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金融监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揭示了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的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激励的缺失及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金融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因而解决金融监管低效率或失灵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市场透明度建设、监管制度安排的合理设计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社会公众、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全球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特征体现在:金融监管更为强调激励相容;金融监管更为强调鼓励金融创新;注重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权衡、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监管的问责考核;从分业监管、机构监管转向混业监管、功能监管;金融监管框架日益趋于全球化。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为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兴商业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金融监管制度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约束功能,还应该具有激励功能。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而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与我国过于强调约束功能的金融监管制度则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监管过度、制度冲突和监管组织框架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应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优化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和改组监管组织框架,构建一个更加具有激励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监管缺失密切相关,过度信奉自由化是金融监管失灵的深层根源,监管重叠和真空是金融监管失灵的直接根源,监管力量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是金融监管失灵的外在根源。当前,美国正不断强化金融监管,我国应吸收此次金融危机中的监管教训,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促进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平衡与和谐统一;加强监管的合作与衔接,改进监管方法与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蒋海  刘少波 《财经研究》2004,30(7):26-34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建设为微观监管主体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委托—代理模型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激励相容理论出发,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控股公司之间的博弈分析,探讨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并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监管的约束,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充分暴露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当金融风险聚集时,监管机构受监管边界的制约,无法事前或事中及时处置风险,从而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往往要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去收拾残局。但直接拓展金融监管的边界,则受到企业自主经营边界的限制,并与现有法律规范相抵触。建立和完善激励相容监管机制,可在不违反现有法律规范前提下,拓展金融监管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对于本次危机的根源,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创新过度、监管不足,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创新不足、监管过度.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总结了激励相客理论的主要思想,并着重分析了银行监管领域中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从监管者激励约束、资本监管、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存款保险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系统分析了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的激励相容问题,这对于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危机前后国外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激励相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国际监管标准衡量我国的金融监管,其效率是较低的。造成我国金融监管低效的原因是复杂的和综合性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监管有缺陷的制度安排。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造成我国金融监管低效的根源很多,为此,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制度安排,力求为提高我国央行金融监管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构成政府管理经济的三大工具。离开有效的金融监管,无法成功管理我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当前,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金融体系存在广泛的隐性担保,准入壁垒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严重抑制金融业竞争,金融监管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二是监管机构背负的多重目标间存在冲突,在监管实践中难以同时兼顾。三是监管机构运作独立性不强、资源严重不足、问责机制薄弱,治理框架需完善。四是行政控制导向的分业监管结构难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重复监管与监管空白并存,缺乏正式的宏观审慎框架,监管合作不规范,信息共享安排不完善。五是类金融组织发展迅速,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步显现,但其监管存在空白,且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