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机遇挑战、战略重点、逻辑进路等重要科学议题展开探讨。核心观点如下:(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应从更高品质满足大众需求、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和平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进行把握。(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学术逻辑和推进逻辑。(3)可从旅游产品优质供给、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探索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道路。(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通过建立更具韧性的文旅供给、激活引导普惠全民的文旅消费、全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打造更高品质的文旅服务体系,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5)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是助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旅游地理研究的实践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实践需求的过程中,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呈现出研究领域、方法和应用的新特征。本文围绕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大数据和旅游实验方法等进行总结与展望,认为:(1)旅游规划是透视旅游地理研究发展的重要视角,旅游规划的知识域主要包括旅游开发战略与对策、旅游业与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等12个方面;(2)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面临文旅资源保护和整合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旅游地理研究带来了文旅资源的内涵与分类评价、普查信息集成与应用、普查技术与组织方式等新命题;(3)大数据背景下要求旅游地理探寻新科学问题,重点要关注大数据旅游统计测量模型和指标规则的规范,数据伦理与信息茧房,大数据旅游现象的地理效应和相关空间格局等研究;(4)实验研究方法在认识论层面从描述走向解释预测,在方法论层面从调查走向直接测量,为认识和理解旅游情境下人地关系的核心科学问题提供了“科学化”的研究路径。因此,面对新时代战略要求和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应加强产业实践、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研究,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全国文化与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2023《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以“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讨论如何推动中国旅游研究,建构旅游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7,22(3):9-10
我国旅游业先后经历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3个发展阶段.发挥了政治接待、民间外交、旅游创汇、回笼货币、扩大内需、安置就业、开发西部和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功能.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下,在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中国旅游业研究应开拓视野,将旅游业上升到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层面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出境旅游.  相似文献   

5.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握文化和旅游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对文旅发展的新要求,明晰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和路径,《旅游学刊》于2023年4月8日在浙江台州举办“文旅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会。会上,专家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文旅高质量发展,围绕文旅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认知、问题困境以及对策建议等进行报告和对话,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验,以期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多学科、多视角交叉融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中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强国是中华崛起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世界旅游强国的经验分析入手,考察了中国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旅游强国的内涵、目标和战略举措。中国具有超大地域与超多样性自然景观、超长历史与超多样化文化景观、超大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越来越好的社会外向度与人文环境以及逐渐成熟且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旅游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现实可行。但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政界、业界和学界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借鉴旅游强国经验,完善涉旅法律法规;建设高效有力的旅游业发展机制,加强文旅融合,做强"旅游+",做大"+旅游";坚持产城互动和区域协同;用数字技术手段发展智慧旅游;充分调动海内外有利因素打造大中华旅游品牌;尽快遴选和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旅游城市,确保国家"十四五"旅游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始终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中国旅游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中国旅游地理学者在此进程中形成了突出影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的支撑下,旅游业是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凭借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成为落后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旅游多维减贫效应的测度和分析,有助于更加精准地识别贫困,进而研究旅游发展对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多维减贫效应。交通运输系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其要素的变动对旅游发展及多尺度旅游空间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新时期交通影响下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化、旅游影响区域的差异、旅游交通空间行为等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和工作重点,旅游地理研究实践须与国家需求有效结合,来拓展广阔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冲击和威胁之一。本研究从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 268篇中英文文献,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表达共现词分布,分析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1)目的地风险评估、游客风险感知、应急管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韧性建设等是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热点。(2)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日本、新西兰、地中海和东南亚等海岛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关注的灾害类型为飓风、海啸和火山;中国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普遍分布的西南地区山地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四川省,其中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是该领域研究的经典案例。(3)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主题呈现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基于自然灾害影响和旅游过程的耦合特点,结合旅游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总结了“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框架。(4)未来自然灾害和旅游的耦合研究应结合国家战略拓展新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旅游保险类型创新、大数据应用、韧性旅游地建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为旅游业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洋旅游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类型,加强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是服务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性任务。本研究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619篇中文文献为样本,系统分析中国海洋旅游研究脉络。研究发现,1992—2021年中国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起步探索、陡状攀升、波动回落”的变化特征,经历了以海洋旅游环境要素和资源价值评估为主的资源导向与孕育探索阶段(1992—2002年),以多元议题拓展和集成方法创新并重的产业导向与全面推进阶段(2003—2010年),以及同国家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实践应用不断丰富的战略导向与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热点集中在海洋旅游理论内涵与研究范畴、资源开发与评价、社会与经济影响、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等5个方面。立足新时期中国海洋旅游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未来应重视学科交互融合、技术手段集成和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理论研究同国家战略驱动、地方现实需求和行业实践发展的适配性,为推动中国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英国旅游业发展战略及借鉴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效祖 《旅游学刊》2006,21(9):70-74
英国在旅游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上,一直是引导世界旅游潮流的前瞻性国家之一.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英国旅游发展中,<公共服务协议>的量化管理与服务;市场推广措施与电子旅游的运作;住宿等级的标准制定与规范化管理;及旅游目的地管理中的可持续性战略.针对中国的旅游业现状,对比分析了中国旅游的不足和英国旅游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态团化作为产业高质量供给的一种体现,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旅游业态团化概念,对华侨城旅游事业发展历程展开案例研究,凝练出旅游业态团化路径图,为产业及企业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1)以旅游价值链为基础的旅游业态团化进程分为线型无核、线型单核和树型多核3阶段,3阶段旅游业态是由点到组、由组到团的演进过程;2)旅游业态团化模式有环节渗透式、链条重组式和网状重构式,3种模式是旅游产业从内部融合到跨界融合再到叠式融合的递进过程;3)旅游业态团化过程表征着产业大融合,揭示了产业纵横交错、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篇名作译者卷期国家旅游局新闻简报国家旅游局3·1 “中国式旅游道路”试析刘振礼1·1建设我国国际旅游中心 于英士李赓1·2旅游理论界面临的新挑战张践1·3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初探 魏小安邱毅勇2·1旅游战略规划研究中的几 个理论问题蔡万坤2·2我国旅游业如何走上效益 型道路李东岗2·3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市场背景、 基础条件、所处阶段和主要 思路邢毅勇魏小安石建国3·1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 前进一对旅游业发展 现状的一些思考雷军3·1国际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若 干机遇与中国旅游业李东岗3·2旅游动机研究与旅游发展 决策岳柞第2·3对…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居民出游意愿、场所空间容量、市场经营主体、旅游政策等供需关系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疫情对居民出游消费信心、意愿和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但潜在出游需求仍然存在。(2)疫情对旅游地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物理和心理压缩,与旅游关联紧密的文化产业、娱乐业的生产空间容量也受到了间接影响。(3)疫情对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主体经营等方面造成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政策供给以“流动管制”和“行业纾困”并重为主。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建议着重从组织响应、空间响应和企业韧性3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应对能力,即:完善业外支撑、业内驱动、业界保障的三位一体组织响应体系;构建旅游目的地(点)-连结(线)-网络结构(网络)的三级协同空间响应机制;从企业组织、产品服务、管理和营销、市场品牌、员工心理等5个方面加强旅游企业韧性建设,以增强中国旅游业恢复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以其前所未有的。朝阳”产业的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长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山西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经济欠发达省份,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独有的魅力,尤其是假日旅游的兴起和旅游黄金周的火爆,深刻地启示我们,面向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既面临崭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战略思索中,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认识,实施六大战略,培育支柱产业,才能促进旅游业沿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甘肃旅游资源开发创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星  李亚兵  侯佩旭 《旅游学刊》2003,18(6):106-110
近年来,甘肃旅游资源开发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进入21世纪后,甘肃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在如下3个方面开拓新视角,探寻新思路,方能在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开发战略上,应主要选择政府主导型战略、旅游精品战略、PPT战略和旅游现代化战略;在开发模式上,应在实施扶贫开发模式、旅游圈层开发模式和景区内涵提升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产品结构上,应着重从类型、空间、时间和要素等4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6.
高玉玲  王萍 《旅游学刊》2014,(9):120-128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由于对青岛城市定位明确,历史上,国民政府在市政建设的同时,主观上对旅游方面给与额外重视,并加大建设旅游设施比重。这为1922~1937年间青岛的市政建设、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客观环境和有利条件。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旅游景观和旅游相关条件日益成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使青岛旅游繁荣,达到1949年前的最高峰。文章涉及社会学、旅游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引用很多青岛档案馆收藏但未出版的档案资料,检视1922~1937年青岛城市建设与旅游现代化之关系,梳理青岛旅游业演变历程,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对于推动当今青岛旅游业、乃至全国滨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旅游业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所以产业内部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文化旅游创新主要不是技术创新,而是要以文化创新为基础,达到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文化旅游创新体系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创新目标与成果的双重性、二元核心创新主体、双重价值导向,是双重核心模式.鉴于此,应注意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差异,建立协调市场机制和公共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地居民与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我省旅游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旅游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列为新的四大支柱产业,各级更加重视,全社会更加关注。因此,各级旅游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争取各级各界对旅游产业重视与支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和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新华 《旅游学刊》2005,20(1):48-52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是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富集程度不均,旅游市场对粤港澳的依赖性大,旅游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各自的资源与市场优势尚未匹配协调发展。湖南省应采取突出重点、纵横兼顾、市场运作、研究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地理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旅游地理学,因发展历程尚短、理论方法体系不十分健全和完善,对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支撑乏力,迫切需要从相邻学科吸收养分。物候学与旅游地理学交叉性质明显,可多方面支撑其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物候学对旅游业的学科支撑作用、具体实践应用领域、服务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6个维度以及气候变化对物候旅游资源和相关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物候概念有助于系统整合旅游系统中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的相关旅游资源,而物候学应用亦可有效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服务支持子系统、交通子系统以及医疗健康子系统的效用;(2)物候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涉及利用植物季相进行景观设计、观赏季划分与观赏期预报、体验类生态旅游活动的时间规划、花粉浓度预报与冰雪灾情预警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五大方面;(3)物候学可在要素、行业、过程、时空、方位和部门6个维度上服务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4)物候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对于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相关研究人员在未来应注重气候变化对其的风险影响研究,深入分析游客感知、行为反应所受影响,并积极参与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报告编制。从学科发展和产业应用的角度讲,物候学可为旅游学的研究提供自然科学的理论支撑,也为当今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