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农业”理论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观念和实践变革。1991年4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对可持续农业做了如下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 ,以及实行技术变革 ,以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 ,能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 ,并不造成环境退化 ;同时 ,这种发展在技术上是适当的 ,在经济上是能持续下去的 ,并能够为社会接受的。”影响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峰 《农村经济》2001,(11):2-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下 ,土地保护不力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从业者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出发 ,在分析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基础上 ,提出改革现行农地产权制度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现状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和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在农业发展和农地利用上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 :一是农地资源的代际分配问题 ,即农地的可…  相似文献   

3.
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包括经济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法规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农业领域的正确与完善与否极大地促进或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一、现行制度障...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制度与经济增长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里,制度是指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诺思指出,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系列社会游戏规则。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人们的经济活动就是在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约束下进行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制度的替代、转...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可耕种的土地,绝大多数劳动力都从事农业生产,并且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土地,来提高的农业的产出,然而当这些有限的土地分摊给稠密分布的农业人口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他们将消耗掉所有增加的产出,包括粮食。难怪中国的农业生产举步艰难,似乎永远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整理与剖析,从日本农地问题所在、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影响农地集中的其它问题、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等4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发生、不在村农地所有者增加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从健全土地利用计划审核机制、解决农业委员会成员的利益相反立场、统一农地管理与运行组织等3个侧面提示了日本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制度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对50年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  (一)有关制度变迁的几个重要概念 新制度学派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将制度定义为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而制度变迁则是指一个追求潜在利润的渐进的制度交替过程(诺斯,1990)。它可以分为两类: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林毅夫,1989),制度安排是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诺…  相似文献   

8.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文 《农业经济》1996,(9):24-26,17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孔凡文一、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农村改革的重心是农地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家庭承包制又出现...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世纪中叶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了一种全球性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各国竞相实现农业现代化,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这样,在农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制度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农地制度可以分解为这样三种形态:所有权形态,经营权形态,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形态。这三者之和构成农地制度整体。由此可以看到农地制度中一些基本的关系构成。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构成,二是所有者与所有者的关系构成,三是经营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构成,四是这些关系的联结和实现方式。在中国当代农地制  相似文献   

11.
农地规模经营、专业化与农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历史与比较分析方法,对美国和我国的农地规模经营、专业化与农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经营规模的有效扩大是农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经营规模扩大与专业化的结合是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应制定差别补贴、"赎买"、土地整理和金融支持等激励政策与措施,以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农地市场与妇女土地使用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浙江嵊州264个农户家庭的数据对中国农地制度和农地市场中的妇女土地权益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家庭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研究表明,中国农地制度并不存在性别歧视,女性更容易在婚嫁过程中失去土地,但是,活跃的土地市场能够帮助这些家庭平等地获得土地使用权。离婚和丧偶妇女的家庭更有可能在集体土地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更难通过土地租赁市场获得土地使用权,因此,这些家庭经营的农地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家庭。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新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就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暂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农业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资源概述农业资源有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之分。农业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四个方面。我国除了生物资源较丰富外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条件均较差 ,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 ,水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也加剧了供求矛盾 ,限制了许多地区光、热和土地资源生产效力的发挥。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是有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状况 ,农业资金条件 ,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15.
农地问题与基层民主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文构造了一个农地预期价格与村民自治的简单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农地交易的活跃,可能会提高农户对土地的价格预期。当这一预期超过村民联合的组织成本与现期实际收益之和时,村民自治变得更有实效。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制度变革与民主建设的关系,认为中国基层民主可以强化农地产权的排他属性,而土地制度改革也能够提高村民自治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超 《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1):45-47
一、中国农地制度安排历史回顾强制性制度创新曾经是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 1 979年前 ,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经历了两次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供给的行为主体———政府意愿判断 ,两次制度安排的初衷都在于提供一种过去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利益。第一次 ,土地的地主所有变成了农民所有 ,实现了土地的私有私营 ;第二次 ,土地的农民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 ,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公营。就制度供给方式和制度供给初衷而言 ,都是为了实现政治支持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 ,并无本质的不同。然而 ,就制度本身形成的不同产权结构而言 ,却表现出大…  相似文献   

17.
农地经营权流转:难点与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路径。农地流转制度的适度创新不仅是农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优化农地要素配置的必然选择。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以后,我国并没有出现如理沦界所预期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高潮,就总体上而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以行政性调整为主,农地流转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近年来一些省区的农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也未改变农地流转的基本状态,仍面临着一系列亟需关注的问题。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存的问题1、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主体保障作为农地经营主体的农户…  相似文献   

18.
偏低的农地非农配置价格是农地过度损失的重要原因,从农地非农配置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纯收益出发,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农地非农配置的合理价格,进而分析转型期我国农地价格扭曲现状及原因,认为消除扭曲的最优方法是体制改革,对我国而言,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和完善农地非农配置市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农地要素流动的视角,借助目前农村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颁证,分析了农地产权界定如何影响农业劳动力配置的作用机制问题。通过匹配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和2014年的两期数据,研究发现:(1)农地要素流动是农地产权界定影响农业劳动力配置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2)农地产权界定通过农地要素流动影响农业劳动力配置的这种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农地确权时间超过两年之后才能通过影响农地要素流动进而作用于农业劳动力配置;(3)农地产权界定的这种时间效应在农业劳动力的性别结构上具有异质性,目前只对男性农业劳动力有作用,而对女性农业劳动力配置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农地流转进程缓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流转主体角度,分析农业效益对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政府和农业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农业效益低不仅是农地流转的推动因素,也是农地流转的阻碍因素。最后对改善农业效益促进农地流转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