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通过分析现行村级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各主体运行机理和资金投入机制来从理论上阐述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委托——代理"机制、意识形态、其他制度安排等主要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农村制度创新,也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深入推进,现行政策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延川县自2010年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益事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成效.然而,自从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以来,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奖补制度在个别农村开展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去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制度,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商业》2011,(27):152+15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工作顺利,效果显著,但由于议事难、筹资筹劳难、执行难、农民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全面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必须广泛宣传、提高资金奖补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培训范围。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僵局。为破解这一难题,开始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但对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如何管理、如何使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烟台院格庄街道为例,从完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管理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僵局.为破解这一难题,开始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但对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如何管理、如何使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烟台院格庄街道为例,从完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管理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徐行孝 《商》2013,(1):135-135,124
对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成效肯定,分析我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存在问题,从调整财政奖补人口结构,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和加快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促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事业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从规划、议事、筹资筹劳、公示、建设到财政奖补,都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龚志斌 《商》2015,(3):60
临西县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契机,抢抓机遇、整合项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分析其成效,探索完善建议,有利于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更好地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2002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取消了"三提五统"和"两工(即劳动积累工与义务工)",开始实行"一事一议",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一事一议"普遍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本文从"一事一议"现存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对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机制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类的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不高,农民科教、精神、文化娱乐类及社会福利类公共物品供给匮乏。其原因在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供给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等。我国政府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配套改革力度,建立"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一事一议"制度成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运行机制,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结果;但在实践中机制运行却存在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两个非合作博弈,即"农户选择不提供,基层政府也选择不提供"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因此,中央和基层政府需要调整政策,从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化,培育多元的供给主体,确立公共财政理念等多方面入手,使基层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3.
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专业化、技术化的特性,面对由金融精英组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金融消费者相对而言不一定具备金融专业知识,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农村金融消费者由于文化素质低,金融知识缺乏,加之弱势群体的心里劣势,消费者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侵害消费者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影响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农村消费者保护不力的状况,需要从增强农村金融供给、提高消费者文化素质和维权意识,加强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可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应建立城乡均衡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供给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农村退出空间是从需求方平衡和协调供给以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有效的一种机制。中国户籍制度的放松增强了农民退出农村和步入城市空间的机会,但是诸多具体制度性限制条件使得农民退出后的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城市空间的很多现实因素也大大弱化了农民的退出能力。在当前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下,从机会、权利和能力等维度切实保证农民的退出,是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应该予以密切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想目标,农村金融的发展关系着我国能否突破"三农"瓶颈,进而解决根本问题.受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结构制度缺陷与环境制约等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改革明显滞后,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资金缺失严重,已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新农村建设视野下,为使农村金融发挥其关键作用,应在遵循农村金融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对农村金融进行强力支持,构建好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与环境体系,加快与城市金融体系接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力推动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如何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证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义务教育财政监督体制的发展历史做了回顾。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义务教育财政监督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义务教育财政监督的方式单一以及对违法违纪制裁无力,因此,应对义务教育财政进行全程监督,引导公众舆论监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义务教育内部财政监督主体也应成为被监督的对象,完善对义务教育财政违法的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陶学荣  史玲 《财贸研究》2005,16(3):16-21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晔 《商业研究》2006,(21):144-146
农民负担重,而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应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其主要表现是公共品供给的城乡结构失衡,以及由于政府供给主体内部及其与农民需求主体之间对公共品供给影响力的失衡所导致的农村公共品供需系统的结构失衡。据此,应优化更新相应的具体制度政策,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协调二者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