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理州农信社内洲师培训虽然已过去很多年,却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从那时起,我得以走上内训师的舞台,在工作和生活中一次次超越自己,收获了成功和喜悦。记得刚被单位推荐到大理参加内训师培训班时,激动中透着几分紧张。我第一个上台进行了自我介绍,赢得了老师和学员的称赞。顺利通过这次高密度、快节奏、超强度和突破自己、挑战极限的培训的我,收获了感动、学会了珍惜、激发了潜能、培养了自信。  相似文献   

2.
怀揣着对职业生涯的无限憧憬,2014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总行的内训师选拔,经过笔试、面试等重重考验,很荣幸地成为了内训师队伍的一员。然而年轻气盛的我对这一职务充满了疑问,内训师要做什么?怎么做好这个岗位?我能学到什么?那时的我浑然不知,有的只是好奇与向往。只有武装了自己才能去培训别人,因此总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请到了上海的专业服务团队给我们授课。我们十个小伙伴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短短的一个星期,大家在竞争中成长,在成长中磨练,我们互帮互  相似文献   

3.
至今回忆起那一周的内训师封闭培训,仍觉得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禁再一次为小伙伴们和自己点赞。2015年3月底,30名来自不同联社的小伙伴,通过了办事处内训师的层层选拔,进入到最后的封闭培训环节。说起这一周的感悟,"紧张"二字再合适不过。培训只有7天,白天学习课程开发技巧,晚自习进行模拟试讲,回宿舍还要完成白天布置的作业。学习内容新颖,无论是听课模式还是培训内容,都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再加上严格的差额选拔和积分考核制度,所有人都在拼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是一朵"桂圆花",生长在农信这片土地上。花苞待放,囊中羞涩临柜第一天,我信心满满地坐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柜台前,前一天晚上我还特地将自己的学习笔记翻了一遍又一遍。准备工作就绪后,我第一次按下了叫号键,在等待第一个客户到来的过程中,我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问好,只是唯唯  相似文献   

5.
看到联社面向全社员工招聘内训师的通知,我想这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便向人事部交了报名表。在静下心来时,认真看了招聘通知,我才知道内训师选聘中最重要的一关是现场讲课,而听课与考评人员是包含联社领导在内的所有机关管理层,我心里开始有些发怵了。可是名都报了,再去人事部要回报名表不太合适,我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准备课件,并决定将讲课内容定为信用卡业务。我做了一个二十多页的PP丁课件,不但有内容,有图片,而且还加入了有关信用卡营销的经典案例视频。反复修改后,我让一位同事当观众,给她演示了一遍我的讲课。同事看完后说还不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这个春节,注定让我终身难忘。除夕夜,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开始,我心便一路相随,或亲历,或耳闻,总有那么多人和事让我铭记在心,眼里常常噙着泪水,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除夕夜,我心相随元旦前后,便听到武汉有类似"非典"的疫情在扩散。说实话,我没太在意。于我心里,它是与不是都无所谓,国家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有成功经验。若不是"非典",想它也不过是个流行病,几天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首先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的内训师队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本行内训师作为重要战略资源进行培养利用,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技巧的培训,对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一开始大家都有点慌,我们门店以前是4小时消毒一次,现在是每1小时、恨不得半小时消一次毒。"黄河是盒马武汉万家汇门店的店长,2020年是他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第十八个年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以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开始。"疫情比我们想象中严重,但武汉居民的生活秩序也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混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武汉的公共交通已停运了数天,黄河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小区门口贴着的"有疫社区"的标志,但武汉整体的情况在向好的方向走,火神山医院已开始投入使用,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点也已经规划。  相似文献   

9.
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张传单驱走了一缕冷风、一丝寒意,带来了冬天的一份温暖,我们的"扫街"行动就这样开始了。一次体验,一种成长"扫街"的开始是我成长的开始。作为2014年入职的新员工,这还是我第一次经历"扫街"。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体验,体验顶着刺骨寒风向每一位乡亲走去,体验着放下自己的胆怯向每一位乡亲递上我们的宣传单,体验着主动与人交谈,向每一位乡亲介绍自己。在这一次的"扫街"中,我也在一点点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正>这一年,我想对你说不知不党中《中国农村金融》又伴随大家度过了紧张而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读者朋友们感受了杂志带来的政策解读、经验分享、职场感悟、精彩言论以及人文情怀,也包容了我们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这一年,你有哪些话想对我们说?有哪些建议想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年来大家最真实、量精彩、最多样的感悟和思考。我是粉丝,每征必投作为杂志的忠实"粉丝",一年来,我坚持着"每征必投"。2011年底,我开始供职于办公室,那时,我把《中国农村金融》当作首选投稿对象。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征必投"的任务,仅2014年就向杂志社投  相似文献   

11.
我师大跃进以来,在实现农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上,不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生动地说明鼓足干劲,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我师两年来,主要是今年的以机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首先通过机具改革,我们缓和了劳力紧张局面,减轻了劳动强度,对采用新的耕作技术,保证农时,对提高产量和农劳动生产率等  相似文献   

12.
高效的内部培训师队伍有利于加强企业员工知识分享,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本文借鉴培训培训者理论的内涵及操作思路,对传统的企业内训师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以期实现内训师开发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我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有13年的军龄,14年的党龄。从部队转业到国家机关工作也已快三年,在部队作为一名政工干部经常被教育,也教育过别人。但令我感触最深的一次教育,就是今年6月机关党委(人事司)党支部为我们几名党员重过政治生日。入党14年来,这是我第一次过"政治生日",14年的心路历程涌向心头,14年前党旗下那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又回荡耳  相似文献   

14.
真的好想你     
“真的好想你……天上的星星哟,也了解我的心……”每当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你--《农村财务会计》。   1989年初,我第一次与你相识时,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十多年来,你一次又一次地给我讲解"政策法规",使我的政策水平一步一步地提高,使我养成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分摊农业税、定购粮,核算负担款项,调整承包地,处理财务账目等工作中,十几年未出现过一次差错;你用"账务实例"教我学会了各种账务的处理,提高了业务知识和技能,使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你在"财务与审计"方面经常指导我如何科学地进行管…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部开发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乃是第一位的任务,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进行西部开发,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我在七、八十年代两次赴非洲参加援外工作,早几年我又参加了赴云南的扶贫帮困对口考察。我知道联合国对我国两项技术最感兴趣,一是小水电工程;二是  相似文献   

16.
<正>我生长在山路十八弯的小山村,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工作,上班的地方时常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进来坐一坐,看一看,问一问信用社的变化。原来,老人是我们的老前辈。很快,我就和老人熟络了,闲暇时,他会跟我们讲一讲"那时候"的事。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话说洪岭信用社成立于1954年9月,成立之初,我就是社里的一员。社内的家当都是我们自己置办的,一张  相似文献   

17.
<正>"我要发火了!我要发火了!"虽然脸上还带着微笑,我想我这时的笑容已经开始变僵硬了,而面前这个傲慢的女老板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控制,控制……"等到她出完气,我笑了笑,对她说道:"谢谢您对我们提出的建议,我回去就想办法为您申请特殊服务。"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求见这位廊坊市的女强人了。前四次,她甚至都没有搭理我,这次是经一个亲戚引荐,她才勉为其难地训了我半个多小时,然后说道:"老李都说了,我就先开一个账户吧,试试看!"  相似文献   

18.
正记得2020年8月初的时候,正是一年最热的时节。接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的电话。老罗是老朋友了,由他主持培育而成的节水抗旱稻,是"中国名牌"、世界第一。这个科研的历程,我几乎是从头开始关注,所以与老罗的友谊也比较深。他打来电话,一定又有好消息可以告诉我。果然,他电话里说:"你最近有空到上海金山的廊下镇来一次吗?我们节水抗旱稻有了一个新品种,叫作‘八月香’,米质好、收获早,完全可以成为沪郊第一镰。我以前给上海市农业部门的领导许过一个诺,节水抗旱稻科研总部在上海,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能做到身残志坚,而且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不赖任何一笔账,在我看来,这种人注定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记得2002年,那是我刚到储蓄所临柜的头一天,柜台前有两三个客户等着办业务,我又着急又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就在这个时候,和我一起临柜的大姐小声说:"糟了,又来了!"我茫然地抬头往街上一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从一辆残疾人电动车上下来,提个塑料袋,一瘸一拐地向柜台走  相似文献   

20.
又到一年盘点时。行将过去的2007在改革进程中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印记?铺陈了什么样的未来图画?在今年第一期的《中国改革》上,我们曾经这样判断:"2007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第一年,也许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