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0,(5):106-109
吴敬琏教授一贯认为——“由于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而自我革命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旧体制中有种种权力和利益的人来说就更困难。但是,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革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革既得利益者的命更难”。由此而引发出诸多的争论,往往使吴敬琏教授成为争论的漩涡和“孤独战士”。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0,(7):13-13
日前,网上曾流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晨练时遭人拍砖头而昏迷”的消息.还煞有介事地说.袭击者身穿T恤.写有“中华网除奸团”的宇样。当天.吴敬琏夫人周南通过凤凰网辟谣,称吴教授是日上午参加学术活动.一切如常。记得前年盛夏时节,吴敬琏教授曾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被调查”的谣言而伤害过。这种恶意诅咒有意思吗?只能让人联想起“民粹主义”的卑劣行径。吴敬琏教授被誉为“眼睛盯着真理的学者”.无所畏惧坚定不移地“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1,(4):23-23
经济学家吴敬琏有“吴市场”之美誉。独家观察,日前著文《辩证地看以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提出政府经济调控,慎用“看得见的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吴敬琏认为“对行政干预的功效要辩证地看”。  相似文献   

4.
经济万花筒     
《中关村》2005,(3)
吴敬琏:中国经济尚未实现软着陆在日前举行的《财经》年会上,吴敬琏认为,尽管去年是“小惊无险,富有成效”,但还不能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因为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诸如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效率、无效的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依然存在。吴敬琏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2005年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了基本的把握,但选择执行偏紧缩的财政政策正说明了中国经济过热的局势还没有完全解决,也没有完全实现软着陆。吴敬琏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央政府和中国经济界更大的收益应该是在历经曲折后,在三个方…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5,(6):17-17
关于“联想”,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见仁见智。一位记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类失去了联想——”的广告词,颇不以为然。然而,“天亮不是公鸡叫的”,柳传志缔造的“联想”却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创新前行。关于“联想”,时下正热销两本书:一本是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吴敬琏的评语是,“我相信,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14,(9):65-65
吴敬琏教授由"吴市场"到"吴法治"的升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法治中国"践行"以宪治国、以宪执政"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升级版"。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被誉为"眼睛盯着真理"的吴敬琏教授。24年前,某些学者对市场经济肆意挞伐时,诸如"中国的改革绝不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甚嚣尘上,并以势压人——"时刻提防不要偏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四通之魂     
段永基  CFP 《中关村》2007,(1):20-23
追梦的四通人四通人曾经自嘲“一群有毛病的人聚在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四通22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挫折,四通人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实践着“干一番大事业”的使命。而激励着四通人永不言败、创新不断的正是渗透在每个四通人内心的那种百折不挠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1,(1):50-50
日前,吴敬琏在《中国改革》第十二期发表文章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新问题。讲了20多年还是没有转变过来。。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之前有一个大讨论。提出症结在于存在“体制性障碍”。大家讨论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第一,政府保持了太多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第二,以GDP增长速度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07,(6):110-113
实话实说,多年前拜读马立诚、凌志军两位著名时政作家撰写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虽然不失为一部主旋律的好书,但并未引起我多大震撼。去年读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因为我在《中关村》的“打工苦旅”已经有5个年头了,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用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话说:“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作者自云:“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2,(4):53-53
《东方早报》日前刊登经济学家梁小民的文章说,国企改革是市场化中最为关键,也最难的一环。我们的市场化改革至今没有收官就在于国企改革的滞后。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说:“由于国有企业改革长期没有取得突破,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可以说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国企这种制度由何而来?在我们~般人的认识中是来自苏联,也就是中国在解放后倒向苏联。美籍华人学者卞历南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他把中国国有企业的形成推溯到国民党统治的抗战时期,并对这一时期国企的形成和特征进行了实际分析,这就是他的大作《制度变迁的逻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13,(10):16-17
吴敬琏教授提倡好的"思想市场"为即将到来的系统改革做准备吴敬琏教授认为: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类似20年前的状况之下,就是为即将到来的系统改革做准备。为了做好这种准备,需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动各界人士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改革的倡议。参考科斯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里的说法,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思想市场",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好的观念、思路和方案。目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战役积极地准备,有许多理论和政策问  相似文献   

12.
吴敬琏 《中关村》2005,(11):49-56
本文是吴敬琏先生在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联合举行的“2005年会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全文阐述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增长不同模式的系统分析;二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来源是什么?三是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和存在的问题;四是我们转变增长模式具体该做什么?本刊上期刊发了吴敬琏先生讲话的前两个问题,本次将后两个问题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5,(3):67-67
在日前举行的《财经》年会上,吴敬琏认为,尽管去年是“小惊无险,富有成效”,但还不能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因为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诸如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效率、无效的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张颐武 《中关村》2007,(4):102-103
看最近吴敬琏和薛涌关于“精英”和“草根”的争论,颇有些感慨。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意,也是对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的表露,但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我并不觉得双方的矛盾有什么不可调和,其实了解两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避免偏听偏信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陈保华 《中关村》2008,(10):18-21
从白颐路到“电子一条街”,再到如今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区十园”,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奇迹的土地上,经历改革和变迁、梦想与新生的洗礼,“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代名词;历经20年网云就、能国积累,“中关村”从一条街到试验区,从电脑城到科技园。中关村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场“中国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16.
关村 《中关村》2007,(2):116-119
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关村》杂志的问世,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无形资产”。从2003年创刊始,始终如一地坚持“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的“三新”办刊方向,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知本家”鸣锣开道,为“创新英雄”树碑立传。“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崇尚科学”。《中关村》与创业者,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苦恼。“把快乐告诉朋友,快乐变成两个;把苦恼说给朋友,苦恼则变成半个。”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0,(5):12-12
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公经济36条”问世5周年之际,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实事求是地说,5年来“非公36条”落实得并不理想。经济学家吴敬琏坦言,“此次提出的政策并没有太新的内容。”“我们应该全面地检查一下,对于人代会上提出的政策,我们落实的情况如何,不能总在原地打转转。”“政策落实得不理想,归根到底是体制的阻碍。  相似文献   

18.
日前,吴敬琏在《中国改革》第十二期发表文章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新问题。讲了20多年还是没有转变过来。"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之前有一个大讨论,提出症结在于存在"体制性障  相似文献   

19.
沙磊 《中关村》2009,(8):98-101
他温和谦逊。他说自己是个笨人,就是老实写字,因为笨人不敢出格。他把自己多部著作当作日记,“本质上都是学习笔记。”。他谦虚地说。我和我的字一样,仍在路上,所以不敢说有什么代表作。他谨记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话:“社会每时每刻都在给每个人打分,它是公平的。历史也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20.
杨柳  余风 《中关村》2004,(12):83-84
新东方的发展正如俞敏洪的那本书名一样“挺立在孤独、失败于屈辱的废墟上”,新东方是从困苦中走过来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自己的管理体制,而新东方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令人欣慰的是新东方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从最初的家族化管理到今日的与国际接轨,新东方为自己的腾飞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背着一兜钱去发工资很多新东方的老教师都有着这样的经历——俞敏洪老师背着一兜子的钱给他们发工资。直到今天陈向东老师对于他第一次领工资还记忆深刻,“当时我们要发工资,俞敏洪背着一个小学生书包,不过他一般不背,拎着,你也许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