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是我国"子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著作,千百年来它对中国的文化、思维、哲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古代就有"《老子》五千言,注者三千家"之说,现代国外一些学者也从各方面对此书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老子》中的观点谈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五大误区。误区之一:自我中心,不知"处下"在《老子》一书中多次强调为人、做事需要"处下"才能成功。《老子》第66章中指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往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成为…  相似文献   

2.
老子主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在 《道德经》 中,主要阐发了"无为"的政治观点,主张经过"无为"来完成"有为"的目标.通过对圣人,平民的无为教化,使他们能够体会无为的真正内涵,进而实现各自的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无为思想内涵的解读,探索在"无为"思想指导下国家,个体的发展,以及无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轶 《经济师》2011,(9):25-26
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年后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精神"的理论为哲学展开了新的篇章。那么老子提出的"道"和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绝对精神"又有何异同呢?文章站在存在论的角度,分别谈了老子和黑格尔思想中关于"混沌"问题的理解。老子认为的"混沌"就是"道"是万物的母体,万物的本源;是没有形体,永恒的抽象存在;是唯物主义的范畴。黑格尔认为"混沌"就是"绝对精神"。老子和黑格尔的这些不同,从而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找到了根源。  相似文献   

4.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命题,是老子关于"道"的弱用原则的理论依据。由于老子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又造成了人们对该命题的误解。文章从老子的思想体系本身出发,提出正确理解这个命题的四个维度:道的维度、象思维的维度、社会治理的维度和价值的维度,并由此推出该命题成立的约束条件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老子》蕴涵了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老子》倡导摒弃杂念、回归自然、寻求宁静、节制情欲,理论阐述了心理调节、心理净化、人际交往、情感教育、生存智慧、德性教育等思想,实现培养心理素质与防治心理疾病的有机结合,契合心理教育的内涵。《老子》的心理教育思想,对加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调节身心和谐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大都会》中,多次出现有关“看”的一系列词汇。主人公帕克在漫游过程中的观看行为暗含着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关系,展现了漫游者帕克独特的都市认知体验。帕克在对大都市城市景观的视觉占有过程中,实现其主体性建构。然而后现代媒介社会中充斥着隐形权力的凝视,个体主体性在凝视的规训下不断发生解构,使得帕克沦为被城市边缘化的他者。小说展现帕克作为凝视者与被凝视者的双重身份,揭示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7.
"王在法下"是英国宪政传统的早期形态,法律造就了国王,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王在法下"宪政传统萌芽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导入的日耳曼社会原始民主习惯;发展于诺曼征服后,英国特有的封建制度;最终形成于亨利二世司法改革确立的普通法体系中,对英国现代法治原则有着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字[2013]218号)发文公布,《当代财经》荣幸入选2013年国家"百强报刊"方阵,实现了《当代财经》发展史上又一重大突破。 "百强报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报刊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精品报刊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作用是通过动态评估推荐,重  相似文献   

9.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文中通过对全景敞视这一监视性建筑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规训与监视充斥于当代社会各个领域。同样,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领域,为了能将学生培养成符合规范的人,也在不停地交替使用全封闭管理、佩带胸卡、建立"监视站"等多种监视手段。教育中监视的存在虽有助于规范的形成、共性的培养,但过分的监视会压抑个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当今教育领域中过分严厉的监视现状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适度地使用监视,使其在培养学生理性与共性的同时,又给予感性与个性自由的空间,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使得21世纪初爆发的企业"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用工荒"现象反映了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是对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契机,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陈海雯 《时代经贸》2020,(10):95-98
"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两性一度"特性将成为"三教改革"的有利推手。2019-2020冬春之交疫情防控对学校"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给学校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云课堂"教学课程带来了机遇。商贸类专业群平台课《数字财税管理基础》通过"多资源充实、多平台聚焦、多方位管控"的"三多"方案,展开了线上"金课"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一书以"自然无为"的中心思想,主张顺任事物自身状况自由发展,不以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而当代社会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中走向误区,陷入了精神"围城".将探讨老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引导当代人类从个体自身、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寻求自我价值的正确取向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它以"道"和"德"为核心,以"法自然"为基本准则,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道"是事物的本源,"德"是具体事物的特性,顺应"道"的要求行事称之"无为",违背"道"的要求去行事称之"有为",贯穿于《老子》的思想便是提倡"无为",反对"有为"。表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既反对统治者以繁复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国,也反对用道德仁义等外在力量去强行改变、规范民众的行为。表现在社会竞争领域,就是主张"示弱"、"守拙",提倡"居后"、"处下",要求后发制人,反对盲目自大。  相似文献   

14.
伲永贵 《商周刊》2012,(20):92-9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管理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而老子所作的五千言著作《道德经》,蕴涵着博大精深的管理之道,是我们可资借鉴的瑰宝。辩证地研究汲取老子的管理思想,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式管理学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我国现阶段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我们所研究的总量消费者剩余方法。我们将老子的"为而不争"对应为市场经济的优化原理,定义为老子第二原则。老子第二原则在个人水平上的实现使市场有效率并达到个人水平上的帕累托最优。而老子第一原则"天之道利而无害"对应于帕累托改进,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由于自由市场不能自动实现最优收入分配,遵循"老子第一原则"的最大可能的社会进步的实现超越于自由市场力量之外。  相似文献   

16.
选择从化市良口镇作为案例地,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以"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剖析乡村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地方意义建构过程中新型乡村发展观的地方品牌塑造,以及在互联网进驻各行各业后带来的地方品牌建构。研究认为,在农村经济观念转变时辅以"互联网+"手段能有效扩宽行业前景和指导产业品牌的建设,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品牌从众的羊群效应来塑造具备浓厚地方性以及厚重文化底蕴的地方品牌,推动地方品牌的转型升级,实现乡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同时,在地方品牌营造的过程中,品牌发展规训下村民的日常生活呈现是乡村规划建设的有效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文彬 《经济师》2012,(4):154-155
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在内涵和核算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定资产核算上更加规范,采购资金来源上反映更加明确。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科目余额衔接上,需要进行固定资产全面清理,对在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重新估计,根据固定资产标准对原有资产作会计调整,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待冲基金"等科目余额。  相似文献   

18.
相伟 《经济学家》2012,(6):58-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农民工、市民双轨运行的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虽不完善但却有效,实现了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均衡。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双轨制"城市化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要推动城市化由"双轨制"转向"一元化",实现由"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小均衡转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大均衡。实现城镇化战略转型的核心是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通过全面破解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促使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在老子的哲学中,美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将其与作为最高实体的"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道美合一"。老子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论述了虚实观、美丑观、形神观等美学范畴,并对构成审美范畴,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等辩证思想进行完整的阐述。因此,老子的辩证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思辩性和完整性,这对以后美学的发展及现代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0,(6):84-101
本文通过访谈案例归纳出了“文革”时期广东出现的“奇装异服”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家对个体着装实践的规训机制,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它得以实施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服装秩序和着装政治是统治者赖以规范社会,建立社会共识及其政治合法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