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之间的有机融合成为新热点。这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大学生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立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可以更好地寻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契合点,形成良性互动效应,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2.
潘静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111-112
高校安全管理面临形势复杂但又意义重大。要做好高校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高校要以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建设为出发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部门应以"系列化、品牌化","点线面、多层次","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思路策划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徐建 《时代经贸》2012,(6):59-5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提高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某些高校在一些方面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坚持与时俱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互动、开放、素质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银行担心贷款无法收回,因而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河南省助学贷 款的步伐,银行应大力开展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业务,直接面向学生家长发放助学贷款,控制贷款风险;以助学贷款为契机,与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为将来建设全国性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做准备;各高校应配合银行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认真履行还贷 义务。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提高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某些高校在一些方面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坚持与时俱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互动、开放、素质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就业问题一直是高校及其毕业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大学生整体就业率只有70%的大背景下,这种压力与紧迫感是各高校、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最为无奈的感受。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可否寻找一条路缓解这种就业压力,为学生找到一条新的就业之路,这是摆在所有高校及社会面前的一个新命题。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与概念启发的最前线,让学生能够在优质的体育课程环境中,享受运动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社会互动行为。运动教育模式不仅在强调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个人及社会互动的技巧。透过运动教育的优势与特质,探析其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旨在为高校体育课程创新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相对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拥有着其专属的特点,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明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适当地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优势,针对大学生这一专有群体,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最终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并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能够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实证研究,以年级为微观变量,从政治制度认同、执政党认同、社会关注与参与度三方面开展交叉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并且不同的年级呈现不同的差异性。为此要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校园主流文化,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拓宽分类指导范畴,加强社会媒介的引导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互动格局,以提升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开展劳动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对高校的新要求,也是践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劳动教育是落实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是升华劳动教育价值的关键。高职院校需要在新时代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认真梳理劳动教育的内在要义,探讨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充分挖掘二者的“公共性”价值内涵,通过“公共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创新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双向互动、有机融合,形成德育、劳育的协同效应,形成可借鉴的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睿卿 《大陆桥视野》2013,(18):112-114,1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健康是形成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依据和前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补效应,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论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公民素质类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和研究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追求卓越过程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高校还存在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认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高校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在不断积累和总结中探索出一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路径,为更多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和研究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金超帆  钟月玥  郑明远 《经济论坛》2011,(6):174-176,189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宁波三地680家大学生企业的调查研究.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硬件支持力度、高校创业实践的配套教育、社会人脉关系、企业稳定性对大学生成功创业有显著影响。据此,本文提出政府应搭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平台,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企业应发挥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互动作用,加强内部环境建设。社会应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这是党的教育方针,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与重要措施,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目前高校安全工作还存在问题,包括认识不到位、大学生安全教育呈低效率状态、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存在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定位不准;学生安全教育组织不规范;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等.因此,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做到: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激励和评估体系;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重要工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特点入手,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探讨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新路径,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冠英 《经济师》2005,(2):102-103
重大突发事件是潜藏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各种各样的突然发生的事故。SARS即为重大突发事件。SARS时一些大学生的应对表现 ,凸显出高校开展应对教育的疏漏与缺失。高校应增强对大学生应对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积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应对能力的专题训练 ,重视对大学生应对教育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绍红  熊玲 《经济师》2007,(10):115-117
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文章试从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互动入手,对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的校园文化以其自身悠远厚重的文化历史与学术氛围,逐渐渗透影响着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此一影响,于建设过程中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建设目标之中,方能实现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提.本语言就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良性教育之下,如何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保持一致方向,从而真正实现以校转化文化对学生影响达成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感受者。构建大学生满意的校园文化,是深化大学改革、提升大学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通过调查对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满意度,提出了以传承大学精神为立足点、以大学教育质量为落脚点、以大学生满意以为裁判点、以生师互动为推进点、以有力的保障机制为保证,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