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三江农商行改进贷前调查,实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制度,并多角度进行贷后检查,不良贷款清收业绩创历史新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四川乐山三江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严格办贷流程,不断加强对贷款准入、发放和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力度,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取得良好业绩。贷前精耕细作。除了按一般的调查方式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外,该行还从申请人的信用道德、信用品行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实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制度,对超出支行审批限额的贷款,要求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分别进行贷前调查,风险经理的风险评价报告和客户经理的调查报告均取得认可,该笔贷款才能发放。该行按照各支行(中心)的风险管控能力、业务规模进行了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的贷款,各支行(中心)可自行审批  相似文献   

2.
当政府、保险公司、农商行三方充分互信,并就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包括农户在内的四方共赢目标最终就能实现湖北省黄梅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土地肥沃、水资源十分丰富,有着悠久的棉花、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历史。黄梅县城距江西省九江市区和安徽省潜江县城均不到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使当地的种养业十分活跃。为了适应当地农民种植和养殖大户的贷款需求,黄梅农商行结  相似文献   

3.
<正>成熟的市场基础、清晰的战略导向、掌握核心技术,培养人才、务实文化是微贷技术落地生根的秘诀江苏南通银监分局调研发现,辖内引进德国、哈尔滨微贷技术的4家农商行中有成有败,其中微贷技术成功落地的经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五大秘诀秘诀一:成熟市场是基础。微贷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繁荣的市场,较为成熟的产业群是微贷运用的经济基础,没有成熟的市场,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如皋农商行运用微贷技术的城南专营支行依托两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江苏省联社商务转型的首批试点单位,如皋农商行以信贷管理转型为切入点,抓住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营销和以过程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两条主线,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转变作为江苏省联社商务转型的首批试点单位,在没有任何先例和经验借鉴的前提下,如皋农商行以信贷管理模式转型为切入点,根据省联社的统一部署和自身实际情况,将五大模块延伸扩展成十大模块,并按条线梳理细化为51个子项目,现阶段初步实现了业务发展模  相似文献   

5.
<正>认真执行"三查"制度是做好信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回归"三查"制度,就是要把信贷工作做真、做实、做好,脱离单纯追求速度和业绩的误区认真执行"三查"制度是做好信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营业绩大幅增加,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信贷管理方面,重投放、轻管理、重抵押、轻经营(现金流)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经济转型期,这些问题可能会对银行经营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6.
<正>落实好贷款三查制度是银行业的生命线,是关系到银行业如何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经营风险之关键所在贷款三查制度是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它是贷款管理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制度和流程,应当贯彻于每笔贷款的整个过程。落实好贷款三查制度是银行业的生命线,是关系到银行业如何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经营风险之关键所在。当前基层银行业在经营理念上或多或少存  相似文献   

7.
<正>为配合科技金融工作的开展,青岛农商银行引入政府背景担保公司,以科技金融资金池为保障,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鑫科贷系列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小科企的融资难问题2012年,青岛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科技金融工作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青岛农商银行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密切银政企合作,扎实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创新产品,完善服务为配合科技金融工作的开展,青岛农商银行大力推进产品创新。为科技企业量身订做鑫科  相似文献   

8.
<正>十堰农商行坚持将强化转型与农信体制、国家金融经济政策、地方经济发展、农商行优劣势以及风险管控相融合,让转型发展进发出更大力量面对利率市场化、新资本协议实施、互联网金融等带来的巨大挑战,转型发展是银行业的战略选择。湖北十堰农商行成立一年来,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加快经营转型,全力打造改革发展升级版。  相似文献   

9.
慈溪农商行建立了一套包括组织架构、影响参数、基本流程、支撑系统、配套考核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贷款定价管理机制慈溪农商行从2004年开始探索贷款定价管理机制,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分析、总结、完善,建立了一套包括组织架构、影响参数、基本流程、支撑系统、配套考核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贷款定价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贷款定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搭建"三层"贷款定价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