衰退阶段,迫切需要产业转型;中游地区产业创新发展两端分布,一为创新集聚,一为创新动力不足,需培育新的产业;下游地区产业创新在四个阶段呈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产业是核心。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依托国家政策支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但是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相互衔接的配套企业、紧密对接的关联企业,这制约了西部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因素,准确评价西部地区主导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涓滴效应,提出推进西部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房慧玲 《南方农村》2009,25(4):55-59
加工贸易的转移是广东“双转移”的主体。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很不平衡,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省所占比重小,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贸易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未得到有效体现。究其原因有很多,在加工贸易发展特别要求有良好的出口环境、较低的营商成本和较充沛的劳动力等要素方面,欠发达地区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大力推动沿海加工贸易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完善促进加工贸易区域转移的机制,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举措,安徽作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组成省份必须充分利用支持机遇,以期更好的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文章立足于安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与不足,重点探究安徽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系的对策,力争促进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整合了低碳经济和产业转移的概念,通过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原则。依据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河南省可以承接的地区及相应产业。根据河南省地区优势,详细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1、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中国正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基地。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高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工序及非核心技术部门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趋势呈现出三个新特点:转移环节呈现制造、研发、服务等环节联动转移的趋势;转移方式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依托大型开发区,呈现地区集聚化趋势;就地区而言,国际产业转移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加速转移。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竞争的前沿与焦点。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客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中西部地区实际,总结该区域借助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进而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康就升 《南方农村》2010,26(1):25-28
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广东省大局看,重点是提升珠三角以带动东西北地区。而以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的突破口,则在于大力实施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云浮市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又在于以产业集群为抓手,推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发展相结合,进而推动"双转移"的"云浮式"对接。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各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河南省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实现承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对河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不同发展程度的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完善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很大,引导并且吸引东部地区“转出”产业并落户新疆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契机。本文从产业转移基本理论入手,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空气污染困扰着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处在区域中心的保定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把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绿色、循环、低碳、高端”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主动吸引其落户保定,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区域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五大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为评测指标,对中国经济区划的四大板块2005-2014年采掘业产业转移进行测度,同时利用变异系数研究省域尺度下采掘业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我国采掘业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是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向西部地区转移尤为显著;2西部地区是采掘业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3在省域尺度下2005年以来我国采掘业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分散趋势。建议:(1)实施区域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2)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优化资源开发布局;(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区际产业转移是要素在空间层面的转移和重新聚集的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劳动力市场不能有效分割,欠发达地区无法保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出大省安徽省的统计年鉴和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趋势及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但占总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新生代劳动力正成为跨省流动的主要力量。本文研究也表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尚未完成,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支撑条件在中部地区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部地区是否能承接东部沿海和外国的产业转移,如何对产业转移进行选择和吸收,关键在于产业承接能力。本文选取1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价,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互动影响,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价阳春市的产业结构素质和效益,并分析了三大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阳春市的产业发展战略:①正确选择主导产业;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③培育龙头企业和现代企业,推进品牌经营;④科学规划产业园区,诱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新一轮的大调整,它们着重于发展耗能低、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品牌、营销、产品设计等产业链高端部分的控制,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低端部分大规模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的国际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岛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我国12个海岛县产业经济与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我国海岛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而海岛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限制了海岛产业结构的调整.海岛优势资源的内在驱动、海岛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等内在需求以及陆域产业转移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海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层次提升.海岛地区要综合考虑海岛产业发展优势和约束条件,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海岛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合理选择海岛主导产业,优化海岛产业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