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在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养殖基地,鱼类家族中又有6千余尾特殊的“新成员”在这里安然栖息、落户,它们就是科研人员精心培育出来的长薄鳅的后代。 长薄鳅属鳅科,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达3千克。说起长薄鳅,一个鲜为人知的经历赋予了它传奇色彩。作为我国著名的观赏鱼类,世界奇缺物种,它不仅体态婀娜,色泽华丽,而且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它一举夺得第三届世界观赏鱼博览会金奖,为祖国载回了最高荣誉,在世界观赏鱼排行榜  相似文献   

2.
<正>一、渔业资源概况敦化市具有丰富、良好的水域资源和鱼类资源,全市共有水面16.29万亩,可养鱼水面8.5万亩。有鱼类56种,其中鲤科36种,鳅科3种,塘鳢科、鲴科和鲑科各2种,其它11种,这些鱼类中有可开发养殖的名、优品种如细鳞斜颌鲴、鳜鱼、乌鳢、鳊、红鳍鲌、狗鱼等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3.
<正>大鳞副泥鳅为鳅科副泥鳅属的鱼类,俗名大泥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我们北方地区的土著品种。由于大鳞副泥鳅个头大,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效益高等特点,目前,南北方都有养殖。为了探索大鳞副泥鳅更多的养殖模式,我单位于2018年在我市淡水鱼种场高桥试验基地进行了大鳞副泥鳅的无土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本次试验小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  相似文献   

5.
<正> 长薄鳅属鳅科、薄鳅属。俗称花斑鳅、花鱼、“花手巾”。因其体色土黄,头部具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体侧有5~6条宽的深褐色马鞍型的垂直带纹,背鳍和尾鳍各有3~4条褐色带纹,其余各鳍均有花纹。1989年在新加坡世界观赏鱼研评会上获金奖。长薄鳅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达3000克。据报道,1龄鱼体重平均为60.3克。长薄鳅食性较杂,属底栖凶猛鱼类,常以小鱼、虾、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观赏鱼的饲养已经悄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修养身心,陶冶情操。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观赏鱼养殖将成为富有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观赏鱼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通常有三大品系,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温带淡水观赏鱼主要有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热带淡水观赏鱼有三大系列,一是灯类品种,二是神仙鱼,三是龙鱼。  相似文献   

7.
<正> 观赏鱼流行称呼为水族鱼类,它以斑斓的色彩、摇曳多姿的体态、优雅的游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观赏鱼的发展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提高生活质量、美化环境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在提升生活水平质量的过程中的一种市场需求,也是渔业调整产业结构,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因而它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猫、狗的第三大宠物。目前,全球的观赏鱼业发展迅猛,全世界在水族箱中养殖观赏鱼的人数已达数亿,在英国已有14%的家庭养殖观赏鱼,在美国有15%的家庭拥有水族箱。全球观赏鱼贸易额已高达50亿美元,并正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增长,是一个颇为看好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小瓜虫病在水产养殖中为常见病,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对无鳞鱼如鲶科鱼类危害尤甚,被业界许多人士称为"可防不可治"的绝症。笔者在2009年4月份诊治了一例大水面养殖斑点叉尾鮰暴发的小瓜虫病,经组合用药后彻底治愈。现将具体治疗经过介绍如下,供业界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刺鳅人工驯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大刺鳅属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是汀江河主要经济鱼类,也是福建省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大刺鳅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自然种群喜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处。在自然水域中不喜在水流较急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观赏鱼养殖被视为无污染的朝阳产业,正受到不少国家的政策扶持而发展迅猛。在机遇面前,我们应该怎样冷静地看待观赏鱼市场?一、国际国内观赏鱼市场现况据了解,2003年世界观赏鱼市场贸易总额超过50亿美元,包括连带相关产业在内,其总产值超过140亿美元。据专家分析,国际观赏鱼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3年中国观赏鱼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但仍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中国国内观赏鱼市场也正随着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高速成长,其增长速度也超过10%。在世界观赏鱼贸易中,观赏鱼进口…  相似文献   

11.
观赏鱼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在世界市场中,它们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海水观赏鱼。全球观赏鱼共有2000多种,淡水观赏鱼超过750种。观赏鱼盛产地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南美洲国家,中国是最早养殖观赏鱼的国家。由于有大量变种和新种的出现,观赏鱼品种及其产量的准确数量很难统计。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大泥鳅(未见种属分类,TW),又名台湾龙鳅、台湾鳗鳅、台湾大黄鳅等,是一种选育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型泥鳅;身体细长,须5对,全身有许多小的斑点,体表黏液丰富;属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多栖息于静水及水体有软泥的底层;以小型生物为饵料,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都可作为它的天然饵料;耐低氧,能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对水的依耐性相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人爱好观赏金鱼,并视之为吉祥之物。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观赏鱼类的需求日益增长。素有生产观赏鱼传统的广州芳村区农民顺应这一需求,在区内外养殖观赏鱼,其面积1998年发展到2万多亩,养殖品种从金鱼类扩展到锦鲤、热带鱼、七彩神仙鱼、海水鱼等多个品类。目前广州市年产各类观赏鱼1000多万尾,约有50%出口到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和北美,50%运销到全国各省市,年产值5亿多元,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俗称涂边玉鳎,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体左侧侧线3条,右侧无侧线,体左侧被强栉鳞,右侧被圆鳞或弱栉鳞,生殖突起游离,位于臀鳍前端右侧。半滑舌鳎洄游距离短,活动范围小,食物层次较低,以底栖虾、蟹类为主要饵料,属低级肉食性鱼类。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是理想的增殖和养殖种类之一。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每况愈下,世界各地年捕获量不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开展人工养殖是9—10月,下捕捞渔船收购半滑舌鳎400尾,在高标准养殖塘进行鱼种驯化试验。今年3月按雌雄比例1∶1选择性腺成熟…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细鳞斜颌鯝对药物十分敏感,用药须慎之又慎,因此,对于细鳞斜颌鯝病害的防治比养殖其他鱼类更应做到防重于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正>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我国及韩、日国家人民喜爱,是一种非常畅销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养殖技术的突破,泥鳅人工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但是,由于鳅苗绝大部分来自天然捕捞,随着养殖需求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17.
<正>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20世纪70年代,常见个体  相似文献   

18.
<正> 锦鲤是名贵的观赏鱼类,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以艳丽晶莹体色,潇洒优美游姿,雄健英武风度而受到人们喜爱,并以健硕的体型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其本身美好吉样的寓意和有趣的灵性,让人们得以愉情悦性,故现在已成为观赏鱼中“明星”之一,并已经被推崇为“世界宠爱的动物”。在厅堂、庭院、溪流或观观场所养殖锦鲤,确实增添光辉;而在海  相似文献   

19.
<正>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苗种,均是由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泥鳅苗种的问题,本文将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种高效诱捕泥鳅、黄鳝等淡水无鳞鱼的诱笼工具,最近由江苏省铜山县茅村乡洞山村捕鱼能手吴孝顺研制成功。该工具通过有关专家鉴定,认为它具有独特的先进性、实用性,捕鱼巧妙,方法简单,效果良好。荣获国家专利权,专利号:96223650.0。该定具是根据泥鳅、黄鳝等鱼类喜钻石缝、泥穴的生活习性,结合民间经验反复试验成功的。笼具设计具备特殊结构,使派鳅、黄鳝等无鳞鱼分别从四个位置进笼,并分层次储存过量,让鱼顺利进笼而出不去。作业时将笼县放入浅水域中,6-8小时后即可出水,可捕无鳞成鱼3公斤。一只高效诱捕笼具价值不到3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