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浙江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大省,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对浙江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就首当齐冲。美国次贷危机现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会对浙江外贸产生持续的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也受到波及,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基于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也受到波及。随着像雷曼兄弟等华尔街几大投行的相继破产,全球股市持续震荡下挫,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了次贷危机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和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外贸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发达国家同步进入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及时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加强金融对外贸发展的支持,保障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广西保险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7月份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其对世界和各国经济带来的最终影响程度还无法确定。由于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仍然不可低估。中国经济形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增长在2008年下半年明显放缓。为了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2008年11月起,  相似文献   

6.
2007年第三季度,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中,全球经济依然保持较好增长势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创四年内新高,但未来增长放缓的风险较大;欧元区经济有所反弹,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日本经济由第二季度的负增长强劲反弹;亚洲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由房地产领域的局部性危机.发展演变为影响美围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系统件危机,并迅速簋延波及其他国家演变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而由金融领域波及实体经济,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陷入衰退的境地.我国虽然没有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暴跌,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降到低谷.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雷曼兄弟破产,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9月15日,具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如果说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的影响仅限于美欧金融系统和美国的实体经济,那么2008年则是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冲击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年。三大发达经济体从金融危机到经济衰退的传导路径和决定因素较为独特。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首先冲击了美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私人住房投资自2006年以来持续下滑,拖累整体投资的增长。房价下降与利率攀升、次级债风险叠加,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金融业遭受巨大损失,企业筹资渠道受阻。房地产和金融资产价值缩水,财富效应消退,美国居民消费随之萎缩。按照NBER的权威认定,美国经济的衰退是自2007年12月开始的。欧洲与美国联系非常密切。欧洲金融业对美国金融产品的投资遭受巨大损失,金融机构大规模去杠杆化,金融市场流动性高度紧缩,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减弱。欧洲也以美国为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并以投资品和耐用消费品为主。而美国内需衰退最早体现为投资和耐用品消费的增长放缓,因此美国衰退很快影响到欧洲贸易部门的增长。以金融和贸易为主导的欧洲经济紧随美国陷入衰...  相似文献   

9.
2007年3季度次贷风波爆发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美国经济本身在长期发展中堆积的大量风险在相互传染中集体释放,对美国消费、投资和贸易增长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周期由此从复苏阶段滑向放缓阶段,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稳定也受到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较大冲击。虽然次贷风波对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也给中资银行带来了一些警示,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07年,全球经济在高速增长中调整,增长格局出现分化成为主旋律:美国大幅放缓,欧盟平稳增长,日本再现疲态,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同时,全球通胀抬头、美国次贷危机加大金融市场波动性成为最为突出的不和谐音。记者在采访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基于对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和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底的判断,多家外资机构的专家预计,波动加剧将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本已出现增长放缓迹象的美国经济更是每况愈下,担心陷入危机的恐慌气氛四处蔓延。美国经济是否已经开始滑入危机了·全世界都对此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金融市场,造成美国、欧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并伴随着全球货币通货膨胀,对此后全球整体经济形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对各国的银行风险监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次危机爆发,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银行体系本身出现问题才到导致的,实际上这次危机原因复杂,我们所认知的传递过程和结果只是表面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宏观政策的随意性、金融机构高杠杆融资以及风险创造与风险的分离导致并使其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在外需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更具开放性和世界性,又兼有国际依赖性和脆弱性。2008年,世界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世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原油、粮食、矿产资源、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扩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增速继续放缓,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加剧,发展局势更加复杂。这些都会通过国际贸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低迷对湖北省贸易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和流动性匮乏,更波及到众多行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的减速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经济?是否会波及到中国的出口企业?本文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对湖北省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出口的影响予以分析,并就政策层面如何减缓次贷危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并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转向衰退,我国也受危机影响,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进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减,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深入了解辖区出口企业受影响程度,以及面对危机承受力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集中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不断加重,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使全球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次贷危机刚刚爆发时,人们还没有充分估计到其严重性。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次贷危机的可怕后果。目前,次贷危机尚未结束,也未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害,但我们必须全面总结这场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并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转向衰退,我国也受危机影响,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进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减,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深入了解辖区出口企业受影响程度,以及面对危机承受力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集中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张昱 《时代金融》2008,(4):11-13
从2007年2月美国次贷业务风险浮出水面开始,受到影响的机构和国家也越来越多,次贷危机的全球多米诺骨牌被推倒,次贷危机开始成为金融专业人士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美国经济的各方面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此次次贷危机的影响,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主体之一,其经济的放缓也将影响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出口增长速度放缓。由于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欧盟又是中国两个最大的出口市场,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欧盟需求下降,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  相似文献   

20.
智慧大考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金融领域的动荡和调整必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