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基于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的环境目标约束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ID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后,面临环境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其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为明显。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环境目标约束会使地方政府通过加强环境规制,调整产业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等行为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3)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动推行环境考核官员更有积极性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以上结论为中国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境目标约束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关于环境目标约束的经济影响的文献已较为丰富,然而对环境目标约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仍有待完善。本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分权与环境目标约束设定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境分权的提升,地方政府设定的环境目标约束会明显增大。从分项指标来看,环境监测分权的作用效果最大,环境行政分权和环境监察分权不具有显著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分权对环境目标约束设定的影响在经济较为落后、经济上行时期以及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的地区相对更大。本文研究结论为规范政府环境治理、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证据支持,对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边界是企业探究投资效率的新因素。文章选取了2012年度到2018年度的沪深主板A股公司作为数据样本,考察了公司治理边界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债务约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边界的扩大可以显著提高投资效率,与此同时债务约束越强的情况下,公司治理边界对投资效率的积极影响越显著。文章扩展了投资效率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企业集团的相关理论,并对公司治理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边界污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的微观治理效果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设立跨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后,边界企业污染排放显著减少,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有显著的治理效果。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在财政压力大的地区以及企业为"税收大户"时,环保督查中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在地区层面缓解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边界企业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增加污染物处理等长效机制实现主动减排。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自上而下的环境垂直监管有助于解决边界污染问题。本文为中央垂直管理体制治理边界外部性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7.
<正>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企业组织中存在着多种经济因素,企业行为受组织内的3种经济力量支配。即企业所有者的力量、企业经营者的力量和企业劳动者的力量。从根本上说,这3股力量的作用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力量所代表的利益关系不同,其作用力的大小和各自的目标要求也不一样。这种复合目标可以称作企业组织的目标,而与通常理解的企业目标相区别。与企业组织中的3种主要经济力景相适应,企业组织目标由3个分目标构成,这就是企业产权目标、企业本体目标和企业成员目标。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行为,就是在这3种目标的共同支配下展开的。一、企业组织目标的具体分析(1)企业产权的目标,这也可以称作企业 相似文献
8.
以2003-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重点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两个维度研究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将会加剧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加剧市场分割的结论具有显著的地区与时间异质性,且受到临近省份间经济相对情况的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钝化、土地财政扩张以及金融资源扭曲配置三种途径加深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应全方位深化改革,建立更全面的政绩考核机制,同时根据各地区区域内相对经济条件积极探索灵活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经济群、经济带的合作,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因此,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视角,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 9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诸如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土地资源错配的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城市蔓延和降低城市绿色创新实现的,在中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其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环境目标强约束会显著削弱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环境目标弱约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加强官员考核的环境目标约束条件,以缓解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的合理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动态》2014,(9)
利益分配不合理是中央与地方间频繁"收权、放权"的根本原因,中央地方职责边界模糊则是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制度基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央与地方刺益均衡点的存在。在这一点,两者完全可以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达到利益均衡。其次,排列出政府行为的优先顺序。再次,明确提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边界的总体原则和主要做法。最后,提出通过法律固化两者职责边界、化解地方保护主义、推动政府间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庞明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37-41
现有的文献并没有严格区分地方政府竞争的约束条件和激励要素,而是笼统地表述为"影响因素",而且往往过于注重经济因素的影响,并把"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竞争"看作是一个公理性的结论。这对于明晰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在机理以及规范研究极为不利。约束条件包括宪法秩序的变化、意识形态的松动、分权化改革以及要素、产品甚至企业的跨区域流动性;激励要素包括地区经济的发展、权力中心的认可、辖区居民的支持以及自身利益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制度环境、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财政预算软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4,(3)
财政预算缺乏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普遍过度负债,如何"硬化"地方政府预算、调整地方政府支出的超额扩张是解决当前大规模债务的基础课题之一。本文借鉴BFI指数构建了中国省级财政预算约束指数,并分析了影响财政预算约束及预算约束调整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约束地方政府预算超额扩张;而分权导致的以经济增长为标尺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造成地方预算软约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较差的制度环境更容易诱导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偏向性配置,从而加剧其在建设性领域中的投资冲动,降低了预算约束调整成功的可能性。在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的同时,着重改革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投资竞争的扭曲性制度激励,有利于治理财政预算软约束并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扩张偏向性支出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世界银行专家Liu Lili、Mohan Nagarajan、Jonathan Rodden、GunnarS·Eskeland、Jennie Litvack、Robert P·Inman、Steven B·Webb、Michael Waibel、Abha Prasad、Signe Zeikate和Elena lanchovichina等对各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及债务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现综述其主要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治理目标体现着地方政府的施政意图,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经济增长目标,但对其他目标的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首先阐明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的事实,进而通过2000—2018年中国省级和市级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投资、工业增加值、失业率、物价六大目标数据,较为全面地刻画中国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的规律。研究发现:一是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均有明显的向下扩张性,而民生发展指标体现不明显;2013年后,向下扩张性减弱。二是地方目标实现度历年平均在50%以上,市级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度普遍低于省级;2013年后,经济发展目标普遍未得以实现。三是地方经济发展指标的地区差异性高于民生发展指标的地区差异性;市级经济发展指标的差异性普遍高于省级。四是地方目标存在显著的延续性。五是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自2000年后处于上升期,2013年后持续下降;民生发展目标无明显阶段性特征。本文不仅拓展了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事实和规律的理论研究,而且也为中国完善地方政府的多目标治理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财政支出竞争作为地方政府争夺要素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的损失。文章构建一个软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模型,并基于200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竞争策略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投资与公共服务两类支出均能吸引资本等要素的流入,因而各地区表现出财政支出的"逐底竞争"。其中,公共投资竞争策略相较于公共服务策略,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更强,这也是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基建、轻民生"的结构扭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资金稀缺背景下,建立企业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则显得格外重要,其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本循环能否顺利进行。企业资金使用约束机制的建立,应基于一定的经营目标导向。根据具体的资金使用量和使用方向,来完成资金的预算工作。企业资金预算应以刚性要求为主线,针对企业外部环境演变,灵活实施弹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引领发展背景下,各地区呈现出创新竞争发展格局。基于2013-2019年我国各省市设立的科技创新目标,结合城市面板数据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实证检验地方科技创新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创新投入目标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但创新产出目标约束和创新企业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无显著影响。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投入目标约束通过扩大财政科技支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同时,采用门槛模型考察创新投入强度目标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发现当创新投入强度目标超过门槛值2.8%时,会抑制城市创新。 相似文献
20.
边界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环境治理的整体效果,阻碍边界地区实现产业提档升级,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监察式手段往往治标不治本,并未从根本上削弱边界污染的动机。本文采用2013—2019年边界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边界乡镇面积占比衡量城市边界属性的差异,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边界地区污染的治理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破解边界地区污染治理难题具有显著效果,且主要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和增强追踪监管能力的途径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化解边界污染中的负外部性,本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通过经济联系对相邻地区的污染水平产生抑制效果,降低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负面激励。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协同水平较低和连片特困地区,数字经济对边界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应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边界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以及跨区域经济联系,降低边界污染的驱动力,实现边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