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群 《全国商情》2005,7(8):62-64,69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涵义和性质着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拥有的两种收益索取权:合同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指出市场中的企业不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而是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共同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组织。企业所有权界定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企业剩余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间接定价,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的适当安排有利于激励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物质资本独享企业剩余索取权”这一传统分配格局开始被打破。本文就是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核心员工作为企业的中间骨干力量,是为企业创造突出贡献的重要员工.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焦点集中在其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上面,因此为了要实现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就要解决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进化博弈框架下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所有权理论研究的前沿。最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就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匹配,这是理论界的共识。而两者是否对称匹配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势力的对比。人力资本所有者占主导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将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财产所有权及其两种重要形态在经济学文献中,财产所有权是指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它是类似产权的一个概念,与企业所有权是有重要区别的。我们可以将财产所有权根据财产的不同类型区分为资本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资本所有权包括对货币资产、实物资产等非人力资本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转让权;而劳动所有权是指对人力资本(包括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转让权。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劳动(人力资本)作为财产的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知识产权(劳动所有权)的界定与保护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将财产所有权区分为资本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二、企业所有权及其安排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是指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所谓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而言的,是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是与企业风险紧密联系的,剩余索取者也即是企业的风险承担者,因为剩余相对于合同收益是不确定的,也是没有保证的,在固定合同收入被支付之前,剩余索取者什么也得不到。而所谓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合约中没有...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整合,企业所有权由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组成.但是企业所有权如何配置,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所有权配置的争论出发,分析争论的误区,阐述企业所有权变迁的轨迹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企业所有权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本剩余权的实现有其合理和必然性.在分析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权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在制度上确保人力资本所有权以及派生权利的有效实现,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剩余权的分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剩余权的分布方式是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当前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企业剩余权分布形态的多种观点,指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分布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主流观点”只是众多企业理论中的一个而已,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两权分布方式的解释更贴近企业的现实,正日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理性的资产所有者投资企业、拥有企业所有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索取权,取得企业的剩余收益.在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时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财产和经营风险.本文将主要讨论剩余索取权、风险与企业所有权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构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是由于教育合约的不完备而导致的剩余产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教育机构所有权初始安排中,相对于人力资本提供者,非人力资本提供者应该拥有更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团队特征要求教育机构所有权的初始安排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