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家电企业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贾扬蕾 《物流科技》2007,30(7):20-22
逆向物流有三种回收模式,即生产商负责回收、生产商联合体负责回收和第三方负责回收。本文对影响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为家电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循环共生经济下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把循环共生经济理念嵌入到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中,形成了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的四种模式:包装物生产商、包装物使用商、行业统一回收和第三方负责回收。通过比较发现,POMT生产商回收模式信息反馈容易、快速,但物流成本高,无法解决"孤儿产品",适合于生产商规模较大的企业;PUT包装商模式信息反馈也比较容易、快速,物流成本也较高,但无法解决"孤儿产品",适用于使用商规模较大的企业;IROT行业联合组合模式可以解决"孤儿产品",而且回收物流成本比较一般,但是信息反馈不易,会较大地影响企业形象;TPT第三方负责回收模式,物流成本较小,能够解决"孤儿产品",但是信息必须通过契约获得。  相似文献   

3.
彭岩  赵源  郑春东 《价值工程》2012,31(7):12-14
首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比分析生产商回收、生产商委托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回收等三种逆向物流的回收模式,从而得到三种模式下的回收价格、回收数量、回收努力程度以及生产商的利润的最优解。然后通过对最优解进行对比,得出两个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推论。最后,根据废旧产品残余价值的高低将市场环境分为竞争市场和调控市场,分别考察三个推论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不同类型得市场环境下,三个推论均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彧 《物流技术》2015,(1):223-226
基于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下闭环供应链逆向物流的研究,提出EPR下生产企业闭环供应链回收运作的三种模式:生产商自营、联营和外包给第三方回收模式;详细地分析了基于EPR下影响企业选择最优回收方案的影响因素,为闭环供应链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逆向物流有三种回收模式,即第三方负责回收、零售商负责回收和生产商负责回收。在一定的假设 条件下,与其它几种回收模式相比,生产商直销产品并负责回收(MDST)模式,产品回收率最高,制造商的利润最 大,产品价格最低。因此,无论从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利益的角度,还是从制造商获利的角度,MDST模式都是一个 相当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回收物流的内涵分析,根据企业实际开展回收物流业务情况,重点对回收物流企业主要经营模式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回收物流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及回收物流企业选择经营模式时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和经营特色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回收物流经营模式。同时,引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回收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新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20):75-79
针对快递包装纸箱废弃严重及回收难的问题,研究了生产商对物流服务商与第三方回收商采取差异化定价回收的决策问题,并利用合作系数讨论了在不同合作程度下,生产商利润、物流服务商利润、第三方回收商利润以及供应链回收率的差异。研究表明,生产商与物流服务商的利润关于差异回收策略存在对称性的特征,并且二者利润随合作系数改变产生一致性的增减变化;而供应链的回收率与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则随合作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物流服务商的加入,增加了快递包装纸箱的回收可操作性,避免单一回收渠道产生回收惰性,并刺激了第三方回收商的积极性,在实现社会福利的同时,也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低碳经济为指导思想,对比分析了学校回收、快递点回收和包装生产商回收三种快递包装回收模式,建立了高校快递包装回收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GRA综合评价模型对三种快递包装回收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包装生产商回收模式最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以低碳经济为理念,提出了建立以包装生产商回收为核心的高校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优势与基础保障措施,以期达到高校快递包装回收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资源的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企业的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制造型企业的角度出发,根据三种典型的物流回收模式——独立回收模式、联合回收模式和委托代理模式,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战略和柔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三种制造型企业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逆向物流的废旧产品回收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物流是物流管理中新兴的一个服务项目,也是物流管理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对废旧产品回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文中在理解逆向物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生产者为主体,从经济、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对三种回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生产者选择合适的废旧产品回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肖振武 《价值工程》2011,30(3):267-267
为提升采出率并保护环境,文章介绍正常煤层赋存区的干净开采和"三下"煤层赋存区特殊开采时可供选择的几种采煤工艺。  相似文献   

12.
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我国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从水驱采收率定义出发,基于现场应用的角度研究了胜利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水倍数的高低及层系井网的合理与否是影响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结论为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60多年里,稠油开采工艺逐步完善,国内外关于不同的井网设计、操作条件和采油工艺的专利文献十分丰富。其中蒸汽吞吐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自提出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尚有一些新的技术正在研究和评价当中。文章系统的介绍了采用不同驱动剂使稠油流动及其相关的开采工艺。通过分析,得到了稠油开采技术的演变,以及获得经济采收率的技术特点。结果揭示了稠油开采工艺从酝酿到提出,再到实现的一些特点,为国内稠油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森林自然资源来说,干旱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十分重大,一旦面临着火灾的袭击,就会导致森林资源大面积损毁,破坏力十分强大。而在火灾袭击过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修整工作也十分艰巨,因火灾而造成的森林大面积损毁等现象,不仅不利于森林资源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恢复过程中也不能对恢复质量给予良好的保障。鉴于此,论文就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地区的森林资源恢复工作给予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李智  姚婧 《价值工程》2011,30(16):327-328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跳水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恢复进行探讨。调查发现,教练员和队医不仅需要用常规的恢复手段和物理治疗进行调整恢复,还应更多的对运动员进行一定的心理沟通,才能更好的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和状态。  相似文献   

16.
Implied recovery     
In the absence of forward-looking models for recovery rates, market participants tend to use exogenously assumed constant recovery rates in pricing models. We develop a flexible jump-to-default model that uses observables: the stock price and stock volatility in conjunction with credit spreads to identify implied, endogenous, dynamic functions of the recovery rate and default probability. The model in this paper is parsimonious and requires the calibration of only three parameters, enabl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neutral term structures of forward default probabilities and recovery rates.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shows that it is consistent with stylized features of recovery rates in the literature. The model is flexible, i.e. it may be used with different state variables, alternate recovery functional forms, and calibrated to multiple debt tranches of the same issuer. The model is robust, i.e. evidences parameter stability over time, is stable to changes in inputs, and provides similar recovery term structures for different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Given that the model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calibrate, it may be used to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indexed to recovery rates, such as recovery swaps and digital default swaps, as well as provide recovery rate inpu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el II.  相似文献   

17.
电费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唯一的产品销售收入,电费回收是电费管理抄、核、收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力企业资金周转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主要分析了电费回收的重要性及解决电费回收问题的几个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杰 《企业经济》2012,(5):63-66
回顾了现有服务补救满意前置因素特别是感知公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断出应如何感知公平,并借鉴预期失验范式和公平理论建立服务补救顾客满意模型。通过模拟情景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分配公平和过程公平是服务补救满意的直接前置因素,顾客很可能通过补救结果和过程方面的预期表现失验形成感知公平。  相似文献   

19.
梁振刚  何绍江  梁文锐 《价值工程》2012,31(31):328-329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在电力市场的营销过程中,电费的有效回收与管理是电力销售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电力系统完成生产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说电费回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运营,然而用电户拖欠电费的情况也成为目前困扰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回收当期和陈欠电费,降低不良债权,有效防范和化解电费回收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service recovery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studied topic in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terature, robust theories and accompanying empirical studies have only begun to emerge. For example, while many authors hav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that are perceived by consumers as effective ways to recover from failure, much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at the systematic structuring of recovery efforts to consistently ensur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achieve improved, long-term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Building on recent research that identified the principal constructs of service recovery,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grated service recovery system. Data from 158 service organization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and its associated recovery outcom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omplete recovery system defined by seven distinct dimensions (form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comprehensiveness, accessibility, influence, human intensity, and system intensity,) significantly impacts internal capability improvements as well as externally-perceived outcomes (i.e., speed, employee empathy, and recovery effectiveness) while both of these outcom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 attributed to service reco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