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开始复苏,2004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全球集装箱市场、干散货市场和油轮市场需求全面强劲增长,运价攀升,航运公司普遍取得较好回报。在全球航运市场全面增长过程中,“中国因素”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球海运量预计达到62亿吨,中国进出口外贸货物港口吞吐量将突破12亿吨,中国市场海运量占全球海运量的比重接近1/5;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5900万标准箱(以下简称TEU),接近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3.6亿TEU的1/2;全球铁矿石海运量6亿吨,中国进口铁矿石达2亿吨,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时局 国家取消钢坯出口退税 从2005年4月1 日起中国取消对钢坯 13%的出口退税政策。 2003年,中国超过日 本成为世界最大铁矿 石进口国,2004年全 国钢产量达2.72亿 吨,进口铁矿石高达 2.08亿吨,2005年铁矿石进口还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寇建平 《新远见》2009,(10):74-80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铁矿石、铜矿石和大豆的最大进口国,全球原油的第三大进口国,也是棉花、玉米、小麦、氧化铝、天然橡胶、镍等资源性商品的重要进口国。2007年,中国原油进口1.64亿吨,约占国际贸易量8%;铁矿石进口3.8亿吨,约占国际贸易量50%;氧化铝进口512万吨,约占国际贸易量30%;大豆进口3082万吨,约占国际贸易总量的一半。2008年到今年上半年,大豆、铁矿石的进口量更是激增。按理说,大买主或者大卖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左右价  相似文献   

4.
砺文 《新远见》2010,(5):109-113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铁矿石、铜矿石和大豆的最大进口国,全球原油的第三大进口国,也是棉花、玉米、小麦、氧化铝、天然橡胶、镍等资源性商品的重要进口国。2007年,中国原油进口1.64亿吨,约占国际贸易量8%;铁矿石进口3.8亿吨,约占国际贸易量50%;氧化铝进口512万吨,约占国际贸易量30%;大豆进口3082万吨,约占国际贸易总量的一  相似文献   

5.
大冶铁矿是一座具有170O多年开采历史的古矿,自1890年建矿迄今,已有IO8年。曾是中国也是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建国后重建,作为武钢的主要原料基地。ig58年g月IS日,毛泽东同志到矿视察,为了山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该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走科技兴矿之路,把矿山变为和有色金属并举的矿山,可生产铁、铜、硫、钻、黄金、白银一从189O~1997年,大冶铁矿共采出优质铁矿石1.256亿吨,生产铁精矿6473.44万吨,下山钢303194吨,钻硫精矿164.21吨,…  相似文献   

6.
《冶金企业文化》2008,(5):F0002-F0002
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6日正式挂牌运营,是一家由上海复星集团和海南钢铁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以铁矿石开采为主业的股份制企业,上海复星集团持股60%,海南钢铁公司持股40%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承继了海南钢铁公司(原海南铁矿)的主营业务,其所属的石碌铁矿具有50年的开采历史,是我国最大的露天富铁矿生产基地之一,素有“亚洲第一富铁矿”之美誉。矿区已累计探明铁矿石总储量为4.01亿吨,铁矿石平均品位49.08%,最高品位68.54%。主要产品有炼铁块矿、铁富粉矿、  相似文献   

7.
统一铁矿价格谈判的"中国声音" 不应损害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 今年3月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风云 突变,巴西、澳大利亚几大厂商先后提出 70%乃至100%的涨价要求,招致中国经 济界的很多非议。但非议者很少去问:铁 矿厂商为什么会提价? 原因其实很简单:需求在增加。据统 计,全球钢产量从2002年的9亿吨增加至 2004年的10.55亿吨;铁矿石海运量从  相似文献   

8.
《冶金企业文化》2009,(5):F0002-F0002,F0003,F000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北洛河铁矿,是国家“九五”期间唯一的矿山建设重点工程。北涪河铁矿投资总额6.97亿元,设计年产铁矿石180万吨。自1997年4月8日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新、快、好、省”的建矿方针,历经5年基建,实现了投资不超概算,建设不超工期的目标,创造了我国冶金建矿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独立地下黑色冶金矿山企业,企业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1951年建矿,企业主要经营铁矿石采掘、铁精矿磨选以及矿山地质勘查与岩土工程.现拥有铁矿山10座、选矿厂9座,具有年产铁矿石1000万吨、铁精矿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据快递     
●青岛矿石吞吐量居全国首位:青岛港集团2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5年来,共完成矿船接卸595艘次,作业总量逾8000万吨,稳居中国首位。其中铁矿石吞吐量占3800万吨,不仅全国沿海港口铁矿石吞吐量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动,而且创造了同比增长超过4%,创全国港口历史上增幅最大纪录港口。目前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国家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2008—2020年累计需求超过43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炼铜730万吨~760万吨,累计需求将近1亿吨;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铁矿资源分布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到1997年,铁矿石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4。2004年铁矿石产量达全国铁矿石产量的1/3。2007年河北省铁矿石产量为1.62亿吨,连续第11年保持全国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完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煤炭供应分析”报告中,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预计,如果维持现有规模,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煤炭供应能力将分别为15.3亿吨、15.5亿吨和14.3亿吨。煤炭供应能力在2010年将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4.
数字     
《国土经济》2008,(4):10-10
1亿吨 中国建设部官员1月29日表示,中国将在建筑领域采取具体措施以实现“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确定的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建筑领域承担的这个任务目标约占中国“十一五”期间全社会节能总量的21%。  相似文献   

15.
董文胜 《新远见》2009,(2):108-109
两大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和力拓合并计划,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价格看涨的预期,中国钢铁业为此高价"吃"进9000万吨铁矿石,中铝公司投资力拓140亿美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中方为"两拓合并"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但2008年年底,必和必拓放弃对力拓的收购。  相似文献   

16.
枣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煤炭生产规模2180万吨、年企业总收入260亿元、年创利税60亿元、总资产250亿元,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跨丽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集团纳税100佳、中国煤炭100强。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提起铁矿石,人们听到的常常与“进口”这个词相连。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早已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致命软肋。然而事实上,中国并不是一个铁矿资源匮乏的国家,总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以中国最大的铁矿山企业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为例,其保有铁矿资源总量达88亿吨,潜在资源量达173亿吨,远远超过在世界铁矿石市场长年呼风唤雨的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英国力拓集团三巨头。不幸的是,我国的铁矿资源99%属于含铁品位较低的贫矿,对于鞍钢矿业来说同样如此。尽管通过科技创新一举突破了贫铁矿选矿技术瓶颈,然而相对于国外富矿来说,精铁矿生产工艺流程延长,增加了大量额外成本。  相似文献   

18.
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于1994年6月成立,由总投资58.5亿元的矿肥结合项目——贵州瓮福矿肥基地改制组建,是中国目前较大的磷矿肥企业,固定资产64亿元。生产能力为磷矿石4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9.
信息     
赵欣 《企业文明》2013,(9):105-107
武钢邦矿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当地时间7月30日,武钢邦矿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仪式在利比里亚举行。目前,武钢在利比里亚等国拥有400多亿吨铁矿石权益,是全球钢铁制造商中矿石资源最大的拥有者。2010年3月,武钢从中非发展基金手中收购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60%股权,由武钢中非(香港)矿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营运。该项目是武钢"走出去"战略的标志性工程。100万吨的一期工程投产后,二期900万吨工程随即启动。宝钢推出第三代超强钢主要用于汽车生产宝钢集团日前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高强度钢板,这种钢板兼具高成型性和高强度,质量更轻,主要用于汽车生产,可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06,(6):39-39
中国统计信息报记者杨敬5月19日在该报撰文指出,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新高不断,目前已突破每桶70美元,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3.5亿吨,原油产量为2亿吨,原油缺口将达到1.5亿吨。在这种形势下,需要理性看待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