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霖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F0003-F0003
土地制度的变迁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土地制度思想也是贯穿中国经济思想演进的一条重要脉络。土地分配问题是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兴衰更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符合当时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或者土地分配方案。对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思想,经济学、历史学乃至法学领域的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从现有的学术成果来看,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于缺乏融通古今、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现实土地权利安排的研究,同时,以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为对象的…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基于2007年《物权法》颁布以来法院相关判决的梳理与研究,笔者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流转规范性不足、合同履行率不高、发包方地位强势、权力缺乏监督等。这既有长期以来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虚位的,也有行政监管部门监管职责旁落的执行性原因。因此,改革、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刻不容缓。在宏观上,必须借鉴国资委与国企管理层的运作机制,在现有法律基本构架内,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村委会与村经济合作社分设,各司其职,改进治理结构,强化监督;在微观上,必须规范“乡里中间层”权力、完善承包土地流转制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DR)。通过制度建设,最终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于干千教授撰写的《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于2007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作了深入研究,是一部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唐代土地政策的力作。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对土地制度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不少学者从文化、政治、阶级、经济  相似文献   

4.
胡珊珊 《魅力中国》2011,(5):172-172,171
土地租赁制度在我国发展已有多年,但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对土地租赁制度进行统一的立法,因此其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租赁权性质问题和我国国有土地租赁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1新法的诞生背景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简称旧法),并于1997年元月1日正式实施。从此,中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开始步入了法制轨道。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旧法显然不能适应我国国情。因此,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主要是使旧法的有关内容与宪法修正案相一致,即对我国的土地制度作了重大修改,确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的制度,为我国建立土地市…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政策导向 我国《物权法》涉及的不动产主要是房地产和土地资源等。《物权法》涉及房地产业和土地资源的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是住宅七十年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提升了房屋的内在价值;其二是严格的土地制度预示着未来调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浙江绍兴、湖南益阳、福建沙县等地在土地流转中催生出了土地信托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土地信托流转,是符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新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文以沙县为例,分析土地信托业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莉 《中国经贸》2010,(10):167-168
本文首先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制度现状的具体分析,然后提出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土地制度和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即在中国实现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岳凯旋 《魅力中国》2014,(8):278-27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新时期充当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角色。我国农业发展正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制度也是一种促进机制。然而,土地流转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农民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缺乏一定得激励机制,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土地流转制度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文试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改进措施的探索,希望能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张珍 《老区建设》2008,(6):23-24
土地管理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的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分类管理程度差,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与不足。应强化土地档案管理意识,加大投入。建章立制,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姚菊芬 《特区经济》2005,(5):273-275
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开发与利用——土地市场化经营,是我国当前城市经营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它不仅事关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然而作为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我国学者对其制度和法律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国家对土地市场化经营还缺乏全面有效的法律和理论支持的前提下,实践先行不可避免会产生些疑惑。  相似文献   

12.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基本要素,在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门承担土地交易和产权转移、反映土地供需关系状况的土地市场,构成了房地产经济的运行基础,成为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程,不论是试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还是推行公开拍卖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都与市场化发展程度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一致。由此推论,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之时,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设立专门进行土地交换的固定场所,组建和培育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便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说新近出台的《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农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基本问题即土地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规划中的重点问题。现行土地使用制度不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迫切要求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并从观念转变、体制和机制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土地基金的征管与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镇化推进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深圳市2007-2017年国有土地收支数据,对土地基金的来源、变化趋势和收益分配进行定量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土地基金制度和城镇化推进政策特征,探讨目前深圳市现行土地基金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为国内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和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敏  梁猛 《特区经济》2006,(9):139-140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我国被称为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二次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资金的缺乏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土地收购储备融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不动产证券化的实例,提出土地证券化是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顺利进行的一种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因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性地从土地所有者手中剥夺土地所有权并给予适当补偿的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土地征用制度均在土地制度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美国称之为“最高土地权”,英国称为“强制收买”或“强制取得”,法、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通常叫做“土地征收”,香港称为“宫地回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高云才  祝卫东 《乡镇经济》2008,24(10):F0002-F0002
《决定》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出了新的政策阐述,第一个亮点就是一个“长久不变”,即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个“长久不变”,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包含了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加充分、更加完善的应有之意,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于土地制度的讨论中,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想象,就是以为只要有一个好的土地制度,农民就可以从中获益,以为当前农村之所以还是穷,农民之所以还是苦,就是因为制度不行,尤其是土地制度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林涛 《中国经贸》2013,(16):105-106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经济发展困境与限制的分析,结合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河南省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土地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况,试图找到解决制约河南省城市化、工业化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受田宅律文,其实施对象是汉初军队系统的复员人员,而非全国人民,是“法以有功劳行田宅”精神的具体体现;“授田”授予前属于国有,授予后即归被授者私有。“授田”现象在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有过,有的是土地国有制,有的则是土地私有制。汉代国家一方面承认民户对土地的所有权,同时对土地的转让、买卖和继承予以一定的限制,其方法是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限额,因此,汉代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限田制。刍稿税与田税是不同的税种。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的大量材料证明,汉初田税是以亩为单位,按实有亩数计征,这与刍稿税按顷计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