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际石油经济》2023,(10):I0001-I0001
近期《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组织了2022年十佳论文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首先通过多轮内部讨论与评选,从我刊2022年发表的全部论文中初选出30篇论文;随后邀请20余位行业内专家与编委对候选论文进行终选评审,终选排名前10位的论文当选为2022年十佳论文,其余论文当选为2022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致读者     
《国际石油经济》自1993年初创刊以来,在编委会的指导下,在广大著译者的支持下,已经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经济信息,这对开展石油经济问题的研究,深化我国石油工业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国际石油经济》的作用,以便向读者提供更  相似文献   

3.
标题★卷首篇致读者一年之计在于春促进国际石油贸易与投资构建能源保障体系创石油期刊品牌为中国石油工业融入世界经济服务★年度专稿2001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十大新闻2002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形势展望——国内篇200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回顾及2002年展望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2001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2001年世界和中国石化工业综述2001年世界炼油能力的变化2001年中国天然气工业综述2001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来自BP公司的最新报告国内外乙烯工业发展趋势展望★市场分析风云变幻中的国际原油市场200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形势分析近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世界银行7月6日至11日在京联合举办了国际石油管理和改革研讨会。这次会议旨在介绍国际石油工业的管理经验,探讨中国石油工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途径,使中国石油工业在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得到改善。 来自世界银行及埃克森、壳牌集团等大石油公司的20多位专家围绕政府与企业的职能,石油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管理,价格与税收政策,垄断与竞争,以及天然气工业的管理等专题发表了10多篇论文,并与来自全国各石油管理局及有关单位、国家有关部委的80多位专家、领导一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5.
10月21~23日国内外石油经济界人士140多人汇聚在渤海之滨的大港油田,参加了由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石化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和大港油田集团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国际石油经济研讨会。 本届研讨会是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十五大和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之后召开的,它对于石油经济界深入领会两会精神,把握时代脉搏、推动石油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各位委员、各有关单位、各位论文作者: 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拟于2002年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云南大理召开2002年石油经济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滇黔桂油田分公司联合主办,并于2001年10月31日发出了征文通知,得到了各位专家、委员和学者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收到50多篇论文。为方便论文集的出版,现将论文及其版面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主编寄语     
翻开新的一卷——第20卷,《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已进入办刊的第20年。20年前,中国面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的压力,石油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性转变,石油人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那时,国内石油经济软科学研究力量十分薄弱和分散,《国际石油经济》获准公开出版发行,给我们创造了以期刊为纽带联系有识之士的条件,搭建了一个传播石油经济信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培养和人才发现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10—12日,《国际石油经济》理事会2011年度会议暨石油经济信息交流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国际石油经济》理事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听取了特邀专家所作的关于中东变局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我国油气价格改革趋势的报告,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以《国际石油经济》期刊为平台的共建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主编寄语     
翻开新的一卷——第20卷,《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已进入办刊的第20年.20年前,中国面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的压力,石油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性转变,石油人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那时,国内石油经济软科学研究力量十分薄弱和分散,《国际石油经济》获准公开出版发行,给我们创造了以期刊为纽带联系有识之士的条件,搭建了一个传播石油经济信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培养和人才发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查看近10多年的世界能源统计资料,可以发现一个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即:1990~2000年世界石油产量增长了13.4%,而国际石油贸易量从1990年的15.5亿吨增长到21.1亿吨,增长了36.2%;国际石油贸易量占当年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也上升了10个百分点,由1990年的48.7%增长到2000年的58.8%。在这期间,美国的年石油净进口量增长了近2亿吨,从1990年的3.5亿吨增长到2000年的5亿吨;不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其他国家的年净进口量从1亿吨增加到3.1亿吨;日本从2.3亿吨增加到2.6亿吨;中国从1990年净出口2346万吨,转变为1993年以来的净进口,2000年净进口量达到6960万吨,2001年略减至6490万吨。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三届世界石油大会于1991年10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有2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110篇论文。论文涉及环境、石油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始终是大会的主线,这一问题首次在世界石油大会上受到与上游和下游问题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从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到陆上石油对外合作、从积极引进来到慎重走出去、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到全面开展国际石油合作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近30年的国际石油合作不仅通过“引进来”给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而且也通过“走出去”使中国石油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石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行情回顾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走势、地缘政治形势以及能源格局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际石油市场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变化:1.石油需求低迷,市场供需基本面较为宽松从需求看,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全球石油需求低迷。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02年可以说是政治因素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一年。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倒萨”鼓噪喧嚣,恐怖事件频仍发生,“战争溢价”使国际油价比正常水平高出约每桶5美元。进入2003年,国际形势仍处在风云变幻之中,美伊战争是一触即发之势,世界经济喜忧掺半,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复杂多变。为了深入了解20O3年国际经济、政治变化的大环境,把握影响石油市场的主要因素和油价走势,本刊编辑部于2002年12月19~20日召开了2003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下面以这次研讨会探讨的有关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话题为主线,结合本刊编辑部参加的有关座谈会的研讨内容,介绍专家们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标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周永康总经理题词·卷首篇·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增长与油气工业的新发展近中期世界石油储量的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的新动向21世纪—天然气时代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述评世界石化产业结构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及其启示·市场分析·回顾·展望·思考—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综述国际石油市场的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99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1997年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形势展望奥里乳化油及其市场前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资源实力与发展动向香港的…  相似文献   

16.
戚永颖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26-40,212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3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2年12月6-7日在北京太阳岛宾馆召开。本届研讨会围绕"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地缘政治格局与全球能源安全形势"、"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展望"及"天然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趋势"四个议题,邀请16位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金融机构以及研究单位的约110位代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刊撷取与会专家的核心观点,与读者分享他们关于宏观经济及石油市场前景的预判。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油市2004: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市场在世界经济快速复苏、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持续恶化,以及“世纪灾难”印度洋大海啸对南亚数国的肆虐中度过了不平静的2004年。世界地域性的石油政治、经济利益争夺共同作用的结果。造就了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极度紧张。油价大幅波动飚升的动荡局面,并将由此影响来来的市场走势和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8.
黄佳音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2):1-7,102
2011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大国博弈深入展开;全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WTI与布伦特的价差大幅拉开。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成品油需求增速随之放缓,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有所突破。展望2012年,不确定因素纷繁复杂,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乃至国际国内石油市场的发展方向耐人琢磨。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2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分为"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复苏前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趋势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预测"及"中国油品市场分析与政策前瞻"四个专题,邀请16位各领域的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等约110位代表展开了精彩而深入的研讨。以下分国际篇和国内篇介绍专家们的主要观点,与本刊读者分享他们的智慧思想。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头号的石油消费国。经过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美国的石油消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连同9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国际油价,将成为影响这个国家今后十年石油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90年代美国石油消费发展趋势,有助于洞察国际石油供需形势与国际油价走向,并有助于建立我国90年代的石油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20.
杨上明 《中国石化》2005,(11):33-35
2004年是全球能源消费持续高增长的第二个年头,在蓬勃发展的世界经济推动下,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实现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依赖于弱势美元,从而诱发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大量投机行为,加之欧倜克实施高油价策略,致使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下。据英国石油公司(BP)出版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2004年国际石油平均价达每桶38.27美元(以布伦特原油计价),比2003年高出9.44美元,上涨幅度为32.7%;比2002年高出13.25美元,上涨幅度为53.0%。2005年国际石油价更是持续攀升,最高冲破了70美元大关,目前仍在每桶60美元以上的新高位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