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经济的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其实质问题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及其变化对消费、储蓄、投资等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对利率变化对消费、储蓄、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计量分析,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完善,利率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在逐渐增加,最后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家对利率的波动研究认为,影响利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储蓄、投资、货币供给和需求.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利率体系扭曲的原因是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加速增长的态势。但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增幅却出现了下降趋势。进入2007年,增幅缩减速度加快。本文对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储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估测我国居民的储蓄函数,认为我国居民储蓄主要受收入影响,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差。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储蓄分流有一定作用,但还不明显。这一结论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具有较强的经济理性,基本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上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玲 《山东经济》2001,(1):58-60
目前我国的通货紧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本文通过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路径的分析,探讨了利率市场人在这种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和银行信贷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变量.对我国2001~2012年2月的实际利率、储蓄存款增速和各项贷款增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作用显著,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导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鉴于此,我国应尽快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提高实际利率,加快银行业经营转型,培育非银行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文章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降息与货币需求 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货币供求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强调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协整理论的因果关系研究,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本文通过因果关系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并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利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影响当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1.利牵调整。从1993年开始,国家为稳定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连续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实行保值储蓄,调动了居民的储蓄积极性,使得1995年储蓄出现高速增长。而中央银行在1996年两次调低利率并停办了保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际油价、世界储蓄、世界投资与世界真实利率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 近年来,世界真实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储蓄的增加。世界储蓄增加的原因则在于近年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而不是在于世界负债的减少;2004年世界真实利率小幅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世界投资的增长超过了世界储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利率改革的确提高了利率在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加大了利率对投资、储蓄和消费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学者,包括一些金融系统的同志认为,利率应当市场化,即资金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其理由是:1.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存款利息率来鼓励居民储蓄,收敛消费需求;提高贷款利率来抑制企业和投资对资金的需求。2.提高贷款利率来消除银行的亏损。因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差较大,加上三年期以上存款储蓄保值,  相似文献   

15.
高勇  蔡珉 《特区经济》1998,(7):31-32
<正> 一、判断利率水平的标准 判断利率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依据。 1.平均利润率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利息率的水平是以平均利润率为依据的,即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目前我国的企业盈利水平,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左右,非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左右,也就是说,利息率如果超过6%,就超过了其最高限界,从理论上说就是不合理的。 2.通货膨胀率 对于居民来说,判断利率水平高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是通货膨张率,通货膨胀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会影响到储蓄的实际利率。如果实际利率呈负数,即储蓄不能实现货币的增值保值功能,那么储户就可能放弃储蓄。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负利率政策,这是一种扭曲的利率关系,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3.国际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是否合适的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国际市场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利率水平的差异是吸引各个国家之司资金流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资本的流动会改变货币市场上的供给,从而可以使各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趋向一致。 4.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收益。从理论上说,储蓄或投资于有价证券,获得的收益应该是一致的。所以价证券的收益率也是衡量利率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国库券因为风险小,收益比较稳定,所以常被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利秋 《南方经济》2002,(12):66-68
文章通过对1996年我国连续降息以来利率对储蓄、消费以及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呈现低弹性特征。中央银行长期实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我国利率缺乏弹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利率政策效应发挥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制约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仍不能有效地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继今年4月1日国家取消对三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保值补贴后,又于5月1日以平均0.98%的降幅降低了全部储蓄存款利率,这使得有些同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储蓄存款利率的下调,必然弱化居民储蓄行为而强化证券投资行为,从而加剧储蓄分流,引发储蓄滑坡。然而笔者认为,存款利率下调,不会引发储蓄滑坡。  相似文献   

18.
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带动银行信贷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引导经济土体,调整经济行为,最终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就我国而言,政府在治理1992、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政策惯性与负面影响逐渐显露.1997年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加之该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出现大幅度滑坡.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央行在1997年10月23日至2002年2月21日之问先后八次降低名义利率,但都没能够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本文拟就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弱效反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张祖荣 《特区经济》2006,(3):314-315
大多数寿险保单都具有储蓄或投资的特性,在金融市场上,人寿保险与银行存款等其它金融产品一样,成为重要的理财工具,利率波动不可避免地影响其需求。本文从分析利率与寿险价格的关系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了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以及利率波动对消费者投保决定与保单维护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温州 2 0年来的利率改革历程、利率改革对投资、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利率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利率改革的确提高了利率在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第二、利率改革的总体效果未尽如人意 ,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还不能为利率杠杆有效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宏观、微观经济基础 ,此外 ,实际操作中的改革力度也未达到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